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瓊,郭世珍,吳 超
(1.中南大學 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2.中南大學 安全理論創新與促進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83)
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是企業實現安全生產的關鍵。隨著社會的進步,以人為本的安全文化建設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顯[1-3],在學界對安全情境[4-5]、安全氛圍[6-7]、情感安全文化[8-9]的深入研究下,能有效構建安全情境、營造安全氛圍、滿足員工情感性安全需要的安全儀式活動逐漸成為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方法[10-11]。
儀式感伴隨儀式活動而產生,是衡量儀式效果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儀式感因契合人們愈發“講究”的心理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營銷學[12]、教育學[13]、旅游學[14]等學科利用儀式感能驅動、促進、調節、催化個體行為的特點,開辟了營銷儀式感、思想政治教育儀式感、旅游儀式感等新興研究領域。將安全管理與安全儀式結合起來,塑造員工安全儀式感以促進安全生產也是開展安全管理工作新思路和新方向。
當前,學界明晰了情感(情緒)對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實證探究了安全情感文化對員工安全心理及行為的重要影響[15],從員工安全情感需要[9]、情感思維視角[16]構建了安全管理新模式,但尚未提出安全儀式感概念,忽視了安全儀式感在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儀式感為切入點,探討安全儀式感的內涵、生成機制及功能,剖析安全儀式感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機理,以期為安全儀式感的實踐應用提供理論支撐。
20世紀60年代,特納表示[13]儀式能有效激發、引導和控制儀式參與者情感。1986年,美國社會學家Collins指出[17]基于儀式參與者與儀式之間的互動行為而產生的情感能量,讓個體在行動時表現出自信、主動進取、興奮等意向。我國學者將這種情感能量稱為儀式感,認為其是儀式的核心和靈魂,是儀式參與者與儀式的連接節點,并對其概念進行表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各學者雖對儀式感有不同的解讀,但有共同之處:1)源于儀式活動;2)生成主體是儀式參與者;3)生成節點是儀式參與者領悟儀式象征意義后;4)表現為1種心理狀態;5)本質是多種情緒或情感復合而成的情感體驗。
表1 儀式感的定義
安全儀式是安全活動與企業儀式交叉而延伸出的1個概念,其邏輯定義如圖1所示。從安全活動角度看,安全儀式是企業為實現安全生產而開展的具有儀式特性的安全活動,其既可以是安全活動的全部,如安全慶典儀式,也可以是某一部分,如安全培訓活動中的安全宣誓儀式;從企業儀式角度看,企業儀式是企業管理中系統化和程序化的慣例[11],其中向員工傳遞安全價值觀念或讓員工在其中感受安全氛圍、獲得安全認知、提升安全意識的安全慣例即安全儀式。綜上,安全儀式是企業為使員工習得安全知識與技能、接受安全價值理念、提高安全意識、養成安全行為規范而按照特定程序模式開展的由一系列儀式行為組成的安全活動。
圖1 安全儀式定義邏輯
作為儀式感的下位概念,安全儀式感內涵以“安全”為核心,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如圖2所示。
圖2 安全儀式感定義邏輯
1)安全儀式感依托安全儀式生成。從生成來源看,無論是在安全儀式中產生還是歷經安全儀式后而衍生的安全儀式感,儀式參與者都因安全儀式而得“感”。
2)安全儀式感在安全儀式參與者內心形成。從生成主體看,安全儀式感是安全儀式參與者基于自身條件,感知安全儀式而產生的獨特心理體驗和精神感受。
3)安全儀式感在個體領悟安全儀式象征意義后形成。只有領悟安全儀式象征意義,才能有“感”而發,有“感”可發。
4)安全儀式感表現為1種安全的心理狀態。安全儀式感作為1種心理狀態,以激情(短暫而強烈)、心境(持久而微弱)、熱情(強烈而持久)3種形式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地發揮正向作用,引導個體關注和選擇安全。
5)安全儀式感本質上是多種情緒或情感復合而成、正向引導個體安全行為的情感體驗。從心理上說,安全儀式感滿足員工的情感性安全需要,消除或緩解員工的不安情緒(情感),給予員工安全感;從行為上說,安全儀式感有效激發員工的安全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員工向符合安全要求的方向提升。
因此,將安全儀式感定義為“個體參與安全儀式,領悟安全儀式象征意義后而產生的正向引導安全行為的情感體驗。”
安全儀式、安全儀式感與安全管理共同作用對象是企業員工,三者邏輯關系如圖3所示。企業員工是安全管理的對象,是安全儀式的參與者,是安全儀式感的產生主體;安全儀式是針對企業員工實施的安全管理手段,為儀式參與者帶來安全儀式感;安全儀式感由企業員工產生,是衡量安全儀式效果的重要指標,對安全管理具有促進作用。
圖3 安全儀式、安全儀式感與安全管理邏輯關系
互動儀式鏈理論認為產生情感能量的儀式應具備2個或2個以上人群聚集在同一場所、對局外人設限、注意力在共同的對象上、共享情感體驗4個要素[17]。基于此,安全儀式感的生成需具備3個基本條件:
1)安全儀式情境是安全儀式感生成的基礎條件。安全儀式情境承載著安全儀式主題、內容和形式,為安全儀式參與者聚集提供場所,是個體可感知的外部環境。安全儀式情境能有效刺激個體感官,給予心理觸動,引起情感共鳴,使參與者置身其中,調配情緒(情感)與情境氛圍相匹配,融入安全儀式情境,達到“因境生情,以情入境”的效果。
2)安全儀式參與者是安全儀式感生成的主體條件。安全儀式感是安全儀式參與者親身參與基礎上的主觀建構,其形成和發展受到個體認知水平、參與程度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即非儀式參與者無法獲得安全儀式感。
3)安全儀式參與者與安全儀式情境的有效互動是安全儀式感生成的必要條件。在群體聚集的情況下,形成共同關注的焦點并共享情感體驗。
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根據安全儀式參與者與安全儀式互動過程,安全儀式感的生成過程如圖4所示:
圖4 安全儀式感形成過程
1)安全儀式感構建期。安全儀式情境構建及安全儀式參與者心理構建的過程。
安全儀式情境構建關鍵在于安全象征符號的創設。開展儀式活動所需要的聲音、語言、文字、圖片、器物、流程、模型等要素被賦予特定安全價值理念,形成安全象征符號。在安全儀式特定的程序模式下,安全象征符號在適宜的時間、地點組合構建出安全教育、制度、認知、問題、實踐、交流等感染力強、號召力廣的安全儀式情境。
安全儀式參與者心理構建是推動參與者融入安全儀式情境的內部動力。在安全儀式組織者的有效引導和積極鼓勵下,參與者逐步了解儀式主題、目的、流程等關鍵信息,認識安全儀式的價值,緩解或消除不良心態,表現出強烈的參與興趣和探求欲望,做好參與安全儀式的準備。
2)安全儀式感交互期。個體與安全儀式情境互動產生多種情緒及情感的過程。一方面,安全儀式情境營造情境氛圍,刺激個體感官;另一方面,個體完成心理構建,發揮主觀能動性,按自己關注或安全儀式引導的方向積極融入安全儀式情境,主動感知安全象征符號承載的安全象征意義,并與他人對共同關注焦點進行交流,有效刺激傳至大腦神經中樞,引發心理活動,產生迎合當下情境氛圍的情感體驗。
3)安全儀式感融合期。個體多種情緒和情感復合的過程。隨著互動的加深,基本情緒向快樂、悲傷、緊張、恐懼、羞愧、厭惡、憤怒等復雜情緒轉化,低級情感向神圣感、秩序感、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使命感等高級情感升華。在交織融合中,情緒及情感或生成、或消失、或得到強化,最終融合形成以幾種情緒和情感為主的安全儀式感。
4)安全儀式感反饋期。個體情緒和情感發揮情感能量的過程。一方面,這些情緒和情感強化安全儀式感建構期、交互期和融合期,引導、驅動參與者更積極主動地融入安全儀式情境,接受安全儀式的教化,按照安全儀式引導的方向喚醒、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使現有情感得到強化或激發出更高層次的情感,獲得更加豐富、強烈的安全儀式感;另一方面,將指導個體在脫離儀式秩序外的現實世界中,有意識地規范、約束自身行為以契合安全儀式感要求。
基于安全儀式感內涵和情感思維驅動安全管理基本功能[16],安全儀式感具備5個基本功能:1)動機功能。體現在3個方面:①作為1種動機,激活和強化個體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激勵和指導個體選擇安全行為;②作為1種動力,維持或提高個體行動效率;③作為1種心理暗示,放大其它內驅力。2)組織功能。調節和控制心理活動,形成穩定良好的安全心理,組織和協調個體克服干擾因素參與安全管理。3)信號功能。外顯為面部、語言聲調、姿態表情向外界傳遞情感體驗。4)感染功能。形成情緒感染效應。5)保健功能。構成成分以積極情緒為主的安全儀式感使個體舒適、愉快;適度消極情緒為主的安全儀式感則給予員工適度的安全壓力,充實內心。
基于以上5種基本功能,本文構建安全儀式感在安全管理中的功能作用模型,如圖5所示。一方面,安全儀式感在個體中發揮保健、動機和組織功能,引導個體選擇安全行為;另一方面,在群體中發揮信號和感染功能,以 “個體—個體”、“群體—個體”、“群體—群體”的感染路徑傳遞安全儀式感,于群體中形成聚合統一的安全儀式感,引導群體選擇安全行為,進而促進企業安全管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圖5 安全儀式感在安全管理中的功能作用模型
3.2.1 安全儀式感對個體安全行為的促進作用
1)安全儀式感發揮保健功能,促進個體形成健康的身心狀況。安全儀式感滿足個體情感性安全需要,消除或緩解不利于安全生產的情緒(如過分焦慮)和狀態(如不自信),使個體產生滿足感和安全感,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2)安全儀式感在認知過程中發揮動機和組織功能,促進個體形成正確的安全認知。安全儀式感激勵個體在不同情緒及情感刺激下,調動全感官感知安全象征符號傳遞的信息;感官的綜合作用驅動個體注意到更多信息,并使信息轉換、編碼速度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安全儀式感引導個體在認知活動中克服干擾因素,接受有效信息并反復分析、思考、想象、再創造所得到的信息,個體安全認知廣度、速度、深度由此得到有效提升。
3)安全儀式感在情感過程中發揮動機和組織功能,促進個體形成端正的安全態度。安全儀式感激發個體安全意愿,驅動個體服從安全儀式安排、遵守安全儀式秩序、認識安全規范行為必要性、形成正確的安全思想。個體獲得強烈且豐富的情感體驗,安全行為選擇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得到增強,安全思想、情感、行為趨于一致,最終形成端正的安全態度。
4)安全儀式感在意志過程中發揮動機和組織功能,促進個體形成強大的意志力。隨著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的逐漸深入,個體意志由簡單意志向復雜意志延伸。安全儀式感促成了自主性、自覺性、自律性、堅韌性等堅強意志的顯現與增強,促成了個體實現安全生產的決心、信心和恒心。
3.2.2 安全儀式感對群體安全行為的促進作用
1)安全儀式感有利于企業樹立安全價值觀。安全儀式感發揮信號功能,使個體在交互活動中所傳遞的安全價值觀具有鮮明的情感色彩和價值傾向,引導個體對違背安全價值觀的行為表現出憤怒和抵觸、對符合的表現出贊許和認同,這種具象化的表述加快了個體間安全思想碰撞和同化行為,讓個體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進而認可安全價值觀,群體形成正確統一的安全價值觀。
2)安全儀式感有利于企業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安全儀式感發揮信號功能,提醒自身及其他組織成員遠離或降低危險,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發揮感染功能,引導組織成員去個性化,為維護群體性的安全儀式感而有意識地約束和規范自身行為,形成牢固的安全規范觀念。
3)安全儀式感有利于企業營造安全氛圍。安全儀式感發揮信號和感染功能,使組織形成聚合統一的安全儀式感,引導組織成員形成維護群體安全的自覺,為實現安全目標而努力,形成1個積極向上的安全氛圍。
4)安全儀式感有利于企業構建安全文化。安全儀式感發揮信號功能,使企業安全文化去空洞化,轉變為切實可感的信號于個體間傳遞,促進安全文化建設“落地”;而聚合統一的安全儀式感則減小安全文化建設的阻力,提高群體參與安全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安全文化建設“生根”。
1)安全儀式感依托安全儀式而產生,是個體參與安全儀式,領悟安全儀式象征意義后而產生的正向引導個體安全行為的情感體驗。
2)安全儀式感在安全儀式情境、安全儀式參與者及2者有效互動3個基本條件作用下,經歷“建構—交互—融合—反饋”4個時期而形成。
3)安全儀式感發揮動機、組織、保健功能,促進個體獲得健康的身心狀況、正確的安全認知、端正的安全態度、強大的意志力,引導個體選擇安全行為;發揮信號和感染功能,助力企業樹立安全價值觀、強化安全意識、營造安全氛圍和構建安全文化,引導群體選擇安全行為,從而實現對安全管理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