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近日竄訪中國臺灣地區,禍害中美關系和臺海和平穩定。多方認為,佩洛西此舉帶著許多政治算計:一方面,美國中期選舉臨近,她試圖通過挑釁中國撈取政治資本;另一方面,她也盼著能用這個事件轉移美國國內對其家人利用特權炒股這一丑聞的關注。但這樣的算計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25年前,當時的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紐特?金里奇也曾上演竄訪臺灣的鬧劇,結果非但未撈到政治分,反而灰頭土臉辭職。
突然竄訪臺灣
1997年3月,美國副:總統阿爾?戈爾訪問中國。3月27日,戈爾離開北京前往外地訪問,當天金里奇抵達北京訪問。3月30日,金里奇離開上海前往日本。
震驚國際社會的是,金里奇在結束日本之行后,竄訪中國臺灣。盡管金里奇對臺灣的竄訪只有3個小時,但性質極其惡劣,嚴重危害中美關系。其向,他越過美國政策的界限,叫囂如果北京“使用武力”,美國將用一切必要手段阻止。對此,克林頓政府發表聲明稱,金里奇只是“代表他自己說話”,并不意味著美國對臺政策改變。
金里奇突然竄訪臺灣引起中不滿。金里奇在臺北發表演說后,時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就此告誡美國,在外交政策上要用一個聲音說話,并譴責金里奇就美國承諾“保護”臺灣作出了不恰當聲明。《紐約時報》也刊文直接指出金里奇“保護”臺灣的言論越過了美國對臺政策的界限。
事實上,1997年金里奇竄訪臺灣與美國國內政治斗爭有關。《中美關系史》一書稱,民主黨的克林頓連任總統后,共和黨咽不下這口氣,發誓要同民主黨政府作對,于是對華政策便成為一個方便的借口。在該背景下,1997年上半年美國國內對華接觸派和遏制派激烈交鋒,共和黨保守派與民主黨自由派聯手攻擊克林頓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作為共和黨人的金里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竄訪臺灣的。1997年美國國內對華接觸派和遏制派的交鋒結果是接觸派取得微弱勝利。5月,時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約翰?沙利卡什維利訪華。1998年6月25日,克林頓抵達西安,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九天的正式訪問,這是他入住白宮后第一次訪問中國。
從眾叛親離到黯然下臺
在竄臺之前,金里奇就一度面“眾叛親離”的場面。1995年,在令克林頓政府“關門”中發揮關鍵作的金里奇支持率一落千丈。到1996年,近3/5的選民對他有負面看法。一直手下甚至策劃了一場反對他的“政變”。
竄訪臺灣顯然沒有讓金里奇得分。他返回美國后不久,眾議院多名共和黨議員試圖將他從議長位置上趕下來,他們認為金里奇的公眾形象對共和黨來說是一種負擔,但金里奇死不下臺。1998年,金里奇被曝光與一個比他小23歲的女性有染。《紐約時報》2016年曾諷刺道,金里奇后來承認自己對兩任妻子不忠,他和當時住院治療癌癥的第一任妻子商討了離婚條件,而在背著第二任妻子偷情時,他正在領導彈劾深陷萊溫斯基緋聞的克林頓的行動。
在1998年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失去5個眾議院議席,這是64年來沒有擔總統的政黨在中期選舉中最糟糕的表現。中期選舉后,共和黨議員們催促金奇辭去議長職務。
處于風口浪尖的金里奇困守他位于佐治亞州的家中。《華盛頓郵報》稱,他打電話給數十名同事,評估是否能夠在最近的挑戰中幸存下來。.然而,許多人都沒有回應他的電話。雪上加霜,金里奇的老朋友兼盟友鮑勃?利文斯頓宣布,他將挑戰金里奇的議長職位。在這種情況下,金里奇只能放棄議長職位,1999年,1月,他宣布辭職。
金里奇多次試圖回到政治舞臺。他曾在2012年參選美國總統,但在共和黨初選中就以失敗告終,2016年大選期間,他支持特朗普競選總統。特朗普當選后,一些媒體猜測金里奇可能出任國務卿,但最終特朗普選的并不是他。
“毀滅之路”
美國媒體評論員喬納森?查特在《紐約》.雜志上曾發文稱,金里奇“癡迷于定罪他的對手,包括真實的和想象的”金里奇曾領導一場運動,以道德指控推翻了出身民主黨的眾議院議長吉姆?賴特。由于成功迫使賴特辭職,金里奇在共和黨議會黨團中的影響力上升,1989年3月,他成為眾議院少數黨黨鞭。
在眾議院,金里奇曾指責10名民主黨人違法和對美國不忠。1991年,他暗示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民主黨人泄露情報,危害國家安全。1993年克林頓上臺后,金里奇更是不遺余力地攻擊克林頓政府。他指責克林頓和其他民主黨人腐敗、非法融資以及掩蓋真相。他聲稱,克林頓白宮工作人員中多達1/4的人非法吸毒。他后來還承認,他迫使政府關門是為了報復克林頓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對他的不尊重行為。
《華盛頓郵報》曾評論稱:“金里奇讓我們走上了毀滅之路”。在他擔任眾議院議長4年期間,他實施了許多野蠻行徑:把對手視為罪犯、非美國人和劣等人;使用令人震驚的語言;對媒體進行猛烈攻擊;破壞政府和組織的運作。金里奇開創了拒絕談判的做法,這給美國政治體系帶來于無可救藥的僵局和功能障礙。▲
環球時報202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