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升,許玉鳳
(1.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2.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氣候變化對旅游發展有重要影響,氣候條件是旅游者選擇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影響因素[1],良好的氣候資源會成為游客的首要選擇之一[2]。相關研究表明舒適的氣候有助于人體機能提升,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3],人體在最舒適的氣候條件下各類疾病的發病率最低[4]。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導致的高溫熱浪、低溫嚴寒等極端天氣,以及潮濕和霧霾等不舒適的氣候環境條件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5]。
旅游與氣候的關系密不可分,適宜的氣候是人們休閑度假旅游考慮的重要因素[6]。氣候資源對旅游業的影響及其評價方法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人體舒適度是一種可直觀地反映某地旅游氣候資源狀況的指數[7],成為評價旅游氣候的重要指標。
氣溫是人們最容易感知,也是決定人體舒適度的核心氣候要素[3],研究表明最適于人類活動的氣溫在15~18 ℃,該溫度下人感覺心情舒暢、精力充沛[8,9],因此有學者建議開展康養旅游氣象服務模式[10]。基于人體舒適度指數和舒適度等級劃分發現,云貴高原氣候舒適[11],其旅游城市在時間上具有互補性[12],應充分發揮當地特色氣候資源優勢[13]。
荔波自然遺產地是5A級旅游景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氣候濕潤、常年溫和等特點。近年來,荔波自然遺產地大力開發旅游產品,康養旅游也在提上日程。分析荔波氣象要素和人體舒適度變化,研究氣候旅游舒適期的特征,為荔波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服務。
采用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研究數據中心共享平臺氣象站點常規氣象觀測數據,包括平均氣溫(℃)、平均風速(m/s)、平均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
人體舒適度指數是直觀表現旅游地氣候狀況的標志,是人們根據人類機體與大氣環境之間的熱交換制定的生物氣象指標,從氣象角度評價在不同氣候條件下人的舒適感[9],近年來比較通用的人體舒適度計算公式[14]如下:
(1)
式(1)中,I為人體舒適度指數;T為平均溫度(℃);RH為平均相對濕度(%);V為平均風速(m/s)。
根據國家氣象局規定,將I劃分為9個級別[14](表1)。通常情況下,人體舒適度指數處于舒適或次舒適時,學習、工作效率較高,宜居、也更適宜旅游度假[15]。
表1 我國人體舒適度指數I等級劃分標準
3.1.1 年均氣溫變化特征
1961~2017年荔波年均氣溫多年平均值為18.49 ℃,其中,最高值為19.74 ℃,出現在2016年;最低值為17.54 ℃,出現在1984年;研究期間年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16 ℃。上升趨勢具有階段性,1961~1984年間呈波動下降趨勢,1984~2017年間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2年之后上升趨勢顯著(圖1)。
圖1 1961~2017年平均氣溫年際變化
3.1.2 年均風速變化特征
1961~2017年荔波年均風速多年平均值為1.15 m/s,其中,最大值為1.72 m/s,出現在1961年;最低值為0.32 m/s,出現在1999年。研究期間年均風速呈下降趨勢,年均減小率為0.01 m/s。研究期間的年均風速多年變化具有階段性特點,1961~1999年間波動下降趨勢明顯,1999~2017年間上升趨勢顯著(圖2)。
圖2 1961~2017年平均風速年際變化
3.1.3 年均相對濕度變化特征
1961~2017年荔波年均相對濕度多年平均值為78.10%,其中,最高值為82.97%,出現在1968年;最低值為71.82%,出現在2007年。
研究期間年均相對濕度呈下降趨勢,年均減小率為0.09%。1961~2007年間呈波動下降趨勢,2007~2017年間呈上升趨勢(圖3)。
圖3 1961~2017年平均相對濕度年際變化
人體舒適度指數是影響旅游、度假的重要因素,可以直觀反映氣候的舒適狀態。
3.2.1 年際變化
1961~2017年期間,荔波人體舒適度指數平均值為61.00,處于最佳的“舒適”狀態;最低值在1967年,為59.49;最高值在1999年,為63.34。研究期間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35;1961~1996年間呈波動上升趨勢,1996年之后上升趨勢顯著(圖4)。總體來看,荔波的人體舒適度指數在最佳舒適狀態范圍內。
圖4 1961~2017年人體舒適度指數年際變化
3.2.2 1~12月份尺度人體舒適度變化分析
研究期間人體舒適度的年際變化反映了年均狀況,月尺度的人體舒適度對具體的旅游、度假等活動的指導意義較大,因此,對每月的人體舒適度特征及其變化進行分析。
從圖5分析,1961~2017年期間,1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38~51之間,平均值為45.11,處于舒適度等級的3級,為“微冷”狀態;最低值在1977年,為38.61;最高值在2017年,為50.56。研究期間,2002年和2017年舒適度等級為4級,處于“較舒適”狀態。研究期間,1月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31。
圖5 1961~2017年月人體舒適度指數年際變化
2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在38~56之間,平均值為47.84,處于舒適度等級的3級,為“微冷”狀態;最低值在1964年,為38.95;最高值在2007年,為55.56。研究期間,有14年處于“較舒適”狀態的年份,較1月份增加了12年。研究期間,2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83。
3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48~60之間,平均值為53.79,處于舒適度等級的4級,為“較舒適”狀態;最低值在1964年,為48.58;最高值在2013年,為59.84。研究期間,僅有5年處于“微冷”狀態,“較舒適”狀態的年份,較1月份增加了49年。研究期間,3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37。
4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57~67之間,平均值為61.92,處于舒適度等級的5級,為“舒適”狀態,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1996年,為57.30;最高值在1998年,為66.06。研究期間,4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42。
5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64~72之間,平均值為68.09,處于舒適度等級的5級,為“舒適”狀態,是一年中較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1975年,為64.77;最高值在1967年,為71.54。僅有1967年、2002年和2015年處于“較舒適”狀態,其他年份均為“舒適”狀態。研究期間,5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16。
6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69~77之間,平均值為72.56,處于舒適度等級的6級,為“較舒適”狀態,是一年中較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2010年,為69.99;最高值在2002年,為76.47。其中,僅有2010年處于“舒適”狀態,其他年份均為“較舒適”狀態。研究期間,6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28。
7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72~78之間,平均值為74.76,處于舒適度等級的6級,為“較舒適”狀態,是一年中較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2015年,為72.98;最高值在2001年,為77.45。其中,有34年處于“較舒適”狀態,有22年處于“微熱”狀態。研究期間,7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08。
8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72~76之間,平均值為73.98,處于舒適度等級的6級,為“較舒適”狀態,是一年中較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1971年,為71.59;最高值在1981年,為75.75。其中,僅有7年處于“微熱”狀態,有49年處于“較舒適”狀態。研究期間,8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07。
9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66~75之間,平均值為69.78,處于舒適度等級的5級,為“舒適”狀態,是一年中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1997年,為66.93;最高值在2017年,為74.14。其中,有22年人體舒適度指數稍高于70,處于“較舒適”狀態,34年處于“舒適”狀態。研究期間,9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20。
10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58~67之間,平均值為63.05,處于舒適度等級的5級,為“舒適”狀態,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1971年,為58.68;最高值在2001年,為66.88。研究期間,10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43。
11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50~61之間,平均值為55.53,處于舒適度等級的5級,為“舒適”狀態,是一年中最舒適的月份;最低值在1976年,為50.61;最高值在2011年,為60.63。研究期間,11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55。
12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介于66~75之間,平均值為48.37,處于舒適度等級的3級,為“微冷”狀態,是一年氣溫較低的月份;最低值在1967年,為43.22;最高值在1968年,為53.15。其中,有10年人體舒適度指數高于50,處于“較舒適”狀態,46年處于“微冷”狀態。研究期間,12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年均上升率為0.043。
本研究對1961~2017年世界自然遺產地荔波的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和平均風速等氣象因子的變化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利用平均氣溫、平均相對濕度和平均風速計算了人體舒適度指數,研究結論如下:
研究期間,平均氣溫呈上升趨勢,平均相對濕度和平均風速呈下降趨勢,人體舒適度指數呈上升趨勢;從相關程度看,平均氣溫、平均風速與人體舒適度指數呈顯著負相關,平均氣溫影響程度高于平均風速,平均相對濕度的影響程度較小。
研究期間,1~12月份人體舒適度指數均呈上升趨勢,但不同月份的舒適狀況不同。其中,1月、2月、12月為“微冷”狀況,3月、6月、7月、8月為“較舒適”狀況,4月、5月、9月、10月、11月為“舒適”狀況,其中4月、5月、10月、11月為人體舒適度指數的最舒適月份。
利用氣象數據分析了世界自然遺產地荔波的人體舒適度指數,可為當地合理布局康養旅游產業、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