鄭永年
臺灣《中國時報》8月5日文章,原題:重新思考中美關系和國家統一問題中美的緊張關系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越發沒有底線。如何應對美國制造的危機?
政治智慧的衰落是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失去底線的最主要因素。尼克松時代所謂的“出類拔萃”之輩已遠去,政治智慧的衰落深刻影響到政治人物、黨派和國家。第一,政治人物的個體性越發張揚,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假公濟私的不在少數。第二,i美國兩黨在對華問題上聲稱擁有高度共識,但這只意味著他們都想打“臺灣牌”;而不是說在臺灣問題上具有等量利益。第三,人們看不到美國兩黨的黨派利益在臺灣問題上有顧及所謂的美國“國家利益”。很多美國學者和政策分析者認為這次訪臺并不明智。這個道理難道老到的政客不知道?'
美國政治的衰落是從民主轉型到民粹的必然產物。沒有了國家利益概念,兩黨在'臺灣問題上便開始進行惡性競爭,快速惡化著臺灣問題。對中國來說,在考慮美國的臺灣政策時,首先須考慮美國政治智慧衰落的現狀。
當內政無望時,美國各方政治勢力都需要打"臺灣牌”。但拜登當局并不想與中國發生直接沖突,又怕在中期選舉前被抓住“對華軟弱”的證據;所以一方面要打“臺灣牌”另一方面又稱要守住“護欄”政策。我們如何應變這種局面? 首先需要對中美關系有個基本判斷。中美兩個大國競爭,誰都無法打敗對方。美高層實際上已處于無政府狀態,無論如何玩弄臺灣問題,都挽救不T內部政治衰落的趨勢。
從中美關系來講,中國改變不了美國內政。在臺灣問題上,我們的目標是實現國家統.一,而不是與美國發生一場戰爭。美國打“臺灣牌”,制造臺海危機,我們則要把這些“危”轉化成“機”,從而逐步實現國家的統一。
臺灣問題對中國來說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但對美國來說并不是。臺灣問題是中國14億人民的民族意志問題,哪怕與美國發生直接的軍事沖突,中國也不會被打敗。臺灣問題對美國人來說只是代表政客的利益。如果美國要以“切香腸”方式促成臺灣“獨立”,我們更要以“切香腸”的方法促進國家統一。
臺灣問題是中國近代積貧積弱的產物,必須通過繼續的發展得到解決。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今天擁有很多有利條件。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科技上正迅速追趕;軍事現代化、航天航空等方面都取得實質性發展。中國的世界市場拓展非常可觀,內部擁有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的企業通過“一帶一路”等開放的平臺仍然保持著“走出去”的勢頭。
對待臺灣問題,“等待”與“武統“的方式代價都非常巨大,最理性的方式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同樣用“切香腸”的方式把“危”轉為“機”,促成臺灣和平統但需要明確的是,我們的目標是祖國統一,而不是跟美國發生戰爭。總之,我們要采取“有所作為”而不是“冒進主義”的思路。縱觀歷史,“胡蘿卜加大棒”是賣現國家統一最有效的方式。對臺灣人民,.我們要展示“胡蘿 卜夠甜”,對美國的挑釁和“臺獨”力量則需要'采取“大棒夠硬”。(作者鄭永年)
環球時報202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