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立醫療(300633)9月27-9月29日的電話會議有逾200家機構參與,包括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睿遠基金等。調研中,機構關注貼息貸款政策對醫療器械行業以及開立醫療的影響、一次性內鏡、公司對今年及明年的業績指引、公司推出的光學放大和可變硬度內鏡會否集成到一個內鏡產品上等。
開立醫療表示,公司對于今年及明年的業績目標,仍舊維持超聲產品線收入穩定增長、內鏡設備收入較快增長的指引不變,能夠完成公司就是比較滿意的。另外,將光學放大和可變硬度功能集成到一起是很自然的臨床需求,特別是在下消化道疾病診療中的需求尤為迫切。公司今年已拿證的EC-550Z電子結腸鏡已經實現了將光學放大和可變硬度兩種功能集成在同一條鏡子上。目前EC-550Z已經在國內窗口醫院開展臨床試用,預計不用很久將進入市場銷售,高端產品的放量需要一定醞釀期。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國家衛健委開展財政貼息貸款更新改造醫療設備的通知》,對醫療機構設備購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貸款實施階段性鼓勵政策,中央財政貼息2.5個百分點,期限2年。受此消息影響,醫療板塊在節前的最后一周逆勢反彈,其中醫療器械方向最為強勢,單周上漲6.63%(同花順板塊指數)。
在調研中,開立醫療也被問到國務院近期發布的貼息貸款政策對醫療器械行業以及公司的影響。
開立醫療表示,醫療領域,該政策鼓勵醫療機構使用貸款采購醫療設備,對現有醫療設備進行補充或更新,將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增量訂單,形成明顯利好,公司將積極跟蹤各地醫療機構的采購需求,抓住市場機會。貼息貸款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行業發展,但是對行業和相關企業影響程度目前尚難以判斷,各區域及各層級醫療機構的采購需求、公司的市場覆蓋情況都存在差異,最終對公司業績的貢獻仍以實際落地訂單為準。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藍皮書》,2021年國內高端醫療設備行業,如軟鏡、硬鏡、CT、MRI、超聲、呼吸機和麻醉機等領域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如軟鏡國產化率僅為5%,進口替代空間廣闊。另一方面,國產龍頭企業正加速追趕同進口品牌產品之間的差距,如CT和MR領域的聯影醫療,超聲、呼吸機、麻醉機領域的邁瑞醫療以及軟鏡領域的開立醫療和澳華醫療等。
有調研機構提問:“公司推出的光學放大和可變硬度內鏡,會集成到一個內鏡產品上嗎?何時放量?”
開立醫療回應稱,將光學放大和可變硬度功能集成到一起是很自然的臨床需求,特別是在下消化道疾病診療中的需求尤為迫切。公司今年已拿證的EC-550Z電子結腸鏡已經實現了將光學放大和可變硬度兩種功能集成在同一條鏡子上。光學放大主要替代頭部鏡片組合控制,幫助醫生在光學放大觀察模式下進行病變分型,提高診斷準確率;可變硬度主要替換在鏡身上,幫助醫生通過改變鏡身硬度更好地適應不同病變個體差異,提高醫生使用電子結腸鏡診療時進退鏡的效率,并減輕病患痛苦。目前EC-550Z已經在國內窗口醫院開展臨床試用,預計不用很久將進入市場銷售。高端產品的放量需要一定醞釀期,能否放量,還是要看臨床醫生對公司產品是否認可。在進入市場后,公司產品也會根據臨床的反饋,不斷改善迭代,最終達到媲美進口品牌的水準。

關于公司對一次性內鏡的看法,開立醫療則表示,目前市場上做一次性鏡體的廠家比較多,公司也在關注,也在做相關的技術儲備和研發,但一次性鏡體的市場規模仍較小,在泌尿等特殊科室存在需求,尚未看到很明顯的放量趨勢,目前成本比較高,主要運用于高風險手術或高端客戶,短期內不是公司重點研發方向。另外,一次性內鏡的終端價格較高,在目前國內醫保資金趨緊的情況下,一次性內鏡在醫保覆蓋率、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等方面面臨較多考驗。
公司上半年銷售費用率增幅較小,銷售費用率明顯下降,有調研機構問到是否是因為受疫情影響,下半年銷售費用是否會大幅增加?
開立醫療回應,公司銷售費用中70%左右是人員薪酬支出,因此公司銷售費用的支出與銷售人員規模密切相關。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差旅費用有所減少,下半年如有所恢復,對銷售費用的整體影響仍不大。公司目前的銷售團隊規模已基本滿足現階段需要,短期內銷售人員數量不會有大的增加,以調結構、提升人員素質為主,因此近兩年內,公司銷售費費用的增長幅度將較為緩慢,隨著公司收入不斷增長,銷售費用率將保持穩中有降的趨勢。
另外,關于公司對今年及明年的業績指引,開立醫療表示,2022年初公司對全年業務的發展制定了目標,即超聲業務平穩增長、內鏡業務保持較高增速,從2022年上半年的數據看,公司超額完成了原定目標,驗證了公司年初制定的業務發展規劃。上半年業績的超額增長給全年任務完成奠定了比較好的基礎,下半年公司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銷售質量、加強渠道建設以及提高內部管理效率方面,為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積累力量。
因此,對于今年及明年的業績目標,公司仍舊維持超聲產品線收入穩定增長(每年15%左右的增速),內鏡設備收入較快增長(每年40%-50%的增速)的指引不變,能夠完成公司就是比較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