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生 倪浩
針對9日舉行的中韓外長會,韓國媒體10日高度關注并紛泓飾讀。
“中韓外長在重重難題中商討面向未來的兩國關系”,韓國《首爾新聞》10日的社論稱,在本月24日即將迎來中韓建交30周年之際,中韓外長在青島進行了有深度的溝通和會談,包括中韓關系未來發展方向、朝鮮半島局勢、供應鏈重組等議題。雖然沒有達成令人異常矚目的協議,但兩國能夠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強化戰略溝通,形成發展面向未來的中韓關系共識本身就是一大成果。
韓聯社10日稱,韓中外長聚焦安全關切,但側重點不同:韓方對中國能在朝核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寄予厚望,市方則重視對“薩德”反導系統的安全關切,強調努力予以妥善處理。韓國KBS電視臺10日報道稱,韓國外交部官員當天在介紹中韓外長會談結果時表示,兩國外長就“薩德”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對各自立場明確表態,雙方均認為“薩德”問題不應成為阻礙兩國改善關系的絆腳石。不過,據報道,韓方并未提及中方提到的“重視彼此安全關切”和“妥善處理”這一說法。中方所說的“重視彼此安全關切”被韓媒解釋為中方要求韓方尊重中方提出的問題,即由駐韓美軍運用的“薩德”雷達會探測中國的戰略動向;“妥善處理”被解讀為中方要求韓方遵守“三不“(不追加部署“薩德”系統、不加入美國反導系統、不加入韓美甘軍事同盟)和“一限”(限制現有“薩德”部署的使用)。韓方闡述新政府在該問題的基本立2場,即"三不承諾”“不是國家間的正式協議”,韓國在安保主權上沒有妥協迎。
“韓外長引用成語和而不同'加強與中國合作”,韓國《中央日報》10日報道稱,在外界最為關注的韓國加入美國主導的“芯片四方聯盟”問題上,王毅強調“木受外界干擾”和“維護產供鏈穩定暢通”。有分析認為,相關發言意在影射韓國近期決定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框架”,并考慮加入“芯片四方聯盟”的情況。術演表示,“將基于國家利益和原則,以和而不同的精神謀求與中方的合作”。有分析認為,木橢此言童在強調韓國不是為了排斥中國、而是根據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價值作出選擇。
作為尹錫悅政府上臺后首位訪華的韓國高官,樸振此行正值韓國參加“芯片四方聯盟”預備磋商前夕。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李崢1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韓國方面非常在意中國對韓國在“芯片四方聯盟”問題上的處理方式。韓國外長此次訪華最主要的任務就包括解釋韓國對“芯片四方聯盟”的理解,并聲明它無意加入排華“小圈子”,只是參加經濟方面的產業聯盟或產業合作的機制,打消中國疑慮,并謀求與中國更長遠的經貿合作。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信息來看,中韓在半導體等產業鏈問題上已達成初步原則性共識。雙方將致力于維持產業鏈條的完整與開放,以及雙方在投資方面的開放和暢通。呂超認為,在美國脅迫下,韓國加入所謂聯盟或在所難免,但韓國對此聯盟的定義與美國明顯不同。韓美利益訴求不同,即使加入聯盟,韓國也要堅持自己的利益主張,這或將使美國一廂情愿對中國芯片進行封鎖的聯盟淪為“空架子”▲
環球時報2022-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