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良, 姜春義, 張海波, 朱 鳳, 肖留斌, 趙 靜, 沈田輝,車晉英, 朱加萍, 卞康亞, 陳永明, 楊榮明*
(1.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植物保護站, 鹽城 224100; 2. 江蘇省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南京 210009;3.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南京 210014; 4. 江蘇省鹽城市植物保護站, 鹽城 224002)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 E. Smith)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預警的重大跨境遷飛性害蟲[1],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入侵非洲,先后進入印度、泰國、緬甸等東南亞國家[2-4],隨即進入中國[5]。該蟲適生區域廣、繁殖量大、遷飛能力強、突發為害重,對我國乃至全球糧食生產構成嚴重威脅。2019年入侵當年就造成我國26個省市107萬hm2作物受害,其中玉米受害面積106.5萬hm2。2020年江蘇省玉米受草地貪夜蛾為害累計發生面積達到0.62萬hm2。江蘇為草地貪夜蛾東線遷飛過渡區,其在江蘇的發生量直接影響北方重點防治區的發生基數[6]。鹽城地處江蘇沿海,玉米種植面積9萬多hm2,典型季風性氣候,十分有利于遷飛性害蟲在此降落定殖,2020年鹽城市草地貪夜蛾發生面積0.33萬hm2,發生面積連續兩年全省第一,防控形勢嚴峻。
化學農藥具有高效、速效和使用方便的特點,是針對暴發性和突發性作物病蟲害應急防控的主要手段。農業農村部制定了《2020年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控預案》,公布28種草地貪夜蛾應急防治藥劑,有效成分以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茚蟲威、氯蟲苯甲酰胺、乙基多殺菌素、蘇云金桿菌等為主,倘若短期內在田間大量使用此類高效、低毒的殺蟲劑,勢必會加大藥劑對靶標害蟲的選擇壓力,帶來很大的抗藥性風險。
溴蟲氟苯雙酰胺(broflanilide)是由巴斯夫與日本三井聯合開發的雙酰胺類殺蟲劑。與氟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等作用于魚尼丁受體的殺蟲劑不同,溴蟲氟苯雙酰胺是昆蟲神經細胞中的γ-氨基丁酸氯離子通道的別構調節劑,抑制氯離子進入神經細胞,引起昆蟲過度興奮和抽搐,最后實現快速殺蟲。國際殺蟲劑抗性行動委員會根據作用機制將其歸入第30組,也是該組目前唯一一個殺蟲劑[7]。溴蟲氟苯雙酰胺對為害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的鱗翅目、纓翅目和半翅目的多種害蟲都有很好的防效[7-10],但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未見報道。筆者評價了新型殺蟲劑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對草地貪夜蛾的控制作用,以期優化草地貪夜蛾防治藥劑名單,延緩化學藥劑抗性產生。
供試昆蟲:草地貪夜蛾采自江蘇鹽城市大豐區玉米田。收集一代老熟幼蟲,用放有新鮮玉米葉的采蟲袋帶回室內,在直徑25 mm的試管中用玉米葉片飼養至化蛹,待羽化后將成蟲放入100 cm×100 cm×90 cm的養蟲籠中,飼喂10%蜂蜜水,放入盆栽玉米苗供其產卵。飼養2代后用于室內生物測定。大田試驗采用田間自然發生幼蟲。
供試藥劑及器械:10%溴蟲氟苯雙酰胺懸浮劑(SC),巴斯夫有限公司提供;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簡稱甲維鹽)微乳劑(ME),江蘇輝豐農化有限公司生產,市售;200 g/L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SC),美國富美實公司生產,市售。田間施藥器械為臺州市路橋區農意噴霧器廠生產的3WBD-18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工作壓力0.15~0.42 MPa,容量18 L,667 m2用水量45 L。
1.2.1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噴霧處理對草地貪夜蛾卵孵化率及初孵幼蟲死亡率測定
采用噴霧法測定。選取當日產的卵塊,用細毛筆將卵塊分散為單個卵粒,并選取飽滿的30粒卵粘于雙面膠上制成卵卡,用氣壓式噴霧器將處理藥劑對準卵卡快速噴霧3 s,自然晾干后放于直徑15 cm培養皿中,加入直徑約5 cm的玉米心葉葉片。藥劑用清水稀釋成有效成分濃度為4.17、8.33、16.67、33.33、66.67 mg/L的藥液。以清水處理作對照。各處理重復3次。處理后每24 h用體視顯微鏡觀察1次,記錄卵的孵化率。卵孵化后,每天記錄幼蟲發育和死亡情況,至幼蟲2齡末期止,計算幼蟲死亡率。
1.2.2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對草地貪夜蛾3齡、5齡幼蟲的活性測定
采用浸葉法測定。將喇叭口期幼嫩玉米葉片剪成5 cm的葉段,在不同濃度的藥液中浸潤10 s,取出后自然晾干。藥劑有效成分濃度為同1.2.1,以清水浸漬的葉片作為對照。將晾干的葉片放入直徑為2.5 cm的玻璃試管中,用紗布包裹棉花封口保濕。挑選大小一致、健康的3齡或5齡初期幼蟲,用鑷子接入玻璃管中,每管1頭;各處理重復3次,每重復試蟲30頭。處理后24、48、72 h后調查幼蟲的存活情況。以鑷子輕觸蟲體,不能協調運動的個體視為死亡,存活幼蟲記錄齡期。
1.2.3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對玉米草地貪夜蛾田間防效
試驗設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街道利民村一秋玉米田(‘2018寶馬甜彩糯’),試驗地為沙壤土,pH7.5,有機質含量1.43%,土壤肥力中等,前茬為小麥。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每667 m2制劑用量分別為10、15、20 mL,對照藥劑5.7%甲維鹽ME每667 m2制劑用量20 mL,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每667 m2制劑用量15 g。每個處理設3次重復,每個小區333 m2,并設清水對照。供試玉米7月24日播種,試驗時處于6葉1心(小喇叭口期),田間長勢均勻一致,前期未用過殺蟲劑,草地貪夜蛾為低、高齡幼蟲混合發生。
每個小區按Z字形五點取樣,施藥前每點選擇10株調查,共計50株。8月13日下午17:00采用全株葉面噴霧施藥1次,主要噴施于植株的心葉部分。藥后1、3、7 d和14 d調查記錄活蟲數及齡期。施藥及調查期間無降雨。
孵化率、蟲口減退率、校正死亡率、校正防效按下列公式計算:
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 楊書靈(5/66)

蟲口減退率=(處理前蟲口基數-處理后蟲口基數)/處理前蟲口基數×100%;
校正死亡率=(處理組蟲口死亡率-對照組蟲口死亡率)/(1-對照組蟲口死亡率)×100%;
校正防效=(處理組蟲口減退率-對照組蟲口減退率)/(1-對照組蟲口減退率)×100%。
試驗數據采用DPS軟件處理,Duncan氏新復極差法檢驗處理間的差異顯著性。
不同濃度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噴霧處理不同時間后,卵孵化率調查結果顯示,草地貪夜蛾卵24 h后開始少量孵化,48 h為孵化高峰,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不同濃度處理卵孵化率和孵化時間與對照無顯著差異(P>0.05)(表1)。

表1 不同濃度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噴霧處理卵后草地貪夜蛾的孵化率1)Table 1 Hatching rates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eggs after spraying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roflanilide 10% SC
為了進一步明確溴蟲氟苯雙酰胺對草地貪夜蛾初孵幼蟲的影響,調查了孵化后幼蟲的死亡率(圖1),結果表明,溴蟲氟苯雙酰胺噴霧處理卵后可降低初孵幼蟲成活率,不同濃度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隨著濃度升高,初孵幼蟲校正死亡率上升,其中16.67、33.33、66.67 mg/L等3個濃度處理初孵幼蟲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6%,3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P<0.05)。

圖1 不同濃度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噴霧處理卵后草地貪夜蛾初孵幼蟲死亡率Fig.1 Mortalities of newly hatched larvae from Spodoptera frugiperda eggs after spraying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roflanilide 10% SC
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對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有較強的毒殺活性,并且隨著濃度的增加,死亡率升高(表2)。各處理的校正死亡率均高于90.00%,不同濃度處理的毒殺作用存在一定的差異,8.33、16.67、33.33、66.67 mg/L的4個處理校正死亡率均在98%以上,4個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幼蟲的死亡率變化不大。

表2 不同濃度的10%溴蟲氟苯雙酰胺處理后草地貪夜蛾3齡幼蟲死亡率Table 2 Mortalities of the 3rd-instar larvae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roflanilide 10% SC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對草地貪夜蛾5齡幼蟲有較強的殺蟲活性,并且隨著濃度的增加,幼蟲死亡率升高(表3)。取食不同濃度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處理的葉片24 h后,草地貪夜蛾5齡幼蟲校正死亡率為85.40%~100%,4.17、8.33、16.67、33.33 mg/L等4個濃度處理之間有顯著差異。

表3 不同濃度的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處理后草地貪夜蛾5齡幼蟲死亡率Table 3 Mortalities of the 5th-instar larvae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after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broflanilide 10% SC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5齡幼蟲的死亡率有所上升。處理72 h后,各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在94.32%~100%,低濃度處理(4.17、8.33 mg/L)間幼蟲校正死亡率無顯著差異,高濃度處理(16.67、33.33、66.67 mg/L)間幼蟲校正死亡率無顯著差異。
藥后1 d調查(表4),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不同用量葉面噴霧對草地貪夜蛾幼蟲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隨著濃度的增加,溴蟲氟苯雙酰胺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逐漸上升,校正防效在97.41%~99.12%,均高于對照藥劑5.7%甲維鹽ME和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的校正防效,說明其速效性和殺蟲活性均優于5.7%甲維鹽ME和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溴蟲氟苯雙酰胺不同濃度處理間校正防效無顯著差異。

表4 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幼蟲的防治效果1)Table 4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broflanilide 10% SC on Spodoptera frugiperda larvae
藥后3 d調查,各處理對草地貪夜蛾幼蟲的校正防效均有所上升,且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的濃度越高,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越高。不同濃度處理與對照藥劑5.7%甲維鹽ME校正防效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200 g/L氯蟲氟苯雙酰胺SC防效。
藥后7 d調查,各處理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維持不變或略下降,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 3個不同濃度處理間無顯著差異,且仍顯著高于兩種對照藥劑的校正防效,說明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的持效性優于5.7%甲維鹽ME,殺蟲活性強于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
藥后14 d調查,各處理對草地貪夜蛾的校正防效均有所下降,且處理間有顯著差異。制劑量為20 g/667m2處理的10%溴蟲氟苯雙酰胺校正防效為66.32%,與對照藥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防效相當,無顯著差異;制劑量為10 g/667m2處理的10%溴蟲氟苯雙酰胺校正防效為41.71%,與5.7%甲維鹽ME的防效相當,無顯著差異。數據表明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的持效性優于5.7%甲維鹽ME,持效性略低于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
草地貪夜蛾雖然入侵中國的時間較短,但已發現對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和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達到中至高水平抗性[11]。在巴西等地,草地貪夜蛾對雙酰胺類、多殺菌素、苯甲酰脲類等殺蟲劑也產生了抗性[12-14],因此篩選出高效的新型農藥對控制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尤為重要。溴蟲氟苯雙酰胺作為雙酰胺類但其作用機理有別于同類的氯蟲苯甲酰胺和氟苯蟲酰胺等殺蟲劑,對草地貪夜蛾有較好的防控效果。室內試驗結果顯示,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噴霧處理卵對草地貪夜蛾卵孵化率和孵化時間均無影響,但噴霧處理卵能明顯降低初孵幼蟲的成活率。不同濃度的溴蟲氟苯雙酰胺浸葉處理能不同程度控制草地貪夜蛾3、5齡幼蟲。對照藥劑200 g/L氯蟲苯甲酰胺SC田間試驗藥后7 d校正防效90.63%與陳華等得出的94.77%防效較一致[15]。對照藥劑5.7%甲維鹽ME對草地貪夜蛾藥后3 d達到97.13%的防效與李永平等試驗得出的95.78%防效較一致[16]。本試驗室內卵、幼蟲毒力測定未設對照藥劑,今后將進一步改善,并開展溴蟲氟苯雙酰胺種子處理對草地貪夜蛾的田間防效研究。
田間試驗得出結論,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每667m2制劑用量10 mL可有效防治草地貪夜蛾,防治適期為草地貪夜蛾卵期和幼蟲期,為提高防效,應盡量在草地貪夜蛾的卵孵化盛期及3齡幼蟲前,4齡以后其鉆蛀玉米心葉深處為害,防治難度增加。本試驗田塊達到大發生,藥后14 d各處理防效均偏低,根據試驗結果,如遇蟲量較大或蟲齡普遍較高時,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每667m2制劑用量需15 mL才能達到控制草地貪夜蛾的效果。使用時與其他藥劑進行輪換用藥,可以提高防效,減緩抗藥性產生。目前10%溴蟲氟苯雙酰胺SC已登記應用于防治白菜、甘藍上的小菜蛾、黃曲條跳甲,但國內尚未有溴蟲氟苯雙酰胺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研究報道,本文首次報道溴蟲氟苯雙酰胺在室內對草地貪夜蛾卵、低高齡幼蟲的殺蟲活性及田間藥效,可為溴蟲氟苯雙酰胺防控草地貪夜蛾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