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柯,張鐘平,王 玥,張世超,王玉菲
(1.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北京 100000;2.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綜合能源技術部,浙江 杭州 310000;3.南京華盾電力信息安全測評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能源結構轉型和消費模式轉變,能源革命面臨諸多挑戰,中國明確提出要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加速信息技術與能源電力產業的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企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隨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集成融合,數據價值加速推進,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重構經濟發展和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達到35.8萬億元,占GDP比例達36.2%。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2019年數字產業化增加值達7.1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如圖1、圖2所示,產業數字化深入推進,數據集成、平臺賦能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2019年中國產業數字化增加值為28.8萬億元,占GDP比例為29.0%,服務業、工業數字經濟滲透率分別為37.8%、19.5%,產業數字化加上增長,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1]。

圖1 中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

圖2 三次產業數字經濟占比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價值為基礎、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為核心、數字化治理為保障的協同發展生態。數字化是以價值作為驅動,以為企業客戶、員工和利益相關方不斷創造價值為目的,對企業商業模式、運營流程和組織管理所進行的全方位數字變革,讓企業價值鏈的所有流程從物理形態進入到了一個數字時代。數字化不是一個新的IT項目或系統,數字化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一種新的運營方式。從社會和市場維度看,數字化是建立在生產工具與生產要素變革基礎上的一種社會行為。數字化賦能的核心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運用數字化技術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2]。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蒸汽時代”。19世紀后半期至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20世紀后半期,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的信息控制技術革命。2012年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3],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創造新產業新業態,如圖3所示。

圖3 工業革命歷程
工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4],使得產業變革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數字化技術在能源全產業鏈上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圖4所示。

圖4 產業與經濟革命
數字經濟代表未來經濟的發展方向,逐步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和企業競爭的關鍵領域,將對能源系統的運營模式、治理體系帶來挑戰。當前數字革命背景下,傳統能源的生產和服務方式將被極大改變,對電力生產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要求,促使數字要素化和數字產業化。
以綠色低碳為標志的新一輪能源革命正在全球蓬勃興起,電力消費逐步替換其他能源消費的發展趨勢,多能協同、就地分散、智能管控、清潔低碳已然成為能源趨勢,可再生能源與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融合、多元能源的有效互補和高效利用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帶來了創新機遇和巨大挑戰,發電企業將從規模擴張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5],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助力,構建多能互補的新型能源體系,催生新動能新業態。
數字化轉型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形成全新的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最終實現體驗提升、效率提升、效益提升和模式創新。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當中,細分客戶群,通過數字化技術,能夠增強銷售的能力,預測市場營銷,優化企業客戶處理流程,關注客戶的滿意度。通過數字化,讓信息會更加透明,內外部信息的交換更加快速,企業協同效率更加高效,溝通效率得到提升,最終實現核心運營能力的提升。
雖然企業已經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將重塑企業生態和競爭優勢,通過有效的數字化轉型,快速適應數字經濟新生態、新模式,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新共識,對企業的市場、業務運營、商業模式和長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但是企業數字化轉型必須進行技術和需求分析。
技術分析:數字化轉型的重點是在企業運營和管理每個環節,實現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理解數字化技術對原有業務的賦能方式和方法,將全新的數字化新生產要素的融合和價值充分發揮。要意識到物聯網已經進入平臺化發展階段,云計算已成為數字化轉型必備要求,大數據已經全面進入行業應用階段,移動互聯和業務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新起點[6],下一階段將迎來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爆發。
需求分析:數字化轉型在企業基本經歷了企業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初級階段,信息化管理能力已經具有一定的保障,在下一個數字化轉型階段必須聚焦在實現業務數字化的實施效果,深刻意識數字化營銷是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首選,客戶體驗是企業數字化的核心訴求,數字化運營是企業數字化薄弱環節,產品和服務是數字化轉型的新焦點。
企業數字化能力主要包含業務能力、平臺能力、數據能力、部署能力、數字化意識和安全防護能力,如圖5所示。從業務數字化需求出發,設計數字化頂層架構,服務聚焦建云、上云以及大數據與AI使能,服務生態以生態合作構建面向全行業全場景的服務產品,通過有效的數據分析支撐企業各種業務環節的決策,滿足企業更加廣泛的數字化轉型需求。

圖5 數字化轉型能力
如圖6所示,發電企業數字化轉型包含數字化保

圖6 數字化轉型架構體系
障、數字戰略、數字治理、數字營銷、數字業務、數字能源和數字化安全[7]。通過對戰略情報收集、數據分析與評估和區域管理策略制定,實現企業數字戰略制定。數字能源包含數字電廠、智慧園區、分布式能源、儲能及綜合能源服務等,通過促進各類生產資源的協同和可靠性管理,確保核心資產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強化制度貫徹,促進人、財、物的精準配置和高效流動。數字營銷以客戶為中心、進行市場信息分析、建立服務生態,以靈活的營銷機制實現企業效益提升[8]。數字治理以人才強信的策略,構建完整自主可控的IT團隊,確保信息化建設的有序性和可持續能力。數字化保障通過構建一個特有的黨建、紀檢、監察以及員工服務生態,提升使命感、歸屬感。數字化安全以數字化手段動態監管,確保網信安全、業務合規合法、生產質量有保障、環境健康。
發電企業數字化轉型主要方式:①生產智能化。利用“云大物移智鏈”等信息技術,推進智能生產和產業轉型升級,通過物聯網技術提升數據采集的范圍、密度和頻度,實現生產“數字化”,進一步實現“智能化”,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②服務生態化。以客戶業務為需求,通過能源消費和用能信息收集,為用戶提供智能調控策略、需求側響應、節能診斷和能源數據優化等服務,開展廣泛的跨業務聯系,打造生態合作氛圍,不斷推進數字化服務生態。③管理協同化。推進企業管理、業務系統、生產運營系統等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系統效率,實現業務管理流程的數字化,創造數字化帶來的效益價值。④決策數字化。充分利用業務運營診斷和大數據分析,通過異構計算、知識計算、可視化等方法,打造數據賦能系統和全方位的數據決策支持。構建自適應、自尋優的數字化決策能力,促進火電、風電、水電及綜合能源生產經營決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