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魏 崝
選題會上,我們商定想通過Faker的例子,來講講這幾年在英雄聯盟電競里的一些變化,選手和俱樂部、賽事、社區乃至更廣泛的社會環境之間關系的變化。
我是Faker的粉絲,本來這時候應該少說話,放一放粉絲濾鏡。可是每個人都得有選擇的方向,當大家先后說出從“俱樂部”、“社區評論”等電競會涉及到的一些角度出發之后,留給我的選擇不多了。體育比賽里,從觀眾到選手,終歸是人和人的情感共鳴。
于是,我便想到:“要么從細節出發?”

Faker喜歡讀書是媒體報道里經常會提的東西,但“愛看書”這樣的喜好就好像我們在申請學校,填寫“興趣愛好”那一欄的時候不知道填什么了隨便加上去為了湊數一樣,是通常會被考官忽略的一個興趣。
在2017世界賽結束的第二天,看完比賽的我準備去首爾轉機,然后回美國。在北京首都機場T2航站樓的候機廳遇到了準備啟程回到韓國的隊員們。
每次去機場,都有一種被擠壓的感覺,全世界行色匆匆的人們和不斷從跑道沖上天空的飛機,好像停下來就會有種罪惡感。穿梭在候機大廳的人們絡繹不絕,候機廳的座位也被等待登機的旅客坐滿,登機口前的景象應該是由準備登機的旅客們排成一條條蛇形的隊伍。
昨天在鳥巢參加了決賽的選手們,和我去首爾轉機的航班一樣,早班機格外空曠的機場,遠遠地就能看到有隊員們在機場走動。Peanut和Bang一起逛著Gucci專賣店,Wolf和Huni則是在麥當勞點餐,解決肚子餓的問題,但似乎并沒有看到Faker的身影。
在離登機口最遠處的角落,Faker一個人坐著。一排排無人落座的座位顯得有些空曠,本應放滿行李、坐滿旅客的座位,只有他一個人坐在那里捧著一本書在看。
在這次世界賽之前,SKT給隊員們放了個小長假,由當時的教練kkOma帶隊去游山玩水放松心情,又是開賽車又是去海邊看風景。
在SKT放出的記錄片中看到,別人玩鬧的時候,Faker拿起了一本書,看了起來。當時讀的那本書名叫《重塑幸福》,這本書的大致內容是教給讀者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壓力,以及如何真正尋得自己人生中的幸福。
他的前隊友Untara曾經也在采訪中感嘆道,以前以為Faker愛看書只是裝裝樣子、面對鏡頭冠冕堂皇的話,和他做了隊友生活在一起之后漸漸地發現,這都是真的。
當一次次驗證,讀書就是他消磨時間、緩解心情的方式之后,變化就產生了。
在2019年MSI的淘汰賽之前,SKT的隊員們趁著備賽間隙的時候來到游樂園參觀,要知道MSI比賽的時間正值夏天,大家也是短褲短袖齊上陣甚至還有穿著跨欄兒背心。
Faker則是身穿一件白色短袖,不過竟然不是隊服這有點意外。有粉絲再看過紀錄片后發現這件衣服是粉絲送的禮物,對他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無論在任何場合都穿隊服,要么就是沒有任何圖案的純白色短袖。
游樂園這種地方都是娛樂設施沒什么乘涼的地方,而且是要不停地走、不停地排隊,任誰來都很累,隊員們的腦袋上掛著汗珠兒,不停地在拿自己的手當扇子扇風。
就這么走著、逛著看到路邊有人推著小車出來賣冰鎮可樂,看著隊友們又熱又渴的樣子,Faker朝著小推車走去,然而到了跟前兒一問才知道,這里賣的可樂一罐竟然要3200韓元(約17元人民幣)后,他嘟囔著:“3200?沒想到要這么多。”在很早之前的采訪中,有記者問他,收入來源那么多平時一個月的零花錢有多少的時候,Faker回答的是約60元人民幣左右。
估計心想著給隊友們一人買一罐喝的,可每月只花60塊的人,這一罐可樂就要了四分之一的零花錢,既然這么貴那就只買一罐大家分著喝吧,反正是為了解暑嘛。
付了款買到了心心念念的可樂之后,便拉開易拉罐的拉環喝了起來,隊員們不解的問道:“就一罐?”自己喝了一口后便遞給了身邊的Haru,而Haru看到后好像也并沒有“嫌棄”隨手接過Faker手中的可樂喝了起來,無形之間隊友們似乎也接受了,緊接著Khan和教練也依次接過這罐可樂喝了起來。
不得不說,只需要這一罐可樂就能同時滿足四個人的需求,既省了錢還為大家解了暑,這也挺好的。
這應該也是發生在2019年的故事。
LCK每場常規賽結束之后,當天進行比賽的隊伍都會進行賽后Fan Meeting(粉絲見面會)環節,而對于人氣較高的隊伍有著不同的規定。
比如T1的規定是只有在贏下當天的比賽之后才會舉行粉絲見面會,而在入場之前俱樂部會給每位粉絲發放帶有序號的手環,粉絲們根據序號排隊分成六組,每列隊伍的第一位粉絲進行抽簽。
如果抽到“1”,那么你的隊列將可以率先入場去排自己心儀選手的隊伍,以此類推。而當時隊伍抽到了最“不走運”的6號,這意味著會被分配到最后入場,由于Faker的人氣明顯高于同隊其他的選手,這導致如果你的隊伍抽到6號是幾乎不可能與Faker進行一對一的互動,因為T1還有項不成文的規定:“見面會是限時的”。
當大家不抱期待準備陸續離場的時候,遠看著Faker已經被粉絲們送的禮物滿滿當當地掛滿了雙手,他卻仍然注意到這些遺憾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粉絲們。
這時,本應離場的他拎著沉重的禮物向粉絲們走了過來,即使不能簽名合照了但還是向粉絲們依次相互問候。還有粉絲們想上前送上自己的禮物,在旁人看來他已經無法收下了,但他卻依舊伸出一只小拇指來將禮物“勾住”,利用僅存的余力和空間,盡可能地收下所有粉絲們的心意。
記得當時LCK的場館還沒有搬到LOL Park的時候,位于首爾江南的SPOTV小場地,被粉絲、媒體、選手們擠得滿滿當當,幾乎走不開路。
每次選手們離開場館的時候,粉絲們都會趁機蜂擁而上,選手們幾乎都不會去接那些禮物,畢竟如果你拿了一個人的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送上來。
但Faker卻不同,他會耐心地把每一位粉絲的禮物收下,哪怕是小到一封信件。
拿不下了,他會把身體側過來,對粉絲說:“來,揣進兜里。”
重點要說一下,在寫這篇故事的時候因為翻看到了一些早年間的照片,我想,當時發生的一切對我應該是印象深刻。
難以想象作為“偶像”的他站在舞臺上面,會對一位粉絲做出這樣關懷備至的舉動……這樣的舉動會讓任何一位粉絲,哪怕不是粉絲也會感動。
拳頭在每年年末舉辦的全明星比賽,可以解釋為給選手們舉辦的“年會”,大家來放松、娛樂、整活兒。2016年也不例外,拳頭搞了一個有意思的環節,每晚邀請一位人氣選手,在戶外的小舞臺與現場的粉絲們進行solo賽,而今晚就是Faker。
這個環節被安排到最后,天色已經很暗,大約是晚上11點以后了,戶外舞臺需要開著十幾臺照明燈才可以看清。雖然一開始前往戶外舞臺觀賽的觀眾們很多,但漸漸地大家都開始陸續離場,實在是太晚了。
有這么一段稀里糊涂,卻又無微不至的對話……
工作人員:“你是粉絲還是工作人員?”
我滿臉疑惑地回答:“啊?你是在和我說話嗎?我是粉絲啊。”
一場solo結束,因舞臺離觀眾很近,場地也很小,他似乎聽到了這段對話,于是……
Faker:“她是我的粉絲。”
轉過頭來:“已經很晚了,你怎么還沒走?”
“啊?我?你問我呢?”
“對啊,你怎么還沒走?”
“我……我要看你比賽啊,solo賽不是還沒結束?”
“快結束了,但是已經快12點了你不回家嗎?”
“啊?”
“我說回家!一個女生,這么晚了,不安全。”
“沒事沒事,等等結束,有朋友會來接我的。”
他又轉向工作人員,用蹩腳的英語說到:“可以幫忙拿一把椅子嗎?”
當工作人員把椅子找來后,他指向我并說到:“給她。”
“你坐下吧,不要站著了,很累。”
“啊!謝謝!謝謝!其實沒關系的。”
2017年12月10日,美國,洛杉磯,Santa Monica,LCS演播廳的戶外小舞臺前。
2022年的MSI來自越南賽區的SGB戰隊與LCK賽區T1戰隊的第二場比賽結束。
比賽的游戲畫面中,T1推掉了SGB的水晶,意味著這場比賽T1獲得勝利,而同時也宣告著來自越南賽區的SGB戰隊將無緣后面的淘汰賽。
按照賽后的程序,T1戰隊的隊員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SGB戰隊一方,分別與每位選手握手后再走向舞臺的正中央向現場以及在線上收看直播的觀眾們鞠躬致謝,一系列的禮儀程序結束后,T1的隊員們紛紛回到自己的電腦前面收拾設備準備離場。
Faker也一樣,準備跟隨隊友們一起退場。
現場的主持人指揮著這支來自越南賽區的戰隊,走向舞臺中間向觀眾們進行最后的致意,因為此時的他們已經確認出局。從直播的畫面中看到,在SGB戰隊離場之際,T1的其他隊員都在忙著收拾自己的東西,現場的媒體們也在準備對剛剛取得優勝的T1戰隊進行賽后采訪。
不過在一旁的Faker似乎是因為忘記拿走自己的鼠標墊,又再次返回到比賽用的電腦前面取回自己的東西,但當他準備再次離場時卻停下了腳步轉身看向臺前的SGB戰隊。
現場觀眾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SGB的一位隊員嘴里默念著什么,似乎是“一,二,三”的意思,大家一起向觀眾們鞠躬,正好在畫面之內捕捉到,站在遠處的Faker一動不動地注視著臺前發生的一切。
當SBG的隊員們結束“謝幕”后,Faker用自己的雙臂夾住手中的鼠標和鼠標墊,騰出雙手為這支戰隊鼓起掌來。
很多人應該都有這樣類似的經歷——你在狂奔著想趕上即將要關上門的電梯,有的時候電梯里其實也并沒有擠滿人,但電梯里的人卻無動于衷,并不會因為看到你急匆匆的樣子,而伸手按下“開門”鍵或者用手擋一下馬上就要關上的電梯門。
故事發生在2016年,在上海舉辦MSI期間,似乎是比賽結束著急出去和朋友吃飯吧。
先是回到酒店放下手里看比賽拿到的各類應援物品,準備換一身新的衣服出門,由于朋友并不是電競粉絲,只是上海本地的朋友特地來找我吃飯的,所以她一個人站在酒店大廳等了很久。
她一直發微信語音催著“快點兒,快點兒,我要餓死了”,弄得我整個人急急忙忙的。
整理完之后,直接沖出房間向著電梯間飛奔,而剛好看到有個電梯即將要關門,心想著“我一定要趕上這趟電梯”。因為比賽的原因這間酒店有很多外國人入住,我條件反射地用英語大喊了一聲:“Wait!”——但,似乎無人回應……
正當我覺得沒戲了、跑不到、肯定不會等我了的時候,有一只手突然從里面伸了出來,擋住了電梯門,于是我松了一口氣。跑的途中也沒看清是誰,只是隱約聽到“slow”,也許這個幫忙擋電梯的人是想說“slow down”,別著急跑慢點的意思吧。
當我氣喘吁吁地“跑”進電梯后才發現,竟然是Faker和他的幾位隊友,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
Faker:“Go?”
我:“Yes!Yes!”
電梯下降的這幾分鐘,大腦里飛速回想著以往類似的情景。
以前……
似乎沒怎么遇到過這樣等你的陌生人。
想到這里,突然心頭感到一絲溫暖。
其實,熱心腸的還是大有人在的嘛。
有位喜歡Bang的粉絲朋友曾經聊天的時候講到過,她第一次參加粉絲見面會,自己也不會說韓語,見到偶像又有些緊張,更是開啟“語塞”模式。
人在慌張的時候顯得更混亂,她找不到遞給Bang簽名的筆,站在身旁的Faker似乎看出來了,于是便遞給她一支馬克筆,還幫她和Bang拍了合照,整個過程中并沒有任何言語上的交流。
事后她說道:“他真的好暖心,如果不是他幫忙,當時的場景應該會很尷尬,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