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帥,周華保,焦守法,賈文鏢
[1.淄博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山東 淄博255000;2.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湖田立交是淄博市近中期“二環五射線”快速路網中一環南環昌國路和二環東環魯山大道相交叉的節點立交,是二環東環和一環的重要交通轉換節點,其在路網中所處的位置見圖1。一環為淄博市主城區的核心環線,二環為主城環線。昌國路、魯山大道均為現狀道路。昌國路現狀為城市主干路,規劃為快速路;魯山大道現狀為一級公路,規劃為城市快速路。該節點現狀為平面交叉口。隨著昌國路和魯山大道的快速化改造,作為重要交通轉換節點,平面交叉口不能適應交通轉換需求,應進行立體化改造。立交的布設,充分結合了現狀建設條件、周邊用地規劃以及路網交通分析,從而合理確定立交的建設規模、型式以及總體布局方案。

圖1 湖田立交路網位置圖
擬建項目區域屬山前傾斜平原地貌單元,地勢差異較小,在昌國路北側地勢東高西低,地貌類型較單一。
立交區域范圍內:西北角為屬于汽車銷售公司的低層建筑,距離魯山大道僅185 m;東北和東南象限為物流園區;西南象限為仇家村生活小區,距離魯山大道100 m 左右有2 座6 層住宅樓。圖2 為湖田立交周邊用地情況圖。

圖2 湖田立交周邊用地情況圖
擬建場地的北側現狀有膠濟客專、膠濟鐵路,距離昌國路730 m。鐵路等級為客運專線,按照高鐵管理,現狀主線橋利用,兩側輔道橋為危橋,需拆除新建。魯山大道東側有現狀金泰鐵路專用線,等級為貨運專用線,基本與魯山大道平行,且位于魯山大道紅線東側邊緣,二者距離較近。現狀金泰鐵路專用線與昌國路平交,火車經過道口時,嚴重影響昌國路的通行,經常引起交通擁堵。圖3 為現狀金泰鐵路專用線與昌國路、魯山大道關系圖。

圖3 現狀金泰鐵路專用線與昌國路、魯山大道關系圖
昌國路功能定位:一環(核心環線)的南環,快速連接周村區、張店區、臨淄區的東西向骨架道路,分流東西向穿越核心區的交通,為沿線快速化出行創造條件;與濱萊高速、臨臨高速等高速公路進行交通銜接的東西向快速骨架道路;鐵路淄博站綜合交通樞紐的快速集散通道,可由一環南段連接快速路網快速聯系淄博市各地區,有效提升對外客流的交通體驗;緩解中心城區東西向道路的交通擁堵。
魯山大道功能定位:二環(主城環線)的東環,對主城區起到交通保護作用;向北至桓臺縣,向南至淄川區、博山區的南北向骨架道路;與濟青高速、臨臨高速、濟淄濰高速等高速公路進行交通銜接的南北向快速骨架道路;為沿線區域到發交通服務。
昌國路和魯山大道的服務對象:主路服務于客運交通;輔路以客運交通為主,兼顧輕型貨運交通及慢行。由于立交東側的三環(貨運環線)尚未貫通,魯山大道近期承擔貨運交通功能。
該立交為淄博市近中期快速路網中的中心城區東南側的重要節點,承擔一環南環、二環東環以及三環東環之間的交通轉換,是至交通集散中心如淄博站、汽車客運站的重要交通轉換節點,也是銜接臨臨高速的交通轉換節點。
該立交為快速路與快速路相交叉節點,根據其在路網中的重要地位,立交等級確定為樞紐立交。
根據現狀交通調查,結合快速路網規劃,綜合分析該立交節點所承擔的交通功能,預測遠期節點交通量。該節點南北向直行、東西向直行為主要交通連續流;轉向交通中西至北、北至西、北至東、東至北、西至南、南至西為主要轉向交通連續流。其遠期(2042 年)節點交通量如圖4 所示。

圖4 昌國路- 魯山大道節點預測交通量示意圖(2042 年)(單位:pcu/h)
(1)道路等級:昌國路和魯山大道的主路為城市快速路,輔路為城市主干路。
(2)設計速度:昌國路和魯山大道的主路為80 km/h,輔路為40 km/h,匝道為30~40 km/h。
(3)車道規模:昌國路為主路雙向6 車道+ 輔路雙向6 車道,魯山大道為主路雙向6 車道+ 輔路雙向4~6 車道。
(4)最小凈空:機動車道為4.5 m,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為2.5 m。
(1)高架橋梁汽車荷載:城-A 級。
(2)橋梁結構設計基準期:100 a。
(3)設計安全等級:一級,結構重要性系數γ0=1.1。
(4)地震作用:設計采用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g,抗震設防烈度7 度。
(5)橋梁護欄防撞等級:跨越鐵路范圍橋梁路側護欄為HA 級,高架橋梁中央分隔墩的防撞護欄為SAm 級,橋梁路側護欄為SS 級。
(1)立交總體方案與淄博市的總體規劃和骨干路網規劃相協調,與本立交節點的功能定位相匹配;充分考慮到區域內交通設施的運營情況及立交周邊用地的開發情況。
(2)交叉布置方案應根據道路等級及相交道路性質,選擇合理的立體交叉型式,做到美觀、經濟、實用,符合遠期交通發展需求。
(3)立交設計應充分利用現狀道路及橋梁,減少廢棄工程。
(4)從交通安全角度出發,非機動車和行人過街需便捷,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5)為保證地面交叉口的服務水平,應對車行道進行充分的渠化拓寬,并根據轉向交通量的大小合理布置轉向車道。
(6)橋梁樁基、承臺設計注意避讓現狀泰青威高壓燃氣管線,如無法避讓,需進行局部遷改。
6.2.1 方案一
采用全互通立交。由于受金泰鐵路專用線及物流園的限制,立交匝道線只能位于西南象限和西北象限。據此提出如下立交形態構想:昌國路輔路和魯山大道輔路采用地面燈控平交口,位于地面層;南北向魯山大道主線跨線橋位于地面以上第一層;東西向昌國路高架橋需跨越金泰鐵路專用線,凈空要求高,位于地面以上第二層,共設置8 條轉向匝道。為節約用地,左轉匝道均采用迂回式,半徑較小,但滿足設計車速的規范要求。受到立交東側金泰鐵路專用線和西側仇家村住宅建筑的限制,東至南匝道和西至北匝道最小圓曲線半徑為50 m。通過將北向東匝道布設在北向西匝道外側,西向北匝道布設在西向南匝道外側,立交占地僅為18 hm2,最大限度地節約了土地,同時距離居民樓不少于15m,避免了仇家村住宅樓和西北象限建筑的拆遷。利用昌國路凈空優勢,將北向東匝道布設在昌國路主路高架層以下,將整個立交層次控制在3 層。圖5 為湖田立交方案一。

圖5 湖田立交方案一
6.2.2 方案二
采用T 型部分互通立交。南北向直行布設橋梁跨越地面平交口,位于地面以上第一層;東西向采用高架橋梁跨越南北向跨線橋,位于地面以上第二層;設置西至北和南至西迂回定向匝道以及北至西和西至南定向匝道;魯山大道地面輔路和昌國路地面輔路交叉處設置燈控平交口。圖6 為湖田立交方案二。

圖6 湖田立交方案二
6.2.3 方案比選
上述兩個方案的對比見表1。

表1 湖田立交方案比較表
方案一的路網適應性好,滿足遠期交通需求,交通功能完善,能顯著提高該交叉口服務水平,快速交通通過立交轉換,周邊到發交通、慢行、公交,利用地面輔路出行;方案二基本能滿足節點遠期交通需求,但魯山大道與立交東側的昌國路和三環的銜接不能快速連續,部分轉向交通仍要通過信控交叉口,交通效率及安全有一定缺陷。雖然方案二征地拆遷規模較小,投資相對方案一較少,但從現狀建設條件、路網交通功能、節點服務水平等方面綜合分析,推薦采用方案一。
本文從該節點建設條件、交通分析等多方面研究確定立交等級、功能定位、主要技術標準和總體方案布置,并進行充分的方案比選,為類似高等級道路相交叉展線受限立交的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