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璐 國家注冊營養師
八月濕熱,人很容易感覺煩躁、精力不足、昏昏欲睡,即使周末補充睡眠也無濟于事。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您仔細分析原因,通過調整飲食、合理搭配來提振精神。
飲食搭配不當,或者由高溫天氣帶來的飲食結構改變,不僅會影響食欲,還會讓我們變得沒有精氣神,看起來病懨懨的。
不少朋友一到夏季就對葷菜缺乏興趣,有些人甚至每天只吃些黃瓜、西紅柿、涼皮、涼面,就連吃雞蛋、喝牛奶的頻率都有所下降。這樣一來,就容易導致優質蛋白攝入不足。此外,夏季人體蛋白質的流失和分解速度會比冬天更高。攝入少、流失多很容易造成體內優質蛋白的儲備不足。
蛋白質是維持人體許多重要功能正常運轉的必需營養素,同時也直接影響肌肉力量。長期缺乏優質蛋白,會導致機體的代謝率降低,營養物質吸收利用率下降,進而令人變得疲乏、體力不足。
人在濕熱高溫的天氣出汗量很大。健康人體內水分含量高達70%左右。水分不僅可維持人體細胞的正常形態,是細胞內絕大多數物質代謝的重要媒介,還承擔著向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幫助排出代謝廢物等任務。人在缺水狀態下很容易出現疲憊、困倦等表現。
隨著汗液流失的除了水分,還有大量的鈉、鉀、鈣、鎂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C、B 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鈉、鉀、鈣、鎂等礦物質可維持人體細胞內外的正常滲透壓,參與細胞內物質代謝反應,維持神經肌肉的應激性和正常功能。尤其是鈣、鉀和鈉,對于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當這些礦物質大量流失時,可能影響供血,引起疲憊、乏力,甚至氣短、心慌等癥狀。
按照傳統思路,既然要補充優質蛋白,當然要以肉為主。但常見肉類的烹飪方法又難免高油高鹽,在悶熱的八月無法刺激人的食欲。因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向去改善:
(1)以豆類、蛋類、奶類替代部分肉類
豆腐、豆干、豆皮等豆制品,雞蛋、鴨蛋、鵪鶉蛋等蛋類,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它們和肉類一樣,都富含優質蛋白,且烹飪方法往往比肉類更簡單、清淡。用它們代替一部分肉,既可以減少油、鹽的攝入量,還可以利用豆制品和肉類之間的蛋白質互補作用,提高蛋白質利用率。一盤涼拌豆腐絲、一碗雞蛋羹、一杯低糖或無糖酸奶,再加上部分肉類提供的蛋白質,基本可以滿足我們一天對優質蛋白質的需求。
(2)采用“清爽”方式加工肉類
建議多采取涼拌、清蒸、鹵制后涼拌等方式來加工肉類。涼拌雞絲、白斬雞、涼拌牛肉、澆汁白煮肉、生滾肉粥等肉食清新爽口,很適合夏天食用。肉類中本來就富含各種能夠呈鮮味的氨基酸,即使只用清水加少許鹽煮熟,搭配適合的蘸汁,味道也并不比紅燒、煎、烤出的肉遜色。
如果只靠喝水來補充出汗丟失的水分,效果并不太好。這是因為,純水在人體內的吸收和循環速度太快,會快速通過尿液排出體外,能夠留在體內被細胞利用的時間太短,補水效果不佳。
想要延長水分在體內的停留時間,提高補水效果,可以將涼白開換成不加糖的綠豆湯、紅豆湯,或者綠茶、紅茶、大麥茶、不加糖的花果茶等。這些飲品中除了水,還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比如各類豆湯中的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相對豐富?;ü柚谐撕猩倭康V物質,還含有一些多酚類抗氧化物質。以上營養物質對于提振精神均有積極意義。
您也可以多喝牛奶和豆漿。豆漿和牛奶中的蛋白質和礦物質,也可以延長水分在體內停留的時間,能起到不錯的補水效果。
一些人在夏季食欲不佳,為避免營養不良,會吃復合營養素補充劑,來彌補因食量減少而缺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但是,不少研究發現,靠營養素補充劑來補充礦物質、維生素,效果并不比從食物中攝取好。這可能與食物中的其他營養素對礦物質、維生素具有協同吸收作用有關。
在食量不變,或有所減少的情況下,想更高效的補充礦物質、維生素,可以用粗糧和雜豆替代一部分精米白面。粗糧雜豆類食物最好能占到全部主食的1/3。粗糧雜豆類食物與精米白面相比,其中B 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含量高出數倍,如紅豆、綠豆、蕓豆等雜豆的鉀含量比大米高10 倍有余。如果您覺得粗糧雜豆口感粗糙、不易消化,可以用高壓鍋進行烹制。
含糖量高的食物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能在一定程度上幫我們改善心情。吃燒烤、火鍋,喝點小酒,也許能令我們獲得暫時的放松。但是長期嗜甜、飲酒、高脂飲食,不僅無法提升精力,甚至會讓我們感覺更加疲憊。
甜食的確能在進食之后迅速給人帶來愉悅感,但這種愉悅感的持續時間較短。甚至有研究表明,過量攝入甜食、甜飲料可能會增加抑郁癥的患病風險。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承受因為吃甜食帶來的負面健康影響,比如肥胖、高血糖。大量吃甜食或喝甜飲料之后,血糖升高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令血液中的色氨酸濃度升高。大量色氨酸轉化為血清素和褪黑素,會激發人的困意,讓人疲憊不堪、昏昏欲睡。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攝入的游離糖最好控制在25 克以內。這大約是300 克普通酸奶(不是無糖或低糖酸奶)中的含糖量,或者50 克巧克力糖果中的含糖量。由此可見,甜食可以吃,但一定要限量。
高脂肪含量的食物香氣十足、滋味多樣,的確能刺激食欲,所以有人喜歡通過吃油炸食物來改善情緒。但是,這樣做不僅弊大于利,且“不可持續”。
高脂飲食通常伴隨高鹽,不僅會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而且對于提振精神、改善疲憊狀態并無裨益。這是因為,高脂肪飲食中含有大量游離的飽和脂肪酸,會阻礙機體向海馬體和大腦皮層及時轉運充足的葡萄糖,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高脂飲食還會損傷心腦血管,增加膽結石、胰腺炎、胃腸道癌癥的發病風險,影響腸道菌群的健康。這些疾病的發生,又會反過來影響我們的精力和體力。此外,大量脂肪進入腸道會增加膽囊收縮素的分泌,使人感覺睡意襲來、疲憊乏力。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天烹調用油的攝入量最好不超過25 ~30 克。然而,根據統計數據,我國居民每日的烹調油用量遠遠超過這個推薦標準。您若是想要改善,可以用涼拌、清蒸、煮、燉等方式,代替煎、炸、燒烤等高油烹飪方式。
有的人喜歡靠飲酒來“解乏”。酒精對神經有一定的麻痹作用,喝太多容易令反應變緩。同時,酒精代謝會加大體內水分消耗,如果沒能及時補水,會因缺水導致精神狀態和體能的進一步下降。此外,部分咖啡飲品中含有大量游離糖,也可能導致人越喝越困。
★夏季煩悶、精神不振的狀態是可以通過飲食適當改善的。不過,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會起效。如果決定調整飲食,請務必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