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俊芬
(晉能控股煤業集團云崗礦,山西 大同 037001)
由于云崗礦井在設置安全監控的情況下,并未對工作人員的安全問題進行考慮。因此并不能對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進行監控。鑒于此,可以選用物聯網技術,與此同時需要充分結合井下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從而構建了煤礦井下安全監控系統。
系統應該具備如下幾個功能:其一,可以時刻監測井下員工的安全情況;其二,能夠適應井下工況情況,抗干擾能力要強;其三,能夠快速地分析數據并且制定出與之匹配的決策;第四,能夠實現調用數據的能力;第五,系統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等[1]。
該系統所獲得的數據都來源于井下傳感器,對于傳統的環網而言在進行傳輸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許多無效數據,因此導致傳輸效率低下,為此筆者將在數據產生的環節進行數據處理。
為了有效地提高監控系統的有效性,該數據處理采用去中心化數據處理形式。該監測系統借助LSTM算法對數據的有效性進行分析,并且將數據進行儲存,將數據定期上傳到中心服務器。圖1 表示監控系統總體架構。其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數據層:第一,邊緣感知層;第二,霧決策層;第三,云服務層;第四,管控應用層。其對于邊緣感知層而言,工作人員在井下工作時,需要佩戴邊緣感知傳感器,其可以收集人體的身體狀況數據、運動數據以及周邊環境的數據,并且完成對有效數據的收集。對于霧決策層而言,將其設計在邊緣感知層之后,通常可以借助LoRa 技術,進而可以將邊緣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傳輸給井下環網光纖,與此同時可以完成對數據的分析與分享,此外可以實現對異常數據的溯源。對于云服務層而言,可以實現對數據的匯集以及存儲,與此同時還可以把數據傳輸給管理應用層。對于管控應用層而言,能夠提供井下人員安全狀況的數據信息,并且可以將其傳輸給系統管理人員,這時管理人員可以借助管控應用層給工作人員發出指令,從而可以實現應對緊急事件的功能。
2.2.1 硬件設計
邊緣感知層對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運動以及相應的周圍信息進行監測。與此同時將采集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在選擇邊緣感知層時,必須充分考慮硬件的數據處理能力。為此該系統選用的內核處理器為ARM Cortex-M,并且該硬件還具有較強擴展性。圖2表示構建的邊緣感知層硬件結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數據采集模組;第二,運算處理模組;第三,顯示以及輸入模組;第四,LoRa通信模組等。
2.2.2 軟件設計
邊緣感知層結構模組中,其擁有獨立的數據處理單元,在將數據進行處理后,可以將其輸送給運算分析模組。數據采集單元選用ARM Cortex-M,變成語言為C語言,從而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接著借助SPI將處理后的數據傳輸給運算分析模組[2]。圖3 表示運算模組程序運行流程,其包括兩個子單元:第一,驅動程序;第二,MySQL數據庫等。
2.3.1 硬件設計
霧決策層功能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無線網關;第二,霧決策。LoRa 無線通信能夠實現無線網關功能,其可以借助無線網關將從霧決策層獲得的數據傳輸給云服務層。這樣可以實現借助以太網進行高速環網的連接。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霧決策的高效性,通常選用4 核4 線程的Intel Pentium N420064 位微處理器,圖4 表示霧決策層的結構框架,主要包括如下幾個單元:第一,LoRa通信模組;第二,人機交互模組;第三,以太網通信模組等。
2.3.2 軟件設計
由于霧決策層具有較多的功能,因此在設計軟件的過程中,依據相應的模塊進行設計,可以對各個應用進行調用。圖5表示霧決策層的模塊組成結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無線連接單元;第二,數據收發單元;第三,數據存儲單元;第四,數據交互單元;第五,數據報表處理單元等。LoRa 無線通信模組在進行數據傳輸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收發解析。在進行數據解析的過程中,數據標頭可以對數據管理進行判斷。假如接收的是無線連接請求,那么可以借助無線連接管理程序進行處理。假如數據屬于正常的數據交互,那么僅僅需要調用數據包進行處理。
通常情況下,云服務層與相應的管控應用層而言,其管理的重心為如下三個方面:第一,監控系統管理人員;第二,接受邊緣感知層傳遞過來的數據;第三,接受霧決策層傳遞過來的數據。與此同時,將信息傳遞給管控應用層以及將數據顯示給管理人員。
2.4.1 云服務層軟件設計
通常情況下,云服務層運行程序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數據收發層;第二,數據儲存層;第三,管控應用層。在數據收發層中,對于數據的收發并不需要較大的計算量,只要能夠滿足最大數據傳輸量的需要即可。通常數據儲存層,不僅需要滿足數據儲存,而且將需要的數據傳輸給管控應用層。圖6 表示云服務層程序結構圖。
2.4.2 管控應用層軟件設計
管理控制層進行人機交互,通常可以實現如下幾個功能:第一,采集井下人員的安全情況;第二,周圍環境信息;第三,工作人員的運動情況,圖7表示管理控制層程序流程結構圖。
該系統在工程實踐中發現,經過長達六個月的測試,該系統運行穩定,其具有較好的抗毀傷能力。系統也可以實現各個設定的功能,可以精準地捕獲井下工作人員的安全狀況。通過數據分析發現,該系統共計檢測到14 起人員不適的情況,其中主要以心跳加速為主,并且將存在有問題的員工及時地撤離。經過有關人員測試發現,該系統可以為公司節約150萬的人員事故開支[3]。
安全生產是煤礦的首要任務,由于當前云崗煤礦在人員檢測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以此為出發點不斷完善井下人員安全監控系統,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第一,邊緣感知層;第二,霧決策層;第三,云服務層;第四,管控應用層等。經過工程實踐發現,該系統具有較好的穩定性,能夠滿足工程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