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推動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旗艦型龍頭上市公司,培育一批專業優勢明顯、質量品牌突出的專業化領航上市公司”,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路線圖”已然明確。
在國有企業中,國有上市企業始終是亮眼的一眾存在。
以央企為例,經過多年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其大部分核心資產已經進入上市公司,成為央企資產和業務的承載主體。
在4月19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介紹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相關情況就說明了這一點——
近年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強,中央企業上市公司貢獻了央企系統約65%的營業收入和80%的利潤總額。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規范運作能力、內控水平和防范風險能力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自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國資系統共有38戶企業在主板上市,51戶企業在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上市,直接融資2574億元。中央企業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24宗,涉及資產金額2653億元。
進一步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對于實現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維護國民經濟平穩運行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中央企業共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440戶,其中境內超過350戶。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在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發揮上市平臺功能、優化股東回報、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范作用。

目前,中央企業共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超過440戶,其中境內超過350戶
5月18日,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視頻形式召開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專題推進會,分析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
對于下一步工作,會議給出努力方向:要做強做精主責主業,實現板塊歸屬清晰;繼續加大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力度,穩妥探索符合條件的多板塊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盤活或退出低效無效上市平臺,統籌優化上市平臺布局。
為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切實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5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從4個方面提出了14項具體工作舉措,涵蓋了推進上市、公司治理、日常運營、資本運作、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風險防控、市場表現等上市公司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
同時,《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3年內推動打造一批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影響力大的旗艦型龍頭上市公司,培育一批專業優勢明顯、質量品牌突出的專業化領航上市公司。
有分析認為,《工作方案》是國務院國資委首次針對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高質量而發布的系統性工作方案,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和量化可考核的目標,并給出了精準的工具箱,讓質量提升量化可期,這顯示出國資委提升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的決心。
彭華崗秘書長在此前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曾對開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作過預熱。他指出,國務院國資委今年將開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以問題為導向,聚焦短板弱項,推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內強質地、外塑形象,爭做資本市場主業突出、優強發展、治理完善、誠信經營的表率。
有專家表示,由此可以預見,隨著專項行動的深入實施,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將成為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它的穩定增長就像一顆“定心丸”,為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力量。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1317家,總市值33.54萬億元,占境內及港股上市公司的28.26%。其中,中央企業上市公司貢獻了央企系統約65%的營業收入和80%的利潤總額。
近年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價值創造能力不斷增強。在國務院國資委日前召開的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專題推進會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指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斷優化,共有86家公司引入持股超過5%的積極股東,發揮了重要引領示范作用。
近幾年,國務院國資委已數次“喊話”央企要推進正向激勵、中長期激勵以及股權激勵等措施落地。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實施的股權激勵數量同比增加約88.9%,漲幅明顯。
2021年,有56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發布與股權激勵相關的公告。其中,26家公告股權激勵計劃草案,另有27家公告已實施,還有3家股權激勵計劃獲國務院國資委批準。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構建務實管用、充滿活力的多元激勵體系”,在翁杰明副主任看來,雖然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覆蓋面已達40%,但推進這項工作的空間還很大。
翁杰明強調,集團公司和上市公司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宣貫、培訓,克服部分企業不會用、不敢用國家相關政策的傾向,用足用夠相關激勵政策。要克服平均主義、“平衡”觀念,加大對核心關鍵人才的激勵力度。
推進會上,多家央企介紹了各自的經驗。
中國電科董事李守武透露:“截至2022年3月底,集團8家上市公司實施了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覆蓋率超過50%,激勵人數達2.2萬人?!?/p>
李守武介紹說,公司積極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科改示范企業”中電??怠⒒旄脑圏c企業電科思儀、圣達科技和“雙百企業”電科能源等先后引入研究所員工跟投,有效激發骨干員工創新活力動力。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推進了3家A股、1家H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合計激勵股份5830.6萬股、激勵對象447人”,兵器工業集團改革與資產管理部部長袁樹寶表示,目前,集團所屬的其他控股上市公司均制定了股權激勵三年計劃,其中部分上市股權激勵方案已在審核過程中。
此外,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已實現旗下10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全覆蓋,累計授出股權4.8億股,覆蓋核心骨干超過1400人次。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控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已較2019年末增長179%,上市公司質量和發展動能顯著增強。
其實早在2019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就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激勵對象、激勵方式、權益授予數量、授予價格、股權激勵收益等方面的規定作了細化。
《通知》將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及科技創新型上市公司首次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授予的股票數量從總股本的1%提高至3%,重大戰略轉型等特殊需要的上市公司兩個完整年度內累計授予數量放寬至5%;將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股權激勵權益授予價值占授予時薪酬總水平的比例統一提升至40%,不再調控股權激勵對象實際獲得的收益。
此后的一年里,央企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明顯提速,中國長城、中鎢高新、長安汽車、衛士通、東方中科、寶信軟件等一大批公司爭相嘗鮮。這些公司大都是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國有投資和運營公司試點、混改試點等各類試點單位。
如果說股權激勵有效激發了央企上市公司的內生動力,那么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就是為提質增效“保駕護航”。
5月18日召開的“深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爭做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表率專題推進會”明確提出,完善公司治理,要適應上市公司特點,依法行使國有股東權利,健全具有中國特色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機制,全方位加強獨立董事隊伍建設。
“完善公司治理要突出資本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翁杰明副主任指出,國有控股股東與上市公司之間,是不同法人依據資本紐帶的治理關系,國有控股股東要在上市公司治理型管控上走在前列,按出資比例和公司章程依法合規履行出資人職責,不通過行政方式干預上市公司經營自主權。
國投電力董事秘書楊林介紹,國投電力構建了以公司章程為基礎、以公司治理權責表為抓手、以29項基本管理制度為支撐的公司治理制度體系,用“一章、一表、一套制度”系統明確了各治理主體的權責邊界和決策流程,在保障上市公司決策效率的同時,確保各治理主體協調運轉、有效制衡。
楊林介紹,國投電力以授權改革為突破口,承接了國投授予的70余項自主決策事項,有效推動縮短決策鏈條、提升決策效率。同時加強投資企業董事會建設,通過治理結構履行股東職責、維護股東權益,向所屬101家投資企業派出了董事216人次。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共有86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了持股超過5%的積極股東
國投電力的做法,只是中央企業完善公司治理機制的一個縮影。地方國企的股權激勵亦如火如荼。近年來,威孚高科、廣汽集團、建發股份、平煤股份、京東方A、廈門國貿、廈門信達、黑貓股份、銀座股份等公司陸續發布股權激勵計劃。
專家表示,實施股權激勵對于國有企業控股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尤其是創新能力提升具有積極的催化作用,是提升國有企業活力和效率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