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劇烈的供給側出清,特別是民營房企資金鏈吃緊暴雷不斷,房地產行業是股債雙殺。房地產行業是長周期行業,之前近二十年時間,房價暴漲,房價永遠漲幾乎成了老百姓的一種信仰,這兩年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無論是“三道紅線”還是清理和規范涉房非標融資,都讓高杠桿房地產企業現金流出現枯竭,造成多數房企被迫縮表、去杠桿。目前階段性看好房地產股可能很多投資者不認同,但筆者認為現在市場對房地產股的估值是極度悲觀的,隨著房地產政策的松綁,房地產股存在超跌反彈的機會。
房地產行業是一個十萬億級的行業,以行業規模論應該是第一大行業,同時房地產行業影響的上下游產業鏈很長,所以房地產對GDP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可能有30%。2021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大概是18億平方米,今年1-9月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0.14億平方米,房地產行業長期取決于人口,從中長期來看,房地產的銷售量處于下跌趨勢應該是大概率的,但房地產的銷售量的絕對數量未來幾年應該還是在10億平米以上。房地產的需求端雖然在收縮,但相對供給端的急劇收縮,供需可能階段性出現逆轉。
從“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這一指標上看,今年1-9月為645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簡單推算今年拿地面積會低于9000萬平方米,這一數據不僅低過上一輪2014年周期底部,也低過2008年周期底部,所以說房地產供給側的收縮是史無前例的。從龍頭房地產公司的銷售數據來看,2022年1-9月份,碧桂園銷售額3543億元排名第一,同比下降42.6%;保利地產以3202億的銷售額排名第二,同比下降21.7%;萬科以3126億銷售額排名第三,同比下降35%。更不用說跌出榜單的恒大,以及銷售額下降70%的融創、世茂等,所以房地產經歷的不是一般的冬天,是超級寒冬。
當然今年以來,支持民營房企債券融資的力度持續加碼,通過支持房地產企業發行并購債、申請并購貸款、設立保交樓專項借款等多種方式,支持民營房企融資的政策密集出臺。房貸的利率也在逐級下調,同時限購政策各地也在陸續松綁,可以看出無論是供給端,還是需求端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有助于穩定房地產的預期,當然銷售端的回暖還需時日。
由于對房地產行業的極度悲觀,房地產公司的股票普遍暴跌,跌90%以上的也不鮮見,估值更是不斷刷新歷史新低,民營房地產公司發行的債券大幅跌破面值的比比皆是。
具體到投資的標的上,現階段最推薦的肯定是龍頭的央企和國企地產公司,在這個階段央企和國企的地產公司市占率會提升,同時由于這類企業在融資時具備優勢,所以在這一輪行業供給側出清的過程中是相對受益的,當然資本市場也很敏銳的觀察到了這一點,央企龍頭保利地產甚至前一段時間股價創出歷史新高。對于房地產股筆者認為目前可以做做超跌反彈的機會,優選央企和國企的龍頭地產公司,至于更遠一點的,還是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