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
(大連市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大連116021)
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內的一些道路不能滿足行人正常的過街需求,缺乏必要的行人過街設施,從而引發了行人橫穿道路、闖紅燈等違法行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進行實際調查,同時優化交通管理,科學設置交通設施,以減少交通事故,保證人、車安全通行。
國外學者Fruit[1]對過街行人交通流的各參數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研究,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Alhajyaseen 等[2-3]針對人群形式交通流作了相關研究,利用流體力學的相關理論,分析了行人過街時間與雙向行人數量、方向分擔比率之間的關系;Virkler等[4]通過對前人研究的總結和發展,對行人過街綠燈時間進行了進一步研究。
國內學者段里仁[5]針對行人過街時呈現出的交通特性等進行了行人過街問題的研究,并在行人交通安全和行人信號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成果;陳白磊等[6]針對行人信號設置條件進行了研究,得出了基于行人延誤的行人過街信號控制設置標準;楊曉光等[7]在無信號控制模型方面建立了無信號行人過街延誤模型,分析了一次過街和二次過街在不同道路寬度和交通流量條件影響下的行人延誤,分別對雙向2 車道道路和4 車道道路的情況給出了其適用范圍。
大連市華南廣場商圈區域東起山東路,西至東聯路,南起中華西路,北至匯智街、校園街,其步行交通系統以地面為主。億合城、安盛、沃特、紅星美凱龍等大型商場覆蓋于中華西路的南北兩側,在高峰時段,容易產生大量的行人交通量;在商圈中部,有北府花園的住宅區,其早高峰與晚高峰的行人流量呈現潮汐現象;華南廣場還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山東路、東聯路以及中華西路車流量大,是大連市重要的交通要道。大量的行人與機動車的交通量,使得華南廣場商圈人、車環境復雜。
商圈內的中華西路/ 東聯路交叉口道路寬且車流量大,僅考慮機動車順暢通行的信號配時方案容易造成行人過街等待時間過長;中華西路/ 匯達街交叉口位于多家商場中央,且周圍存在公交車站等公共設施,因此有很高的行人過街需求量,另外,該交叉口右轉車輛不受信號燈控制,極易造成人、車沖突,不僅會提高行人過街風險,還會造成機動車擁堵,對華南廣場商圈交通造成不利影響;中華西路/ 匯通街交叉口近地鐵口的行人過街需求量大,而此處無信號控制,行人過街存在風險。
步行活動需要空間,能夠不受阻礙和推搡地自由行走是行人最基本的要求。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 37—2012)規定,城市主干道單側人行道寬度一般不小于4.5 m,次干道不小于3 m,支路不小于1.5 m。但根據實地測量,此地的主要道路寬度都不能滿足要求。不僅如此,本來很局促的步行空間,還被大量的停車占用,導致行人無法正常通行。
步行空間減少的直接后果是人均步行面積不足,且隨著大連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人口的劇增會加重這種情況。沒有足夠的行走空間,行人必然會沖入機動車行駛空間,造成交通混亂和安全隱患。同時,過于擁擠的步行環境會降低人們在其中的安全感和舒適度,降低購物的欲望,甚至想快速離開,這對于華南廣場商圈的進一步發展也是不利的。
中華西路兩側人行道行人流量很大,過街需求很高,在必要的位置設有人行橫道。如中南大廈門前的交叉口,道路兩側行人過街需求高,但高峰時期車流量大,加之行人過街綠燈時間短,行人往往需要二次過街。而道路中間的安全島面積過小,承受不了太多行人,部分行人只能站到機動車道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華南廣場商圈作為大連市的重要商圈,在無障礙設施方面已經下了不少功夫。絕大多數人行道上都鋪設有盲道,轉角處有緣石坡道,建筑入口也大都設有入口坡道,從這點上看,設計者的確是考慮到了殘疾人等群體的出行需求。但不難發現,在華南廣場出現的老人和殘疾人并不多。這從一個側面說明該地區的設計并未使該類人群在舒適度上得到充分滿意。仔細觀察的話,還是能夠發現很多問題。
以商圈東側的中華西路/ 東聯路交叉口為例,該交叉口信號配時方案為四相位信號控制。該交叉口東西向人行橫道長50 m,寬8 m;南北向長42 m,寬5 m;對角線長66 m;西進口人行橫道寬5 m,其余進口人行橫道寬3 m;東北側與西南側設有公交站點,行人過街多以搭乘公交為目的。
現有的信號配時雖然能緩解機動車的交通壓力,但是犧牲了行人過街的便利性。該交叉口的每一行人相位只放行一個方向進口道的行人,而每個相位的時間高達60~80 s,當行人剛到路口想要過街的同時信號轉變,則其至少需等待3 min 才能過街。這大大超出了行人能夠忍受的等待時間,闖紅燈成了必然事件。所以,需要修改原有相位才能緩解這一情況。
中華西路/東聯路交叉口相位優化方案見圖1。

圖1 中華西路/ 東聯路交叉口相位優化方案
根據道路通行能力手冊HCM 內對人行橫道的研究,計算出優化后人行橫道人均延誤,與現狀對比可得,各進口道人均延誤均下降50%以上。
3.2.1 規范設置停車場
以中華西路北側人行道為例,由于該人行道商場、娛樂設施較多,停車需求量大,導致現狀停車場布置不合理,占用大量人行道,嚴重干擾行人正常通行。
優化思路為:規范設置停車場,保存部分現有停車場,在中林大廈西側以及沃特商場東側新建停車場,且利用好地下停車場,禁止車輛停放于人行道。
中華西路北側人行道優化后的平面圖見圖2,圖中粗實線代表行人行走路徑。

圖2 中華西路北側人行道優化
3.2.2 合理放置交通標志
華南廣場商圈商場數量繁多,容易使不熟悉該區域的行人迷失方向。故需要在華南廣場西側和東側放置行人指路牌,以使行人明確方向。交通標志放置圖見圖3。

圖3 交通標志放置圖
(1)華南廣場商圈的主要交叉口,即中華西路/東聯路交叉口的信號配時有待改進,該交叉口行人過街距離較長,而綠燈時間較短,行人等待紅燈的時間明顯超過了行人可以忍耐的時間,容易滋生行人不守法規、亂闖紅燈的現象。本文提出的優化方案使人行橫道人均延誤較現狀有明顯下降,從而證實了優化方案的可行性。
(2)華南廣場商圈的無信號交叉口,即中華西路/ 匯達街交通量大,人車沖突明顯,缺乏合理的交通設施來保障車輛與行人的順暢通行。建議設置交通信號燈或做好交叉口的渠化設計工作,實現人車分離,提高道路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華南廣場商圈人行道與停車場的不協調導致行人不得不行走于停車場,產生大量不必要的人車沖突點。建議加強中華西路、匯通街、匯達街等道路的停車管理,合理規劃停車范圍,減少人車沖突,保障人車安全。
(4)行人過街設施及無障礙設施質量有待提高,建議根據步行客流需求來完善商圈的人行過街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增加必要的交通標志,優化銜接,以保證行人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