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木子,劉春陽
(1.中交水運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7;2.寧波中交水運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浙江寧波 315100)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港口日益成為全球資源配置的樞紐,港口功能的升級帶動所在城市不斷融入到一個投資、貿易、生產、服務相交織的全球性網絡中。空間方面,港口演變進入高級階段,大港口不斷兼并整合周邊港口資源,呈現出港口專業化分工明顯、生產資源集聚化顯著、港城一體化不斷加強的特點。港城關系逐漸從過去的“以港建市”到“以港興市”再發展到現在的“以港強市”階段,本階段港城關系的突出特點為:臨港新城網絡化不斷加強,主城非貨運化功能逐步明顯,即逐漸發生港口更新現象。
“以港建市”階段,港口依靠運輸裝卸來集聚城市發展,港口周邊逐漸發展成為城市的核心區。“以港興市”階段,隨著港城的工業化發展,港口不斷通過新建碼頭增強規模優勢,臨港工業加速集聚發展,港口土地急劇擴張,港區以岸線為軸的帶狀發展特征顯著。并且隨著對外貿易快速發展,臨港物流業圍繞港區聚集,港城空間拓展方向主要體現為港進城讓。本節以青島港為例,重點分析青島港對青島市發展的影響。青島市自1980年以來,憑借港口的運輸及門戶功能,使經濟較快發展。青島港在集聚航運業和打造東北亞航運中心的同時,有力地支撐了城市主導產業的發展。
本文結合港口經濟貢獻投入產出模型[1]定量反映港口及相關產業間的依賴關系,具體將港口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分為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直接貢獻是指港口產業因完成其核心功能,發生港口活動而為港口企業自身創造的直接效益和價值。間接貢獻包括了后向乘數效益(港口增加產值導致其他部門的生產擴張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總和)和前向乘數效益(港口增加產值作為中間投入促進各部門擴大生產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總和)。
針對港口對GDP的影響,本文選取了《青島港總體規劃》(2010年)前后時間段的港口經濟指標,分別建立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測算模型并加以研究,最終得出港口的產出/投入的測算結果,見表1。

表1 青島港單位投入產出表
由表1得出港口對城市經濟呈現正向效應,但不同時期的作用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具體來看,1980~2010年港口單位投入產出值呈快速增長,2010年之后港口單位投入產出值增長趨緩、增速下降。同理測算出港口總產出對GDP的貢獻及每萬噸吞吐量對各經濟指標影響結果見表2。

表2 青島港單位投入產出表
以2015年為例,港口總產出對GDP總貢獻率為7.05%,其中間接貢獻所占比例為6.60%,直接經濟貢獻僅占0.45%,表明在港口對區域經濟貢獻中,港口自身經濟效益所占比重較小,遠低于其對其他產業貢獻程度,體現了港口強大資源配置能力和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
由表2得出1980~2010年,港口對GDP的貢獻比重逐漸提高,在2010年達到峰值8.07%,反映該階段港口對GDP起較大的推動作用。2010年后港口對GDP的貢獻逐漸下降,反映出在該階段城市經濟出現來新增長點,經濟拉動呈多元化特征,城市經濟對港口依賴下降。同時也體現出,港城制約現象逐漸顯現,港口需要更新以釋放港城關系的空間和活力,提升港口在港城經濟中的帶動作用。
膠州灣西岸及青島南部地區臨港工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黃島、海西灣和前灣港區的的發展和支撐。《青島港總體規劃》[2](以下稱《總規》)突出了港口帶動臨港工業發展的相關功能,其中規劃前灣港區“為黃島開發區產業發展服務,并全面開展港口綜合物流、專項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現代化服務功能”,黃島港區“為青島大煉油等大型臨港石化企業及腹地石化企業的發展提供運輸保障”,海西灣“逐步發展成我國主要的船舶產業基地之一”。三大港區的持續發展帶動了該區域臨港工業的快速發展,2005年膠州灣西岸以及黃島南部地區臨港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28%,2015年實現1122億元,上升至32%。目前,依托港口發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迅速增加,家電電子、機械裝備、汽車工業、船舶海工、石油化工等有關產業的產值占全市同行業比重顯著。而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更是達到17%。
隨著董家口港區的開發和老港區的功能調整全市產業結構得到了適應性的引導,產業布局也得到了調整及優化。為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及產業的轉型升級,《總規》對港區的功能做出了調整,規劃“老港區今后將以調整和改造為主,以現有設施的局部改造、整合、擴建為主;中港和小港在原有功能基礎上,進一步擴展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其旅游、客運服務的服務規模和層次,根據城市規劃設想,將依托中港、小港建設中央商務區。”通過對數據測算,自2010年以來,老港區的貨運功能逐步調減,重污染貨種逐步轉移,進一步緩解了港城矛盾。郵輪碼頭于2012年開工建設,至今郵輪碼頭已建成,周邊產業勢態良好。

圖1 老港區歷年分貨種吞吐量統計(單位:萬噸)
在引導產業優化布局方面,青島市意識到港城矛盾,為配合老港區功能的調整,前瞻性地于09年開工建設董家口港區。《總規》把董家口港區進一步明確為“服務腹地物資運輸和臨港產業開發的大型綜合性港區”。依托港口及后方產業區的開發建設,董家口港區在老城區重化工產業環保搬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青島堿液、海晶化工、青鋼等老企業先后實現從老城區搬遷至董家口臨港產業區,在引導產業轉移的同時,也實現了產業的升級換代。從實施的效果看,市區第二產業的比重已由2010年的26%下降至2015年的17%并保持平穩至2020年,效果顯著。見圖2。

圖2 青島市市區產業結構變化及趨勢圖
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港城之間的競合關系應該被科學研判,才能促進雙贏。本節仍以青島為例,隨著青島港重心的西移南拓,使得青島市城市空間結構由“環灣拓展”正式向“跨越式組團發展”轉變,,港口戰略的西移及跳出膠州灣開發董家口港區的舉措拉開了城市建設框架,帶動了青島城市組團式發展。
黃島和前灣港區的建設,帶動了青島市經濟重心向西海岸轉移,西海岸城區得到發展。2014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新區集聚了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中德生態園等5個國家級園區,形成了我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海洋新興產業集聚區。西海岸功能定位大幅提升,黃島區的城市形態也進入快速擴展蔓延階段。根據時空演變研究方法[4],結合《港口及臨港土地利用分類方法對比研究》[5]將臨港產業用地和城市生活用地合并為城市用地考量,即僅將總用地分為港口用地和城市用地,得到港城紋理,見圖3。其反映了2005年、2015年黃島區前灣港區和周邊城市用地拓展情況,在港口帶動下,城區大面積拓展,尤其北部靠近港區的產業功能和南部沿岸地區城市功能得到大幅擴展提升,為聚焦分析港城關系。

圖3 10年間青島主要港區和周邊城市用地拓展紋理圖
當港口發展一定階段后,港口與城市將進入一個互相制約的發展時期,對土地利用爭奪愈發嚴重,進而造成了圖3中老港區周邊的港口和城市用地的擠壓狀況,制約了二者未來的發展空間。所以2009年,青島市開始推動董家口港區和港城的建設,,董家港區將承接老港區的貨運功能轉移,也標志著新一輪的城市結構的跨越式轉變開啟。青島城市空間將由原來的環膠州灣拓展轉變為跨越式組團發展。
2006年《青島城市總體規劃》[3]確定“依托主城、擁灣發展、組團布局、軸向輻射”的空間發展戰略。而2011年版規劃則調整為“全域統籌、三城聯動、軸帶展開、生態間隔、組團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現狀城市已不是多組團格局初期的組團各自發展局面,隨著西海岸和董家口的逐漸成熟,青島將由單獨的組團向城區發展轉變,老港區貨運功能的轉移將騰退出了寶貴的岸線資源,港口更新也將為城市發展釋放空間和動能,進而為城市發展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
受惠于港口產業的帶動,在工業化、城市化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港市的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并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而城市將逐漸形成港口經濟以外新增長點,港口的吞吐量增長緩慢,對城市的相對貢獻度下降。港口需要轉型升級,功能上不斷適應城市產業體系的發展要求,逐步向集裝卸、物流、商貿、金融、客運、旅游于一身的綜合性港口發展。老港區不斷與城市功能融合,出現港口更新組織布局,并逐步向客運、旅游等城市等高端服務轉變;新港區則不斷拓展功能,重點與產業及城市協調發展,引導新型產業布局,改善城市產業結構。本節將以哈瓦那灣老碼頭改造為例進行分析。
規劃哈瓦那灣新港區為多貨種的專業化港區,并集聚相應的臨港工業區,港區和園區一體化同步規劃發展,對港口岸線和土地充分集約化利用。規劃哈瓦那灣中心城區老港在貨運功能轉移后,將主要承擔客運和旅游等功能,其岸線改造為生活、休閑和旅游功能,毗鄰區更新為總部經濟、研發、高端服務等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區,區位圖見圖4。

圖4 哈瓦那灣老碼頭區位圖
通過對客流數據的研判,哈瓦那灣區老碼頭未來不僅要滿足郵輪旅客的旅游需求,還要服務于非郵輪旅客,滿足其個性化需求。所以城市配套功能中應適當加入商務辦公、會展、交易、文化交流、健康養生等功能。
由3.1分析,老碼頭提升郵輪掛靠能力的改造,需要秉承保護老碼頭原有結構和建筑,不影響外部交通,不減少水域面積,在節省成本的同時還要兼顧商業綜合服務功能。
改造思路針對現有碼頭設計船型小、城市道路擁堵、碼頭功能單一等問題,規劃連接原有三個突堤,建成集大型郵輪掛靠、交通疏導和海洋休閑觀光三大功能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在三座突堤間水域建設新碼頭結構,形成新岸線,保證突堤不受力;在突堤根部建立連接橋,形成內部聯通路網,保證郵輪碼頭內外部交通循環順暢;突堤間形成非通航水域,擬建設海洋主題公園,形成休閑觀賞水域。面積約2萬m2。

圖5 碼頭結構平面布置示意圖
根據3.1分析,新碼頭規劃布置2個1萬GT、1個5萬GT的郵輪泊位,規劃岸線長度約705m,陸域面積約4.8萬m2。在三個碼頭建筑之間建設新建筑,將其連為一體,形成新的郵輪大廈。見圖6,最終呈現出了多功能郵輪碼頭區。

圖6 改造后的碼頭平面布置示意圖
本文結合青島和哈瓦那實例,針對新時期的港城關系和老碼頭改造升級措施進行了具體分析,得出了未來我國港城關系將面臨新的發展形勢,港城矛盾將日益凸顯,港口更新也將逐步深化開展。因此帶來的港口改造升級項目將會不斷涌現,由港口更新帶來的貨運碼頭改造客運碼頭的機會將增多。一般可將城區內老碼頭布局升級為郵輪/客運碼頭,并規劃為核心旅游服務區、國際會議展覽區、主題休閑娛樂區、文化藝術創新區、國際健康療養區、城市活力生活區等,通過深度融合城市發展,充分緩解港城矛盾,雙贏港城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