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明 青島恒星科技學院 助教
1991-2009年中國居民健康與營養調查,對我國九省市成人先后進行了7 次橫斷面調查,結果顯示:其中18 ~39 歲年齡段的高血壓患病率由26.8%增長至37.8% ,40 ~59 歲年齡段的高血壓患病率由33.6% 增長至 42.8%。仔細分析高血壓患病率的發展趨勢可見,青年人群患病率的增長幅度有所提高。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有高血壓。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以體循環動脈血壓即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當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 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
高血壓的傳統致病原因除家族史、遺傳背景以外,年齡本來是重要的致病因素——40 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會顯著提升。但現實情況是,高血壓的年輕化趨勢越來越顯著。
2019年10月,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高血壓專家組發布了《中國中青年人群高血壓管理的專家共識》,其中明確指出:多數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的患病率為5%~15%。原發性高血壓的發病原因雖不明確,但和生活方式有極大的相關性。
大量食用外賣食品,薯片、餅干等深加工食品,新鮮蔬菜水果食用不足,會導致機體攝入過多的鈉元素,進而使人罹患高血壓。世界衛生組織對于成年人的食鹽攝入建議量為每日5 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建議應該將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 克以下。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2年,我國18 歲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調鹽的攝入量為10.5 克。《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提出:限制鈉鹽的攝入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花費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措施。
長期精神緊張和心理狀態不佳,會導致腎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島素的分泌明顯高于正常水平,影響心血管系統,導致血壓升高。
大部分的中青年人士以坐姿工作,運動量比較少,易導致超重和肥胖,繼而引發高血壓。
抽煙飲酒與高血壓有明確的相關性。
大多數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在發病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癥狀,即使有癥狀也只是一些輕微表現,如頭暈、頭痛,很可能得不到重視。數據顯示,18 ~ 44 歲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都很低。
很多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即使確診,也對該病缺乏警惕性,以為自己還年輕,身體素質好,即使得了高血壓也不用怕。有的患者還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用服藥,只要多休息就行。
血壓水平與心血管風險呈連續、獨立、直接的正相關關系。長期高血壓會增加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發病風險,不利于生命健康。因此,年輕人一定要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積極預防高血壓。
(1)限鹽增鉀
建議將每日鹽的攝入量控制在6 克以內,同時增加飲食中鉀的攝入量。我國膳食普遍低鉀,鈉/鉀比值偏高,北方尤甚。在限鹽的同時增加鉀的攝入是預防高血壓的重要措施。缺鉀的主要原因是新鮮蔬菜、水果的攝入偏少?!吨袊用裆攀持改希?022)》建議每人每天蔬菜的攝入量為300 ~500克,水果為200 ~350 克。
(2)增加鈣的攝入量
補充鈣也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因為鈣元素可以在體內促進血管擴張,減少血管壓力,從而降低血壓。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日鈣的標準攝入量為800 毫克。飲用牛奶是增加鈣攝入量的有效手段。此外,也可在日常膳食中增加其他富含鈣的食物,如奶酪、酸奶等奶制品,豆腐、豆皮等豆制品。
(1)規律運動
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能夠堅持的運動,每周至少進行3 次,每次持續時間達到30 分鐘,有助于鍛煉身體機能,增加熱量消耗,減少超重和肥胖發生的可能性。
(2)控制熱量
合理控制每日攝入的總熱量,減少高脂肪食物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在主食中增加粗雜糧、全谷物的比例,用水果代替預包裝食品、甜飲料作為加餐。
定期檢查血壓水平,尤其是長時間感覺身體疲憊、頭疼、頭暈者,應進行血壓測量。
血壓與情緒關系密切,過度興奮、萎靡、焦慮、緊張,以及睡眠不足等情況都會使交感神經出現異常,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變化,血管出現持續性收縮,令血壓上升。瑜伽和正念療法被醫學研究驗證對于舒緩心情有明確的益處。
冬季是高血壓、中風、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特別是高血壓,由于人體在遇到寒冷刺激后,皮膚血管易收縮,致使外界阻力增大,血壓升高。所以冬天應注意保暖。建議進入秋季之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種,以防嚴重的感冒癥狀導致血壓異常波動。
此外,應戒煙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