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恩?約瑟芬
法國《回聲報》8月13日文章,原題:在中國,IPO并沒有遇到危機在歐洲和美國,大規模發售新股的活動今年幾近停滯,而中國市場卻在不斷打破紀錄。自今年年初以來,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規模超過了全球總量的40%。
這是中國經濟體創造的新紀錄。今年以來,雖然全球新上市企業數量與2021年同期相比減少了一半,但企中國上海和深圳通過IPO募集的資金已達、到590億美元,創造了新的紀錄。
自今年1月以來,動蕩的國際經濟形勢抑制了企業的各類風險投資和上市意愿,無論是在美國、英國或歐洲其他國家。俄烏沖突、通貨膨脹和央行緊縮政策令市場緊張不安,導致IPO數量暴跌。安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在華爾街上市的企業數量同比下降70%;就募資金額而言,今年的跌幅更為驚人,華爾街IPO募資額同比下降95%。在歐洲地區,IPO企業數量同比減少了一半。
但在地球的另一端,中國的IPO仍舊堅挺。2021年是全球IPO規模創紀錄的一年,那時只有13%的IPO是在中國市場進行的。但今年這一比例上升為44%,這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自1月以來,中國已進行了6次規模超10億美元的IPO。
在中國,股市不一定遵循與世界其他地區相同的邏輯。許多企業都面向中國本土投資者。不少中國公民和投資者習慣于支持本土企業,尤其是受到財政政策支持的企業,如科技行業中的芯片和零部件制造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封控結束后,隨著中國推出_攬子措施以促進經濟增長并放寬股市準入,中國投資者迎來了絕佳時機。除了眾多已上市企業外,中國新上市的金業也從中受益。它們的股價平均上漲了40%以上。在華爾街退市后,中國移動于1月初回歸A股,并募集了86億美元資金,這是近10年來中國募集資金最多的IPO。▲(作者布恩?約瑟芬,董羿伶譯)
環球時報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