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平,嵇曉雷,許成林,景晶晶
(1.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2.江蘇開放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即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要求試點院校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歷證書作用的同時,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教學,鼓勵學生積極獲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提高就業創業本領;要求試點院校利用現有資源積極開展面向社會成員的職業技能培訓,以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1-4]。
建筑信息模型(BIM)是指在建設工程及設施的規劃、設計、施工以及運營維護階段全壽命周期創建和管理建筑信息的過程,全過程應用三維、實時、動態的模型涵蓋了幾何信息、空間信息、地理信息、各種建筑組件的性質信息及工料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初級)對應的專業領域為所有土建類及相關專業,面向的主要崗位為城鎮規劃設計,建筑物、構筑物、公園、道路、機場等建筑項目設計、建造及管理等,職業院校在校學生(中等專業學校及以上在校學生),或從事BIM相關工作的行業從業人員。能夠熟練運用BIM軟件進行模型創建、數據錄入等操作技能。
BIM初級證書作為建筑類專業X個證書中實施較早的證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BIM證書能夠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取證后可以達到完成BIM項目的初步能力。因此實施BIM證書制度對學生乃至學校具有重要意義。我們需要對考試內容認識清楚、教培思路清晰、實施舉措得當,方可完成好此項任務。
BIM 1+X初級題主要分為理論題及實操題兩部分,具體內容詳見表1。

表1 BIM 1+X題型
理論題部分主要為三種類型:BIM概念題、BIM應用題及BIM操作題。BIM概念題主要為關于BIM的基礎理論,比如BIM名稱含義、LOD含義、BIM特性等;BIM應用題主要為BIM在行業中的應用表述,主要集中在項目全壽命周期的應用點分析;BIM操作題主要對軟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進一步操作,以文字的方式體現出來,主要考察學生的軟件應用熟練程度。理論考題不公布,需要自行總結和整理。
實操題一共分為三道題目,實操一和二主要是構件題,該題型主要是通過內建模型、族建立、體量三種方式建立三維構件,主要考察學生三維空間的理解力和軟件操作能力;實操三分3個專業方向:建筑、機電及道橋專業題型。由于我校專業主要為工程造價及建筑工程技術兩個專業,建筑題更貼合我們的教學計劃,因此我們主要分析別墅建筑題型。別墅題主要是根據圖紙建立小型別墅的建筑模型,這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的常規軟件操作能力及熟練程度,主要考察軟件操作的速度。實操所有考題均已公布,對2019年—2021年共12次考試內容進行分析,其中有必考考點,還有常考考點兩類。必考考點有:項目信息、標高、軸網、墻體、門、窗、樓板、樓梯、屋頂、材質設置、明細表、創建圖紙及渲染出圖模塊,需要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內容。常考考點經過統計分析見圖1。

整個考試給定時間為180 min,不僅考核考生識圖的能力,繪圖知識點的全面性,同時還考核考生軟件操作的熟練程度。
在上述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對多所參加1+X BIM考證的高校大學生,對BIM 1+X證書通過率影響因素及希望校方提供的支持兩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集到問卷1 236份,剔除不符合標準的問卷128份,共得到有效問卷1 108份。調查結果如圖2,圖3所示。


針對上述統計結果及分析內容,我們對BIM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了針對性的調整。
BIM 1+X證書考核內容基本貼近工程實踐需求,不僅軟件知識點涵蓋了從繪圖、出圖到數據應用等大部分常用操作知識點,同時也對軟件的操作速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提升BIM課程教學效果,同時滿足1+X證書考核要求,我們對原有《BIM建模基礎》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BIM建模基礎》課程共3個學分,48個課時。往屆教學安排主要為8課時理論+40課時軟件操作,軟件教學和練習時間比例為1∶1,實操主要關注建筑和結構建模練習。因此原有教學內容不能完全適應1+X考試的需求,需要進一步調整。結合考證內容,現對課程優化設置見表2。

表2 課程課時安排表
優化后課程內容非常緊湊,不管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在48課時內輸入這么多內容難度較大,存在較多學生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分析有如下原因:1)Revit軟件具有繪圖對象復雜,繪制出內容為三維圖形,學生需要有較強的空間理解能力;2)軟件信息化程度高,信息輸入入口多樣,經常會出現找不到輸入位置及修改位置的情況;3)軟件的設計模式復雜,特別是內建族命令,內部有拉伸、融合、旋轉、放樣、放樣融合及空心形狀多樣化的命令,且應用流程各不相同,掌握難度大。因此在課時較少的情況下,教師應當花較大的精力熟悉軟件,理解軟件的原理,另外在教學方式方法方面也應當有較大的突破。
顯然要在BIM 1+X考證上取得較好的成績,僅有課堂教學是完全不夠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手段來合理的利用學生的課后時間,提高學生的主觀積極性主動地參與到Revit的學習中,方可順利通過BIM 1+X證書認證考核。
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對每個知識點進行提前編排,把最清晰的繪制流程展示給學生,把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交給學生。以2021年第一期實操一椅子題(如圖4所示)為例介紹整個教學流程。

1)審題:根據給定尺寸,創建椅子模型,坐墊材質為“皮革”,其余材質為“紅木”,請將模型以“椅子+考生姓名”保存至本題文件夾中。先看題目本身,此道題除了繪制出三維模型外,材質設置及文件命名均為得分點;再看三維構件,椅子由兩長兩短4條腿、底部橫桿、坐墊下橫桿、坐墊、靠背幾部分組成,難點主要在坐墊部分,上部邊為弧形。
2)方法分析:分析椅腿和靠背主要為直線型構件,可以通過拉伸命令來完成;底部橫桿及坐墊下橫桿為路徑型構件,且截面不變,因此可用放樣命令來完成;坐墊形狀相對其他構件略微復雜,有兩種完成方案,一種是直接圍繞坐墊正方形周邊放樣,放樣截面從坐墊中心點開始繪制,另一種是通過拉伸繪制方形坐墊,然后用空心形狀完成弧邊創建,顯然第一種方法更為簡單。
3)軟件繪制:如何快速進行構件繪制,參考平面的建立至關重要,少了繪圖不方便或無法繪制,多了影響繪圖視線。本構建平面的參照平面主要需要增加圍繞柱腿四周的參照平面,而豎向參照平面標高數據較多,最少可以僅增設底部橫桿上表面,坐墊下橫桿上表面及靠背上表面三個參照平面,然后對構件進行拉伸及放樣創建構件即可完成椅子模型的建立。當然拉伸、放樣的繪制流程應當熟練。
4)文件輸出:完成上述模型后,需要對相應構件進行材質設置,根據題目要求完成文件的保存,特別注意保存的格式及名稱是否符合題目要求。
整個教學過程應當傳授學生最優解,并告知這么做的原因和其他方法的缺點,通過一道題的講解讓學生掌握方法而不是僅僅會做某一道題。
要達到1+X考核要求,短短的48課時明顯不夠,課后仍舊需要大量的練習才可以達到要求。一方面需要布置典型的作業,在課后能夠及時鞏固課上的學習成果;另外一方面,可以將課堂上的內容錄制成知識點的視頻,上傳超星學習通類似的平臺,這樣學生在課上未能完全掌握的內容,課后可以及時復習。
由于BIM 1+X證書實操真題是公開的,給教師組織階段性檢測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考前一個月,一般要組織2次~3次測試。這樣的測試給學生一定的考試環境的真實體驗,一方面使學生適應考試的壓力,另外一方面集中暴露學生的知識掌握的弱點,以便教師針對性的糾偏。
通過上述教學方式的加持,我校在首次BIM初級1+X證書考核中以97%的通過率遠超省平均通過率。
通過對考試內容進行剖析,全面了解考試內容,同時對考證影響因素及學生的需求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最終經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考證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過,隨著社會BIM技術應用的進一步深化及院校的不斷推進,BIM 1+X證書的難度和應用深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將對高校推進BIM 1+X制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專業方面我們不應局限于建筑專業,應當向結構、機電甚至交通相關專業進一步擴展;另外一方面,不僅重視模型建立的過程,更應關注模型的應用過程,徹底將BIM技術應用落到實處,推動BIM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為國家建設推送更多的符合建筑信息化要求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