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博,徐明峰,王 力
應用研究
兩重化Buck變換器設計研究
趙立博,徐明峰,王 力
(武漢船用推進裝置研究所,武漢 430064)
本文研究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設計方法。在研究基本型Buck變換器的結構和參數計算方法后,得到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結構和主要器件的參數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基于相同的輸入輸出設計要求,設計了基本型和兩重化Buck變換器,并得到具體的器件參數。通過PLECS仿真軟件進行仿真分析,對比了兩者的電氣性能。仿真結果表明,兩重化Buck變化器輸出電壓和電流紋波小,電流高次諧波含量低,電氣性能顯著優于基本型Buck變換器。
Buck變換器 兩重化 參數計算主電路設計仿真分析
DC-DC 變換器作為重要的一類電源,在現代工業、國防和社會生活領域應用廣泛。基本型Buck變換器是一種常用的降壓式DC-DC變換器,電路結構簡單,便于控制。但是,基本型Buck變換器1的電壓和電流紋波大,高次諧波含量多[1],容易產生較為嚴重的電磁干擾。
為減少Buck變換器的電壓和電流紋波,人們主要從優化控制方式、改進電路結構等方面進行工作。例如,文獻[2]提出一種自適應占空比跨周期控制方法,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獲得更小的紋波系數。文獻[3]提出一種移相脈寬調制策略,通過調節PWM信號相位抑制特殊次數的電壓和電流諧波。利用若干個結構相同的基本Buck變換器適當組合,構成多重化Buck變換器[4],是一種有效減少變換器紋波的方法。多重化Buck變換器還能有效降低電力電子器件的電流額度,減小濾波器件的體積和重量,提高變換器的可靠性和動態性能[5-6]。
為總結多重化Buck變換器的設計方法,分析多重化Buck變換器紋波的改善效果,本文以兩重化Buck變換器為例,研究多重化Buck變換器的設計方法。首先,分析基本型Buck變換器的結構和參數計算方法;其次,分析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結構,并得到兩重化Buck變換器主要器件的參數計算方法;再次,基于相同的輸入輸出設計要求,設計了基本型和兩重化Buck變換器,并得到具體的器件參數;最后通過PLECS仿真軟件進行仿真分析,對比了兩者的電氣性能。
基本型Buck變換器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圖中,Buck變換器包括IGBT模塊T1、二極管1、濾波電感f和濾波電容o。直流電源b為Buck變換器供電,o為Buck變換器的負載。
圖1 基本型Buck變換器
在開關周期s=on+off期間,對IGBT模塊T1施加驅動信號,且在on期間,T1處于通態,D1處于斷態;在off期間,T1處于斷態,D1處于通態。濾波電感f和濾波電容濾除變換器的高頻諧波電流和電壓。設=on/s為占空比,s為直流電源電壓值,則在電流連續狀態,Buck變換器輸出電壓滿足[4],
基本型Buck變換器濾波電感的電感值計算公式為:
其中,fs=1/Ts為開關頻率,ΔIL為電感紋波電流。濾波電容的電容值基本計算公式為,
其中,Δo和Δo分別為變換器輸出紋波電壓和電流。
此外,選擇濾波電容時,需要考慮濾波電容的紋波電流。濾波電容紋波電流的有效值可表示為:
計算得到電容的紋波電流有效值后,按照電容耐流值(如薄膜電容耐流值在70℃條件下為115mA/uF)計算相應的電容值。濾波電容的電容值通常選擇式確定值的最大值。
多重化Buck變換器組合若干個結構相同的基本型Buck變換器。圖2所示的為兩重化Buck變換器,其拓撲結構與圖的區別之處,在于增加了一個完全相同的基本變換電路,其中T1、T2是 IGBT,Lf1、Lf2是濾波電感,Co是濾波電容。
工作階段,T2滯后T1導通,且滯后時間為 Ts/2。在一個開關周期s內,T1和T2的導通時間(Ton)相同,即占空比D 相同。濾波電感f1和f2的電流 iL1、 iL2相位相差s/2、波形完全相同[7]。
圖2 兩重化Buck變換器
根據兩重化Buck變換器拓撲的特點可知,其輸出電容的參數計算方法與基本型Buck變換器相同,但濾波電感值的計算方法存在差別。
由于兩重化Buck變換器總電流與基本Buck變換器電流紋波比可表示為[6],
因此,在確定變換器輸出電流紋波的條件下,根據式(5)確定基本電路中電感的紋波電流值,再根據式(2)計算基本電路的電感值Lf1和Lf2。
表1給出了Buck變換器的電氣性能設計要求,根據上述計算方法,分別得到基本型Buck變換器和兩重化Buck變換器濾波電容和電感的數值,具體分別如表2和表3所示。
表1 Buck變換器設計要求
表2 基本型Buck變換器器件參數
表3 兩重化Buck變換器器件參數
表2和表3表明了兩類變換器包含器件的數量。可見,兩重化Buck變換器包含的器件數量較多。但是,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濾波電感值顯著低于基本型Buck變換器,有助于減少電感的體積和重量,提高散熱性能。此外,兩重化Buck變換器降低了電力電子器件的電流和額度,總體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為驗證Buck變換器器件參數計算的正確性,對比基本型和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性能差異,下面采用PLECS仿真軟件對基本型和兩重化Buck變換器進行仿真。
設置仿真時間為0.1 s,仿真步長為開關周期的1/20并采用定步長求解器。
圖3 基本型Buck變換器輸出電流和電壓
基本型Buck變換器全局和局部的輸出電壓和電流分別如圖3和圖4所示。兩重化Buck變換器全局和局部的輸出電壓和電流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由于仿真模型采用開環控制方式,在仿真初期變換器的電壓和電流未得到有效控制,但不影響變換器性能的分析。
根據圖3、圖4、圖5和圖6,可知基本型Buck變換器的紋波電流為6 A,電壓紋波為2.4 V;兩重化型Buck變換器的紋波電流為0.1 A,電壓紋波為0.2 V。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輸出電壓和電流紋波分別為基本型Buck變換器的1.67%和8.3%,變換器的紋波得到了有效抑制。
圖4 基本型Buck變換器局部輸出電流和電壓
圖5 兩重化Buck變換器輸出電流和電壓
圖6 兩重化Buck變換器局部輸出電流和電壓
表4和表5分別分析了基本型和兩重化Buck變換器輸出電流和輸出電壓的諧波含量,并著重列出開關頻率的倍數次諧波。可見,在相同直流工作點的工作條件下,兩重化Buck變換器的諧波電流和諧波電壓遠小于基本型Buck變換器,且高次諧波分量可以忽略。
表4 變換器輸出電流諧波對比
表5 變換器輸出電壓諧波對比
針對 Buck型 DC/DC 傳統脈寬調制輸出電壓諧波含量較為豐富的問題,提出一種移相脈寬調制策略,對比研究了兩種調制策略下輸出電壓諧波分布情況。通過對理論進行推導和仿真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移相脈寬調制可以獲得更小的輸出電壓紋波系數;移相脈寬調制與傳統脈寬調制下電感電流紋波系數基本相同。
[1] Tao C W, Payed A. Output spectrum analysis of buck converter in DCM with PFM control[C].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oium on Circuit and Systems, 2012: 2267-2270.
[2] 李航標, 張波, 羅萍, 等. 開關 DC-DC 變換器的自適應占空比跨周期控制方法[J]. 電子與信息學報,2014,36(9): 2265-2271.
[3] 陳璐珈, 夏益輝, 孫力, 等. 基于 Buck 型 DC/DC 變換器的移相脈寬調制策略[J]. 船電技術, 2018,38(12): 53-56.
[4] 陳堅. 電力電子學—電力電子變換和控制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0-81.
[5] Wong P L, Xu P, Yang B, et al.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of Interleaving VRMs with Coupling Inductors[J]. IEEE TPE, 2001, 16(4): 499-507.
[6] 陳明, 汪光森, 馬偉明, 等. 多重化雙向 DC-DC 變換器電流紋波分析[J]. 繼電器, 2007, 35(4): 53-57.
[7] 孫鐵成, 郭超, 娜仁圖亞, 等. 具有移相控制的ZVS全橋DC-DC斬波變換器[J].電工技術學報,2014, 29(12): 19-2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leaved buck converter
Zhao Libo, Xu Mingfeng, Wang Li
(Wuhan Institute of Marine Electric Propulsion, Wuhan 430064,China)
TM343
A
1003-4862(2022)07-0046-04
2021-08-26
趙立博(1984-),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E-mail:1789366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