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惠榮,陳韓,周忠東,王麗萍
(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海南 海口 570102)
耳鳴是指在沒有外界聲源刺激的情況下,耳內或頭顱仍能聽到聲音的一種感覺,臨床常表現為自覺耳內鳴響,聲音可粗可細,時發時止[1-2]。耳鳴在全世界的發病率為10%~20%,且隨著電子產品使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年齡因素對耳鳴發生、發展的影響也不可忽視[3-4]。隨著病情的發展,耳鳴患者往往變得煩躁、注意力分散,嚴重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受到影響,疾病發展至后期,常并發抑郁癥[5]。目前,仍無法完全明確耳鳴的病因及發病機制[6],臨床多采用營養神經、擴張血管、高濃度氧療等西醫對癥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超短波的溫熱效應可通過軸突反射引起微小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耳鳴患者具有一定療效。甲磺酸倍他司汀可擴張血管,促進耳及腦組織的血液循環,對改善耳鳴癥狀有一定療效[7-8]。本研究中探討了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治療耳鳴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耳鳴診斷標準[9];年齡20~70 歲;病程超過6個月,且無明顯器質性損傷;依從性較好,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臨床資料完整。本研究方案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嚴重內科疾病;合并神志不清及精神功能障礙;合并耳科其他嚴重疾病;對甲磺酸倍他司汀過敏。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我院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耳鳴患者120例,按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兩組患者均予超短波治療,使用超短波綜合治療儀(最大功率為50 W),設置電流強度為50~80 mA、頻率為40 MHz、波長為7.2 m,治療時患者取臥位,將2 個圓形電極分別放置于患者左、右耳,每次照射20 min,每天1次,治療2 周。若接受治療時出現藥品不良反應或暈厥,即刻停止治療。觀察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130,規格為每片6 mg),每次12 mg,每天3次,服用2周。
觀察指標:1)耳鳴評分。參照《耳鳴嚴重程度評估與療效評定參考標準》[10]對耳鳴嚴重程度進行評分,包括發生環境、對睡眠的影響、持續時間、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對情緒的影響、主觀感覺6項,前5項分為無、輕、中、重4個量度,分別計為0,1,2,3分,第6項總分21分,分數越高表明耳鳴程度越嚴重。2)血清sVCAM -1 及SOD 水平。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靜置、抗凝、離心,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sVCAM-1 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SOD水平。3)聽閾[11]。使用聽力計在隔音室內測定純音聽閾,聽閾值越低表明聽力越好。4)血液流變學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各4 mL,測定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和血細胞比容。
療效判定[8]:無效,自覺耳鳴無變化或癥狀加重;有效,自覺耳鳴癥狀稍緩解,但仍能感受到耳內鳴響,對患者的情緒和生活狀態產生不良影響,聽閾降低幅度為5~15 dB;顯效,自覺耳鳴癥狀明顯改善,但仍能感到耳內輕度鳴響,患者情緒舒暢,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聽閾降低幅度>15 dB;治愈,感受不到耳內鳴響,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安全性:統計患者治療期間的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乏力、嗜睡、口干等。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2至表6。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n=60]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60]
表3 兩組患者血清sVCAM-1,SOD水平及聽閾比較(,n=60)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sVCAM-1,SOD levels and threshold of audi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60)

表3 兩組患者血清sVCAM-1,SOD水平及聽閾比較(,n=60)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sVCAM-1,SOD levels and threshold of audibi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60)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表4和表5同。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0.05(for Tab.3-5).
隨著生活及工作壓力的增大,耳鳴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12]。導致耳鳴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外耳、中耳、內耳、耳蝸、聽神經和大腦的不同位置及非聽覺系統的病變均可引起耳鳴,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3]。內耳缺血是引起耳鳴的關鍵因素,故改善耳部血液循環是耳鳴治療的基本原則[14]。超短波頻率高,波長短,可有效調節血管功能,緩解血管痙攣狀態,擴張血管,加快血液循環,有效糾正局部缺血狀態,廣泛用于耳鳴的治療[15]。暴露于此波下的患耳,其內部血液循環加快,可改善耳鳴癥狀。甲磺酸倍他司汀為組胺H3受體拮抗劑,能激活組胺H1受體,其有效成分進入血液后可使毛細血管括約肌松弛,并可促進前庭神經元組胺代謝。耳鳴患者服用此藥后,可促進耳內、大腦皮層的血液循環,緩解耳鳴癥狀及因耳鳴導致的精神不安狀態[1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能有效改善耳部血液循環,提高耳蝸功能,緩解耳鳴狀態。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耳鳴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可緩解耳部血管的痙攣狀態,改善耳部血液循環,緩解耳鳴嚴重程度。
表4 兩組患者耳鳴評分比較(,分,n=60)Tab.4 Comparison of tinnitu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60)

表4 兩組患者耳鳴評分比較(,分,n=60)Tab.4 Comparison of tinnitu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n=60)
表5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n=60)Tab.5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60)

表5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n=60)Tab.5 Comparison of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60)

表6 兩組患者藥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n=60]Tab.6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n=60]
sVCAM-1含量的上升與耳鳴的發生、發展有一定關系,在sVCAM-1的影響下,單核細胞、淋巴細胞會黏附聚集,使血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上升;能促進新生血管形成,使相關細胞因子、趨化因子的分泌增多;可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耳內血液循環,對聽力功能造成不良影響。機體氧化自由基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影響血管舒張功能,其含量上升會使機體炎性反應增強,影響耳內血液循環,最終導致耳鳴發生。SOD 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自由基對聽覺功能造成的損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sVCAM-1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SOD 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可加速耳部血液循環,使sVCAM-1 代謝速度加快,從而更好地降低sVCAM-1水平。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聽閾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可通過改善耳部血液循環,提高聽力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血細胞比容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能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降低血液濃度,改善血流動力。兩組患者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相當,表明該聯合治療方案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甲磺酸倍他司汀聯合超短波治療耳鳴療效良好,可降低患者耳鳴的嚴重程度,改善耳部的血液循環和聽力水平,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