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對面前正在運行的牛股視而不見,反而埋頭努力去找其它大牛股。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看得見的牛股漲幅已經很大了,大家都害怕風險。然而,我們必須深度思考一個問題:風險的源頭來自哪里?
風險的源頭來自“方向”。做多賺錢,怕的是方向往下;做空賺錢,怕的是方向往上。因此風險的源頭來自方向,而并非幅度。漲幅只是相對上漲前價格絕對值的上升幅度大小,并不代表風險,而是代表持有者的利潤空間。
在股價不斷上升過程中,投資者的大腦一直在不斷給自己發出風險提示——漲幅越大風險越高,如同風險好像是因為股價上漲才產生似的。在橫盤時,若是方向往下,同樣產生風險,因此千萬不要認為只有價格大漲才有風險。
那么,價格上升幅度越大、風險就越大的思維對嗎?要論述這個問題有點復雜。
第一,從價值投資看,價格上升幅度越大就越偏離內在價值,風險越大,這完全正確。第二,從投機看,價格上升幅度越大,前期籌碼利潤就越高,一旦行情結束拋盤洶涌,風險越大,這也正確。第三,價格上升幅度越大,后期參與者不斷減少,越往上風險越大,這也正確。
既然都正確的話,有什么是不正確的,或是一般人沒有看見的?
應該說,泡沫破裂了自然是風險,而破裂之前的整個制造泡沫的過程則是機會。你既要知道泡沫破裂的風險,但也要知道制造泡沫的過程中的機會。制造泡沫的過程才是吃飯時段,只將目光對準泡沫破裂后的風險是有害的。
風險的源頭來自“方向”。做多怕的是方向往下,無論一個股票價格漲幅達到50%、200%、又或者是300%,這都不是風險。風險的源頭是方向發生轉折,上漲結束轉勢往下。找牛股騎牛股決不能害怕已經漲起來的,特別是已經確認為龍頭的個股。判斷這些品種的方向往上沒有問題,就要敢于參與。在向上走勢明朗時,專注力放在選擇介入點上,上車后將專注力放在持股和防范方向發生轉折的觀察上。當價格出現或者已經發生轉折時,集中精力在賣出兌現或控制風險上。每一階段的注意點都各有不同,如果老是杞人憂天,則難成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