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維紅
(甘肅省臨夏縣畜牧發展中心,甘肅 臨夏 731800)
日糧營養水平是影響畜禽生長發育的關鍵因素,其中能量和蛋白質為最主要的營養成分[1]。研究不同營養水平對畜禽生長性能的影響,找到最適營養配比飼料,有利于降低養殖成本、挖掘增重潛力、加快增重速度,從而提高經濟效益[2]。目前,研究人員就日糧營養水平對畜禽生長性能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研究[3-6],但對于7月齡小尾寒羊的研究還未見報道。本試驗以小尾寒羊為對象,分析不同營養水平對羊只體尺、采食量、重量、屠宰性能、經濟性能的影響,從而研究最佳日糧配比,為科學飼喂小尾寒羊、提高肉品品質、降低養殖成本、增加經濟效益提供參考依據。
供試羊只為7月齡小尾寒羊。不同營養水平的試驗日糧由豆粕、麥麩、玉米面、菜籽餅、全株青貯玉米、磷酸二氫鈉、預混料組成,共配制3種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表1)。

表1 不同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選擇出生日期相同或相近,發育正常,大小、體重基本一致的7月齡健康育肥小尾寒羊30只,隨機分為3組,每組10只,分別做好標記或打好耳標。3組綿羊分別圈養在3個不同的羊舍中,第一組飼喂高營養水平飼料,第二組飼喂中營養水平飼料,第三組飼喂低營養水平飼料。試驗前對羊舍進行消毒,并給所有試驗羊只飼喂阿苯達唑進行驅蟲,驅蟲3 d,然后飼喂試驗日糧。預飼期10 d,試驗期60 d(2021年10月20日—12月19日)。試驗期間3組羊只均自由飲水、自由采食,需保證食槽中一直有飼料。試驗期間每周給羊舍消毒1次,確保所有羊只健康。
1.3.1生長性能測定 試驗前測量并記錄羊只體重、體尺及日采食量等。試驗期間每天記錄采食量,并每隔15天稱量1次羊只體重。試驗結束后計算增重量、采食量、屠宰指標等。
1.3.1.1體重。每天晨飼前空腹時稱量體重,增重量為試驗結束后體重與試驗前體重之差。

1.3.1.2體尺[7]。體高:羊只正常站立時最高點與站立面的垂直距離。體斜長:羊只正常站立時肩胛前端至坐骨結節后端的長度。胸圍:羊只正常站立時肩胛骨后端圍繞胸部一周的長度。管圍:羊只正常站立時左肢管骨最細處的水平周徑。
1.3.1.3日采食量。

1.3.2屠宰性能測定 試驗結束后,每組隨機挑選5只小尾寒羊,屠宰前1 d禁止采食,屠宰時先稱量羊只活重,然后在頸動脈處屠宰,充分放血,環割去掉頭和四蹄,順腹中線開膛,取出內臟,稱量胴體重量,同時計算屠宰率[8]。

用Excel 2010和DP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不同營養水平的飼料對羊只生長發育和消化有不同影響,因而對體重變化也有不同影響。從表2可以看出,試驗前不同組別羊只的體重無顯著差異,分別為45.63 kg、45.21 kg、45.82 kg。飼喂第15 d,3組羊只的平均體重分別為48.21 kg、48.16 kg、48.03 kg,此時高營養水平組羊只體重最重,但各營養水平下體重差異不顯著。飼喂第30 d,不同組別體重差異逐漸增大,高營養水平組為51.24 kg,中營養水平組為50.86 kg,低營養水平組為49.53 kg,低營養水平組的體重顯著低于其余組別,各組別羊只體重較試驗開始時的體重分別高12.3%、12.5%、8.1%。飼喂第45 d,不同營養水平下羊只體重的差異進一步增大,高營養水平組為54.30 kg,中營養水平組為52.72 kg,低營養水平組為50.96 kg,高營養水平組顯著高于低營養水平組。試驗第60 d,各組別羊只體重分別為56.32 kg、55.56 kg、51.88 kg,分別較試驗開始時高23.4%、22.9%、13.2%。試驗期內高營養水平組、中營養水平組、低營養水平組羊只的平均日增重分別為0.18 kg、0.17kg、0.10 kg,低營養水平組平均日增重顯著低于其余組。

表2 不同日糧營養水平下小尾寒羊的體重變化
日糧營養水平的高低對動物采食量有一定影響,一般情況下日糧營養水平越高,動物采食量越少。從表3可以看出,試驗期間不同營養水平組羊只采食量的差異非常明顯,采食量由大到小依次為低營養水平組>中營養水平組>高營養水平組。不同試驗時段,低營養水平組的采食量顯著高于其余組,同時中營養水平組的采食量亦顯著高于高營養水平組。

表3 不同日糧營養水平下小尾寒羊的日采食量
日糧能為動物正常生長發育提供能量、營養、礦物質等,營養全面、搭配合理的日糧能促進動物生長[9]。從表4可以看出,飼喂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小尾寒羊的體高、胸圍、管圍、體斜長均有不同的變化。飼喂第30 d,高、中、低3個營養水平下體高分別增加2.60 cm、2.39 cm、1.32 cm,胸圍分別增加2.08 cm、2.21 cm、1.43 cm,管圍分別增加0.34 cm、0.44 cm、0.22 cm,體斜長分別增加7.24 cm、6.17 cm、4.06 cm,其中體斜長增加最為顯著。飼喂第60 d,體高、胸圍、管圍、體斜長等均有較大變化,高、中、低3個營養水平下體高分別比試驗開始時增加4.03 cm、3.92 cm、2.65 cm,增幅分別為6.0%、5.8%、3.9%;胸圍分別增加3.65 cm、3.91 cm、2.46 cm,增幅分別為4.8%、5.2%、3.3%;管圍分別增加0.55 cm、0.57 cm、0.35 cm,增幅分別為6.4%、6.7%、4.1%;體斜長分別增加11.37 cm、10.84 cm、9.33 cm,增幅分別為17.4%、16.5%、14.3%。飼喂第60 d,體高、體斜長2個指標均以高營養水平組增加最多,其次為中營養水平組,低營養水平組增幅最小;胸圍、管圍2個指標均以中營養水平組增幅最大,略高于高營養水平組,低營養水平組增幅最小。

表4 不同日糧營養水平下小尾寒羊體尺變化
日糧營養水平能夠影響家畜對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影響屠宰性能和肉品品質[10]。從表5可以看出,屠宰前高營養水平、中營養水平、低營養水平3個組別的活重分別為56.32 kg、55.56 kg、51.88 kg,高營養水平較中營養水平高1.37%,差異不顯著;較低營養水平高8.56%,差異顯著。屠宰后高、中、低3個營養水平組的胴體重分別為32.42 kg、31.89 kg、28.16 kg,高營養水平較中營養水平高1.66%,差異不顯著;較低營養水平高15.12%,差異顯著。3個營養水平下的屠宰率分別為57.56%、57.40%、54.28%,差異不顯著。

表5 不同日糧營養水平下小尾寒羊的屠宰性能
家畜生長發育會受其品種、年齡、性別、營養水平、飼喂方式、管理模式等因素影響,其中營養水平直接影響生長性能[11]。本試驗結果表明:飼喂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對小尾寒羊生長性能均有一定影響,但對屠宰率無顯著性影響。試驗第60 d,高、中、低3個營養水平的羊只體重分別較試驗開始時高23.4%、22.9%、13.2%,平均日增重分別為0.18 kg、0.17 kg、0.10 kg,屠宰后胴體重分別為32.42 kg、31.89 kg、28.16 kg。無論是屠宰前活重還是胴體重,低營養水平組均顯著低于其余2個組別,說明飼喂高、中營養水平的日糧均有助于小尾寒羊增重,但高營養水平的日糧增重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