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楚電子(688188)是激光切割運控系統龍頭企業,盈利能力保持高位,在中低功率領域的國內市占率多年維持在60%以上;在高功率領域作為唯一打破國外壟斷的國產廠商,市占率從2018年的10%提升至2021年的22%。
過去5年中低功率市場經歷了高景氣度上行——2017-2021年,柏楚電子的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CAGR為44.4%、43.1%,業績長期高速增長。公司綜合毛利率、歸母凈利率分別長期保持75%、55%以上,盈利能力長期保持高位。柏楚電子主力產品為激光切割運控系統,同時縱橫延伸業務至智能切割頭、智能焊接機器人業務。從業務板塊來看,柏楚電子以中低功率運控為基本盤,其高功率運控、智能切割頭、智能焊接機器人有望成為三大增長曲線。
激光切割運控系統是“小而精”的格局最優環節。受益激光器降價需求持續快增。2013-2020年中低功率、高功率激光切割設備銷量CAGR分別為68.3%、44.3%,規模增長迅速。下游激光設備CR5為22%,市場較為分散,下游議價能力較弱。國產化、價格戰導致設備核心部件激光器持續降價,帶動下游激光設備降價、銷量提升,并引導運控系統需求提升。
根據國海證券分析師姚健測算,激光器降價影響下,預計2025年中低功率、高功率激光設備相對2020年的降價幅度分別為14.4%、12.9%,仍有較大的降價空間。運控系統為激光設備中“小而精”組成,價格平穩,中低功率CR3約90%,高功率外企份額中占比81%、柏楚占比17%,份額高度集中頭部,無價格戰;運控系統業務毛利率在80%左右,高于激光器、激光設備,為激光切割產業鏈中毛利率水平最高環節。根據我們測算,預計2025年中低功率、高功率激光切割運控系統市場規模分別為11.99億元、26.01億元,運控系統總規模為38億元,對比2022年提升空間約94.1%。
柏楚電子的高功率業務受益于市場高增與國產替代的雙重邏輯。激光切割的滲透率在2020年也僅有12%,滲透空間仍然較大,同時高功率激光器的加工效率和毛利率“雙高”,拉動激光器向高功率發展。
因此,高功率市場空間比中低功率更大,終端需求拉動景氣度上行,未來三年將保持高速增長。我們預計2025年高功率運控系統市場規模達27.7億元,3年CAGR為28.7%。并且,公司的高功率運控系統和倍福、PA相比,具有相近的技術水平和更低的價格,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此外可以觀察擴產智能切割頭業務,該業務有望與公司高功率系統配套放量,打造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公司高功率系統市占率已達到22%,但對應的高功率切割頭市場仍然主要由國外廠商占據。由于兩者無法完美適配,通常會降低切割效率甚至造成機器損毀。公司自產的切割頭主要與自有高功率系統配套銷售,解決行業痛點,目前小幅試產已受到下游很好的反饋,未來大概率受到公司高功率系統業務的拉動,實現放量。
另外,公司進軍智能焊接機器人藍海,發展空間巨大。焊接屬于切割的下游工序,智能焊接機器人控制技術與公司工業控制技術儲備高度相關,公司是第一位開發出鋼結構智能焊接機器人的玩家。鋼結構焊工短缺且用人成本高,使用智能焊接能緩解用工難+降本增效,市場需求很大。公司的智能焊接機器人為免示教,無需人工干預,下游客戶接受度高。
柏楚電子的核心競爭優勢包括:中低、高功率系統雙向發力,縱橫延伸構建新驅動力。
首先,中低功率領域,根據測算,2019、2020年公司市占率約為62.9%、70.4%,已占據龍頭地位;定價能力對比同業較強,降價壓力較小。
其次,高功率領域,公司已于全流程達到技術要求,產品對比外廠性價比較高,主打高功率的總線系統業務已進入放量階段。
另外,公司縱向延伸智能切割頭業務,覆蓋三大部件中格局較好的兩個,當前切割頭領域國外廠商優勢明顯,國產替代潛力待挖掘;根據國海證券分析師姚健測算,2025年智能切割頭市場規模將達到24.79億元,對比2022年提升空間約2.94倍;公司擴產計劃已覆蓋全功率段產品,且產品具備較高性價比。

此外,公司橫向延伸業務至智能焊接機器人及配套系統,下游鋼結構產值2016-2020年CAGR14.3%,下游市場持續擴容,智能焊接高度契合鋼構焊接非標件屬性,且能填補焊工供給缺口。根據測算,2025年鋼構智能焊接機器人市場規模為60.79億元,對比2022年提升空間約78.9%。智能機器人底層技術于激光切割類似,技術可遷移,研發基石已具備。
最后,我們在思考公司業績數據時,可以結合其股權激勵的方案進行。此前,公司的股權激勵落地,推動公司中長期發展。10月27日公司發布股權激勵草案,擬授予限制性股票219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1.50%。公司首次授予175.2萬股,首次激勵人數達102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6.72%,激勵對象包括業務骨干等一線人員,不包括公司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
業績考核方面,分為公司和個人層面業績考核。公司層面考核指標為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增長率,業績考核目標分為A/B/C,以目標A為例,首次授予以2022年度營業收入/凈利潤為基數,2023/2024/2025營業收入或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50%/100%/150%。股權激勵的落地實施,將有力推動公司中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