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華 山東省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副主任醫師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幾乎所有人在一生中都有過口腔潰瘍的痛苦經歷——疼痛難耐,甚至連說話、吃飯都會受到影響。掌握有關預防、護理知識,能夠減少口腔潰瘍的發生,或在發病后縮短病程、減輕痛苦。
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且易反復發作的口腔黏膜疾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春秋兩季由于天氣干燥,發病率較高。該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發病。口腔潰瘍可發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尤其多見于口腔黏膜角化較差的區域,如唇內側、舌腹、舌頭、頰黏膜、軟腭、前庭溝等部位,嚴重者可蔓延至口角、咽部黏膜。
口腔潰瘍的特點是典型的自限性和復發性。大多數患者即使不進行任何治療,也能在1 ~2 周內出現明顯好轉,甚至痊愈。但是口腔潰瘍難以根治,對于部分人群來說,潰瘍過不了多久便會再次復發。
口腔潰瘍一般呈橢圓形或圓形,小的如麥粒,大的似黃豆,通常是單個發生。有的患者也可能為多發,可有兩三個,甚至是多個散發于滿口。潰瘍邊緣一般都很清楚,中間較為凹陷,嚴重的會呈彈坑狀,基底柔軟,表面上大多覆蓋一層淡黃色的膿苔,其醫學名叫做假膜。這層假膜不易剝離。
口腔潰瘍的主要表現為局部紅腫、充血、疼痛,發作時患處灼痛劇烈,時輕時重,反復發作,嚴重影響飲食、說話和睡眠質量。同時,口腔潰瘍還容易引起多種并發癥,如慢性咽炎、口臭、發熱、頭痛、頭暈、煩躁、惡心、乏力、便秘、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癥狀。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口腔潰瘍長期不愈合,持續時間超過1 個月以上,有逐漸加重的趨勢,應及早到醫院就診,必要時可進行病理性活檢,以警惕惡性口腔潰瘍發生癌變的風險。
口腔潰瘍的發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有的人不愛吃或是很少吃蔬菜、水果,導致體內缺乏維生素B、維生素C、礦物質鋅等多種營養素,引起口腔潰瘍頻繁出現。此外,缺鋅還會影響潰瘍愈合,導致口腔潰瘍久治不愈。有的人喜歡吃燙食、燒烤、煎炸、辣椒等刺激性強的食物,這類飲食易損傷口腔黏膜,造成口腔潰瘍。此外,口腔黏膜的正常更新和潰瘍面愈合,都需要足夠的蛋白質。飲食缺乏蛋白質也是導致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的重要原因。
晚睡、熬夜、吃夜宵、勞累過度、精神不佳等,容易導致免疫系統異常,引發口腔潰瘍。
有調查報告顯示:若父母患有復發性口腔潰瘍,其子女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生率高達90%。而父母未患過復發性口腔潰瘍的子女,發生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比例則不到20%。
心理壓力增大,精神過于緊張或長時間受負面刺激,產生憂郁焦慮等不良情緒,不僅會導致頑固性的失眠,也有可能降低機體免疫力,進而引發口腔潰瘍等疾病。
生活中的物理性損傷也會造成口腔潰瘍,如使用硬毛牙刷、牙齒咬破黏膜、佩戴矯正牙套等,都容易損傷口腔黏膜造成潰瘍。
消化系統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或遷延性肝炎、結腸炎等疾病,也會誘發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如果我們能夠提高認識,注重預防,可大大減少被其“傷害”的可能性。
足量飲水,攝入充足的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足量的蛋白質類食物。
要養成每天早晚刷牙、飯后即刻用淡鹽水漱口的好習慣。及時清除口腔內殘留的各種異物,減少口腔細菌,保持口腔的清潔衛生,可有效降低發生口腔繼發感染的可能性。
平時要注意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和摩擦,少吃刺激性強的調味品,如生姜、生蔥、生蒜、芥末、醋、辣椒、咖喱等。少吃或不吃過燙、過冷、過硬、燒烤、煎炸、粗糙、堅硬的食物,以及刺激性飲料。戒煙戒酒。
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防止咬到舌頭、嘴唇。如果假牙佩戴不合適或有齲壞的牙齒,一定要及時調整、更換、治療,以免損傷口腔黏膜引發感染。
遵循人體的生物鐘,按時作息。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心態要平和,樂觀開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急躁、郁悶等不良情緒。
長期堅持規律運動,可以改善人體的免疫狀態,避免口腔潰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