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11月24日至12月7日,南向資金波動下降,從成交額來看,滬港股通合計成交金額313.64億元,深港股通合計成交金額309.35億元。
港股通前十大活躍成交股包括碧桂園(02007)、快手-W(01024)、美團-W(03690)、中國移動(00941)、中國聯通(00762)、盈富基金(02800)、碧桂園服務(06098)、香港交易所(00388)、海昌海洋公園-新(02255)、九毛九(09922)。
資金凈買入最多的標的是碧桂園(02007),金額達9.49億元。11月以來,“第二支箭”“金融十六條”“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等利好政策的密集出臺,為市場注入了一股強心劑,11月24日,伴隨碧桂園獲得三大行綜合授信超過1500億元的消息傳出,公司債券價格也出現明顯回升。雖然大行綜合授信支持有助于緩解碧桂園資金壓力,但碧桂園的未來仍主要依賴房地產行業的回暖。

整體港股走勢上,分析機構認為,明年港股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均有階段性的行情,全年或將呈現“N”型或“M”型走勢,既可能有可觀漲幅,也要注意可能的波動。
根據國海證券測算,在樂觀、中性、保守的三種假設下,恒生指數2023年或將分別反彈32%、26%、21%,基于估值修復9%-13%,盈利修復11%-17%的假設基礎上,2023年港股上漲或將由估值和盈利共同驅動。
就2022年12月而言,因為2022年11月內地陸續出臺防疫優化政策和地產支持政策,疊加港股在大跌后處于低位且美聯儲加息已處在后半程,港股在底部震蕩反彈,但這只是序曲,2023年或將出現階段性的持續上漲。
在進入2023年之前,2022年12月仍然是值得珍惜的布局期,內地方面既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這樣的重大會議,也有歐美央行利率決議的落地,屆時投資者將在海外加息擔憂邊際緩解的基礎上,勾勒出2023年我國經濟政策基調,進入值得期待的2023年。
202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交易邏輯并不相同。該機構認為2023年上半年港股上漲的核心邏輯是美聯儲加息進入末期(大概率在一季度結束)的背景下,金融市場將持續交易國內抗疫措施優化帶來的經濟改善預期(需求側改善的邏輯源頭),除了與經濟相關度高的互聯網、一些周期行業以及能受益于beta的行業,以出行鏈為代表的消費和與防疫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值得特別重視。根據季節對疫情影響的歷史經驗,冬季以及春季是疫情高發期,穩增長與防疫情很可能同步進行,穩增長意味著以出行鏈為代表的消費改善邏輯最強,而病毒尚未徹底消除意味著生物醫藥行業的業績兌現邏輯的進一步強化。
在港股配置上,廣發證券還表示,要把握港股投資“三支箭”:“穩增長”政策加碼(地產龍頭適度信用下沉、地產銷售竣工鏈條)+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可選消費、服務業、醫療保健)+海外流動性緩和(平臺經濟),在短期漲幅較大后可以采取攻守兼備的配置策略。


具體有兩個方向:一是業績上調。歷次港股盈利預測上調的行業往后看在1-2階段之交多有超額收益。可關注板塊包含資訊科技(外賣、電商)、醫療保健(醫療服務、特效藥)、可選消費(黃金珠寶/服飾/免稅、啤酒/超市)。
二是高股息。以史為鑒,高股息策略,一方面其攻守兼備的屬性適合1-2階段過渡期——要么獲得超額收益,要么獲得穩健的絕對收益;另一方面,如果穩增長政策組合拳作為市場的驅動力,高股息風格也與傳統價值風格共振,可關注板塊包括能源、電信、金融、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