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林,嚴小虎
長沙礦冶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長沙 410012
銅冶煉渣為火法煉銅過程中產生的渣料,渣的產生量隨著銅金屬產量的增加而增加。據統計,每生產1 t金屬銅將產出約2.2 t的銅冶煉渣[1],我國已累計堆存銅冶煉渣高達1.4億t[2]。銅冶煉渣的大量堆存不僅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更是資源的極大浪費。銅冶煉渣作為一種“人造礦物”,礦物組成極為復雜,其中富含Fe、Cu、Au、Ag、Ni等有價金屬,全鐵品位在40%左右[3],遠高于我國鐵礦29.10%的可開采品位[4],且以磁鐵礦形式存在的鐵金屬分布率近50%,是一種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二次資源[5]。銅冶煉渣的綜合利用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主要是回收其中的銅、鐵金屬[6-8]。開發利用銅冶煉渣,綜合回收渣中的有價金屬元素鐵,對銅冶煉行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試驗所用銅冶煉渣取自湖南某銅冶煉廠,為銅冶煉渣經磨礦至-0.075 mm占95.65%的細度后,經細磨—浮選回收銅后的尾礦,其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 1,鐵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由表1和表2分析結果可知:樣品中可供選礦回收的主要元素是Fe,含量高達47.14%;需要選礦排除或降低的脈石組分主要是SiO2,其含量為23.30%;次為少量的Al2O3、CaO和MgO,四者合計含量為30.89%。有害雜質S的含量較高,為0.23%。鐵的賦存形態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呈磁鐵礦形式產出,分布率為53.01%,加上少量金屬鐵,二者合計分布率為53.48%,這即為采用弱磁選工藝分選樣品中鐵礦物時鐵的最大理論回收率;二是以含鐵硅酸鹽的形式產出,分布率為44.38%,顯然該部分將進入尾礦。

表1 試樣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

表2 試樣鐵物相分析結果 /%
采用MLA(礦物參數自動分析系統)對礦樣進行了礦物含量測定,結果見表3所示。

表3 試樣中主要礦物含量分析結果 /%
由表3分析結果可知:樣品主要由磁鐵礦、鐵橄欖石和玻璃體三種物質組成,三者含量合計高達97.00%,其中磁鐵礦為36.35%;而銅礦物含量極低,僅為0.49%,但種類較為繁多,包括斑銅礦、輝銅礦、金屬銅、方黃銅礦、赤銅鐵礦和砷銅礦等6種;其他微量礦物尚見金屬鐵、赤鐵礦、褐鐵礦、金屬鉛、方鉛礦、金屬鋅、閃鋅礦、磁黃鐵礦、紅砷鎳礦、鉻鐵礦、石英和鎂鐵鋁石等。
對試驗所用銅尾渣進行了磁鐵礦的解離特征測定,結果表明在此磨礦細度下磁鐵礦單體含量為55.29%,具備了拋出部分合格尾礦的可行性。因此,不經磨礦直接對其進行了一段弱磁場強試驗,結果見表4所示。

表4 銅尾渣直接弱磁選場強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磁場強度的升高,磁選精礦產率和鐵回收率逐漸提高,而精礦TFe品位在55.64%~55.90%范圍內波動,變化幅度很小。綜合考慮,選擇弱磁粗選、精選場強為0.20 T、0.18 T,銅尾渣在此弱磁選條件下經一次粗選一次精選工藝處理,可獲得產率為55.88%、TFe品位55.83%、鐵回收率為65.89%的鐵精礦選別指標。
試驗過程中,對弱磁粗精礦樣品中磁鐵礦的解離度進行了測定,結果見表5所示。

表5 弱磁粗精礦中磁鐵礦解離度分析結果 /%
從表5磁鐵礦解離度分析結果可知,粗精礦中磁鐵礦單體僅占57.6%,加上>3/4的連生體,總含量僅占78.9%。礦物分選的前提是目的礦物盡量單體解離,因此,在磁場強度粗選0.15 T、精選0.10 T下進行了粗精礦再磨細度試驗,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弱磁粗精礦磨礦細度試驗結果
從圖1可知,隨著磨礦細度的逐漸提高,弱磁選精礦品位逐漸上升而鐵回收率略有下降。在磨礦細度達到-0.030 mm占95.31%時,磁選能獲得鐵精礦TFe品位59.86%、鐵回收率為93.03%的分選指標;進一步提高磨礦細度,弱磁選鐵精礦品位提高不明顯。綜合考慮,選擇磨礦細度-0.030 mm占95.31%進行后續試驗。
在磨礦細度-0.030 mm占95.31%時進行二段弱磁場強試驗,結果見表6所示。

表6 二段弱磁選場強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磁選場強的逐漸升高,磁選精礦產率和鐵回收率略有提高而精礦品位TFe在59.79%~59.90%范圍內波動,變化幅度很小。綜合考慮,選擇弱磁粗選、精選場強分別為0.15 T、0.12 T。粗精礦再磨樣品在此場強下經一粗一精工藝處理,可獲得產率為88.01%、TFe品位59.84%、鐵回收率為93.03%的選別指標。
采用反浮選工藝對弱磁選精礦進行了提高鐵精礦品位試驗研究。在pH調整劑H2SO4用量2 000 g/t、調漿3 min條件下進行了捕收劑YA-20藥劑用量試驗,其中YA-20為長沙礦冶研究院自制的陽離子型捕收劑,結果見圖2所示。

圖2 弱磁精礦反浮選試驗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隨著捕收劑YA-20藥劑用量的增加,精礦品位逐漸升高、鐵回收率逐漸下降。當藥劑用量達到150 g/t時,反浮選能獲得鐵精礦TFe品位62.10%、鐵回收率66.66%的選別指標。綜合考慮,捕收劑YA-20用量選擇150 g/t。
為驗證篩選的最優條件及在最優條件下可獲得的分選指標,進行了弱磁選—磨礦—浮選全流程試驗,試驗詳細條件和結果見圖3所示。

圖3 磨礦—弱磁選—浮選工藝流程
從圖3試驗結果可知,本試驗所用銅冶煉渣采用磨礦—弱磁選—反浮選工藝處理,可獲得鐵精礦產率35.51%、TFe品位62.71%、鐵回收率47.03%的選別指標;浮選尾礦再與產率52.45%、TFe品位36.03%的磁選尾礦合并后,總尾礦產率為64.49%、TFe品位38.89%,相當于Fe2O3含量55.56%,可作水泥鐵質調整料綜合利用。
對磨礦—弱磁選—反浮選工藝處理獲得的鐵精礦和尾礦樣品進行了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見表7、表8所示。

表7 鐵精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

表8 尾礦化學多元素分析結果 /%
(1)工藝礦物學研究表明,樣品中可供選礦回收的主要元素是Fe,含量高達47.14%,其中鐵的賦存形態主要有兩種:一是呈磁鐵礦,分布率為53.01%,加上金屬鐵,二者合計分布率為53.48%;二是以含鐵硅酸鹽的形式產出,分布率為44.38%。
(2)采用磨礦—弱磁選—反浮選工藝處理,可獲得產率35.51%、TFe品位62.71%、鐵回收率47.03%的鐵精礦,以及產率64.49%、TFe品位38.89%、鐵損失率為52.97%的尾礦;尾礦可作為水泥鐵質調整料銷售,通過本工藝處理可實現銅渣中鐵金屬的綜合回收及無尾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