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家琪 何庭發 蔡明鋒 尚慧敏
明家琪,贛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西,341000,電話:18317975351,E-mail:645623591@qq.com
何庭發,贛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蔡明鋒,龍南市農業農村局
尚慧敏,通訊作者,寧都縣農業農村局,江西贛州,342800,電話:18607971570,E-mail:shanghuimin12345@163.com
導讀:介紹了贛州市蔬菜產業和蔬菜田頭冷庫發展情況,提出了建設蔬菜田頭冷庫的必要性,并指出當前田頭冷庫存在的問題,從規范建設標準、科學選址布局、合理使用與管護3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
蔬菜生產快速發展,品種日趨豐富,已經成為我國種植業中僅次于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1]。近年來,贛州市致力于蔬菜產業的發展,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蔬菜產業發展從露地走向設施、從傳統走向現代,成為了繼臍橙產業之后又一產值超百億的富民支柱產業。
截至2021年底,贛州市建成3.33 hm2以上規模蔬菜基地1 232個,共2.64萬hm2,其中設施大棚面積1.90萬hm2,是2015年的16倍,全年播種面積14.63萬hm2,產量414.87萬t。
贛州成立市級蔬菜產業專家顧問團,邀請山東壽光專家在贛州掛職,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巡回指導。建設“兩中心一基地”,組建贛南科學院蔬菜團隊、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贛州分中心等本土蔬菜團隊開展技術攻關。政府購買服務,聘請268名技術員蹲點一線指導,在贛州農業學校定向培養118名專業技術人員,平均每年線上線下培訓菜農、鄉鎮農技員、種植能手5萬多人次。
推廣寧都“七統一分”模式、信豐“三五”工作法、動員發展以職業菜農為主的種植主體6 446戶,累計培育發展職業菜農1.33萬戶,帶動務工就業10萬余人。出臺《贛州市引進培育職業菜農的若干措施》,招引市外家庭型職業菜農,已引進市外職業菜農589名深入鎮村一線開展蔬菜生產,并輻射帶動周邊菜農從事蔬菜生產。

“贛南蔬菜”入圍2021年央視廣告宣傳,新聞聯播、江西日報等媒體多次報道了贛州蔬菜產業的發展。2019年以來全市分5個批次共26個基地成功申報并獲批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實際種植面積533.33 hm2。寧都、信豐等地專門成立銷售隊伍,分片對接長沙、南昌、武漢等周邊城市蔬菜大市場,建立了800 km銷售網絡,吸納320名大小客商長期在本地收購蔬菜,保障了辣椒、黃瓜等的銷售。
近年來贛州市對田頭冷庫按200元/m3的標準進行獎補,目前贛州市19個縣(市、區)共有123個冷鏈物流建設主體,有氣調庫130個,容積2 000 m3;冷藏庫325個,容積133 023 m3;冷凍庫53個,容積4 595 m3,用地性質主要是設施農用地和農業用地。
實際上蔬菜生產基地每20 hm2需配備1個實用型田間冷庫,占地面積50 m2(高3 m,150 m3)。冷庫平均建造成本為1 000元/m2,每個需投資5萬元。全市規劃設施蔬菜生產基地4萬hm2,共需建設實用型田間冷庫2 000個,冷庫建設資金為1億元。
目前寧都、瑞金等贛州北部縣市的越冬辣椒主產區,茄果類、豆類、瓜果類蔬菜一般4月底開始使用冷庫,冷庫使用率為40%左右,主要銷售距離500 km以上的目標市場。南康、上猶、崇義、贛縣等中部縣市,冷庫使用率低于20%,蔬菜主要銷往縣城和中心城區。龍南、全南、尋烏等南部縣產區基本上3~11月使用冷庫,尤其是葉菜類、茄果類品種,冷庫使用率在80%以上。此外,贛州地區蔬菜基地采用真空預冷設備一般需預冷20 min,自然冷卻設備葉菜類一般需預冷2~3 h,茄果類蔬菜一般需預冷4~6 h。
目前贛州主要生產的茄果類(辣椒)、瓜果類(絲瓜、黃瓜)、葉菜類等蔬菜已暢銷省內市場和長沙、武漢等周邊市場,熱銷廣州、東莞、深圳等灣區市場,部分產品實現了“南菜北運”,賣到了重慶、新疆市場。截至2021年底,全市現存50畝(3.33 hm2)以上規模設施蔬菜基地1 232個,建成田頭冷庫325座,田頭冷庫覆蓋率僅26.38%。鮮活農產品對冷鏈運輸設施要求較高,贛州市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基礎薄弱、起步較晚,冷鏈設施和冷鏈裝備不足,建設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意義重大、迫在眉睫。加快推進蔬菜基地田頭冷庫建設,有利于夯實農業物質基礎裝備,破解冷鏈物流體系“最先一公里”難題,為贛南地區越夏瓜類和秋延葉菜類種植生產銷售提供可能。通過田頭冷庫采后預冷,能有效去除蔬菜田間熱和呼吸熱,減少水分蒸發造成的蔬菜脫水、萎蔫的發生,能有效將貨架期延長3~5天,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溢價能力,進一步提高贛州市蔬菜產業競爭力和市場效益,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2]。
有些基地在冷庫建設過程中,未能合理考慮土地性質,在永久基本農田上建設;有的基地則遠離蔬菜生產區,在城區建設蔬菜冷庫,增加了采收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有些冷庫建設在庫容設置上未能充分考慮周邊種植規模,存在使用率低或不夠用的情況。
5個蔬菜重點縣共發展冷庫82個,容積2.83萬m3,其中僅于都縣就有24個規模蔬菜基地建設有田頭冷庫,容積9 183 m3;而非重點縣中尋烏縣僅建有1個田頭冷庫,容積80 m3。
贛州以越冬長茬辣椒種植生產為主,西葫蘆、絲瓜、茄子等均在距離500 km內就近銷售,尚未形成就地預冷管理習慣,一般基地采收分級后直接裝車發往銷售地。而且贛南地區夏季棚內溫度較高,多數種植經營主體還不具備越夏高溫蔬菜種植技術,多數基地仍選擇悶棚或休棚,避開越夏茬口。不少基地在完成田頭冷庫建設后,未能對冷庫的使用方法進行系統培訓;部分冷庫長期使用出現問題后,科學有效的保養管護跟進不力,造成冷庫出現故障,使得部分冷庫無法正常使用。
冷庫建設綜合考慮工程特點、工期要求、施工條件等因素,選擇經濟適用的施工方法。冷庫主體結構由庫體、庫門、制冷壓縮機、冷風機、自控元件、電控系統六大部分組成[3]。庫體保溫材料一般采用聚氨酯,外覆鍍塑彩色鋼板、不銹鋼板、鋁合金板等。庫板應當具備自動貼膜、灌注、軋筋、成型的特點,以保證保溫效果,降低運行成本。冷風機采用吊頂式冷風機,起到保溫、通風、排除濁氣的作用[4],安裝時要保持水平,不得將凝結水水盤排水口抬高,水盤需進行排水試驗[5]。冷庫保溫材料既要求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又要求有較好的阻燃抗壓性能。冷庫隔熱材料可選擇加工成固定形狀及規格的板塊,也可用聚氨酯噴涂發泡噴到待建冷庫混凝土倉庫中,定型后既防潮又隔熱[6]。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材料,制成包括防潮層和隔熱層的冷庫構件要做到現場組裝,起到施工方便、快速,且可移動的效果[7]。冷庫大小要根據常年貯藏農產品的最高量來設計,一般是以貯藏產品堆放所必需占據的體積,加上行間過道,與墻壁、天花板之間的空間等計算。容積確定后,合理設計冷庫的長度與高度,兼顧必要的附屬建筑和設施,如工作間、包裝整理間、工具庫和裝卸臺等。
冷庫一般建于蔬菜種植較集中的地塊,應盡量靠近公路,并考慮商品合理流向,選擇在貨源調入和商品調出交通運輸比較方便的城鎮附近。庫址選擇應根據節約用地和不占良田的原則,因地制宜,盡可能利用瘠地、荒地、山地、坡地,不應片面強調平坦、方整。冷庫以建在沒有陽光照射和熱風頻繁的陰涼處為佳,小型冷庫最好建造在室內。四周應有良好的排水條件,地下水位要低,底下最好有隔層,且保持通風良好。按照每20 hm2種植基地配備1個實用型田間冷庫(高3 m,150 m3)的規格建設,集中連片鎮村可根據種植面積合理布局。
加強科學指導,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冷鏈建設規模和使用比例,科學培訓冷庫使用方法。針對季節性冷庫使用,要注意定期檢修,確保能有效使用。冷庫建設完畢投產使用后,為確保設備長期正常使用,要做好日常維修,定期檢修和大修理。當冷庫損壞嚴重,影響正常使用和人身安全時,必須進行大修理。科學選擇種植品種,合理安排種植茬口,錯開上市高峰期,堅持適度規模生產,分批采收和預冷,提升冷庫使用率,實現產品優質高價。應對突發極端天氣,科學管理,適時采收,合理入庫儲藏保鮮,待市場穩定后實現高價銷售,有效降低極端天氣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

蔬菜在冷庫中預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