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面戰旗紅》之“劉老莊連”"/>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百面戰旗紅》創作組
劉老莊連
1943年3月
新四軍3師7旅
前身為1938年11月江蘇豐縣第4區組建的一支地方武裝;1939年10月,改編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1大隊3營10連;1940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5縱隊1支隊1團3營10連;10月下旬,改為八路軍115師教導1旅1團3營10連;1941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7旅19團2營4連;1946年10月,整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16師46團2營4連;1948年11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127師379團2營4連;1961年8月,改為廣州軍區直屬獨立第127師379團2營4連;1968年重建第43軍時,為第127師379團2營4連;1985年8月,改編為第54集團軍第127師379團2營4連;現為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某合成旅合成2營4連。
生命不息、戰斗不止
蘇北淮安,有個叫劉老莊的地方,一座靜謐肅穆的烈士陵園里,安息著82位新四軍指戰員的英靈,他們來自同一個連隊。在1943年那場與日偽軍突如其來的遭遇戰中,他們奮起抗敵,頑強堅守到最后一刻,直至打到最后一人、最后一粒子彈,終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殉國!一人之勇,謂之“孤膽”;眾人之勇,稱之“群英”?!肮履憽辈灰祝叭河ⅰ备y。八十二勇士同壕而戰,同日殉國,同穴而葬,同旗映耀,無一茍且。生為猛士,死亦英雄。中華大地唯此一例,世界戰史絕無僅有。
在烈士陵園門柱上,赫然鐫刻著時任蘇皖邊區政府主席李一氓手書的一副挽聯:由陜西到蘇北,敵后英名傳八路;從拂曉到黃昏,全連苦戰殉劉莊。精準呈現了這支英雄連隊走過的戰斗歷程及其與日寇玉石俱焚的死戰過程。
烈士陵園的紀念館內,陳列著一支被戰火焚燒得嚴重扭曲已成弓形的步槍,似乎在向人們默默訴說著當年那場令山河失色的悲壯戰事。1943年,華中抗戰進入最困難時期,侵華日軍第17師團偵知我淮海區黨政軍領導機關在淮陰六塘河北岸,即在3月中旬出動重兵對蘇北淮海、鹽阜區頻繁“掃蕩”,一路燒殺奸淫,我軍民處境十分險惡。伴隨著講解員含淚的解說,那個硝煙彌漫的血色黃昏在人們的視線里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1943年3月17日深夜,駐扎淮安的新四軍3師7旅19團團部氣氛緊張。通訊員小胡被從夢中叫醒,見胡炳云團長一臉嚴肅,便知情況緊急!胡炳云交代:“把這封信火速送到古寨南邊劉老莊的2營4連。鬼子正經寶應涇河鎮向北出擊,進行梳篦‘掃蕩’,叫他們趕快‘跳出圈子’!”小胡臨出發時,老紅軍還拉著川腔不放心地再次叮囑:“信一定要送到,否則砍你的腦殼!”小胡深知責任重大,一個立正敬禮,疾速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天蒙蒙亮時,小胡費盡周折總算摸到了4連連部。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這會兒也已經起身,神色緊張嚴肅,正在召集連隊人員。其實他們一直都在與鬼子周旋,隊伍走了一晚上,后半夜才進入劉老莊村西宿營,疲倦不堪的戰士倒頭便睡。沒多久,帶哨班長就匆匆跑來,喊醒了連長白思才,報告說老百姓在“跑反”,鬼子已經到了前面五里地的地方了。于是全連又迅速收拾裝具準備戰斗。連長顧不上多言,快速瀏覽一遍小胡手中的信,簽上了個“知”字,猛一擺手。小胡知道情況緊急,轉身便跑步離開4連?;爻讨?,隱約看到百姓在田野中慌亂跑著,有的拉著牲口,有的帶著包袱,有的抱著小孩,倉倉皇皇、蹣蹣跚跚。不久,敵人的槍聲就在不遠處響了起來,一陣緊似一陣。

臨近團部的河灘上,胡炳云急得滿頭是汗,正眼巴巴等著回信。遠遠見到小胡身影,大步迎了上去。當看到信上的“知”字后,懸著的心才放下一點,但依然嘟囔道:“砍腦殼的,槍打得這么緊,4連能不能‘跳出來’?”
胡炳云的擔憂不幸成真,4連最終除了副指導員左書明挑著伙食擔子、帶著幾個傷員和小戰士先行一步外,其余82名指戰員全部陷入日偽軍的重圍……
通過陵園紀念碑上李一氓主席撰寫的碑文,連同后人從不同角度的追憶和補遺,大致勾勒出了這場血拼的輪廓……
這是何等力量懸殊的殊死惡戰啊!3月18日拂曉,日軍17師團54聯隊的3個步兵大隊、1個騎兵大隊及偽軍共3800余人從淮陰城開出,配有野炮中隊、重機槍中隊和步炮小隊,過了老黃河、鹽河,梳子般向劉老莊“掃蕩”過來,企圖突然合圍淮海地區黨政領導機關,并尋殲新四軍主力部隊。剛剛宿營在劉老莊的4連應急處置,迅速跳出了莊子,進入一條2米寬、1人多深、向西蜿蜒伸展的交通溝,伏在溝崖上開火阻擊敵人。他們一次又一次打退了30余倍于己之敵的瘋狂進攻,為人民群眾和其他連隊安全轉移爭取了時間。最后時刻,身負重傷的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組織全連僅剩的20多人,燒毀地圖、文件,端起刺刀,一起撲向敵群……當戰場完全寂靜下來,心有余悸的日軍官兵,才小心翼翼地走近那條支離破碎的交通溝。只見中國勇士血灑疆場,手中的步槍、機槍,全部被砸斷、炸碎,彈藥射盡,手榴彈擲光……讓本想撈點“戰利品”的日寇指揮官平島周平聯隊長目瞪口呆,除了自己100多具尸體和200多名倒地呻吟的傷兵外一無所獲。這就是英勇的4連官兵:生前,令日軍膽寒;死后,仍令日軍惶恐!
這是何等驚天地、泣鬼神的頑強抵抗??!一馬平川的平原上,沒有工事,沒有樹木,甚至沒有墳堆,唯一能夠隱蔽的交通溝偏又是“斷頭”,這就意味著阻擊很難打,突圍的路也被堵死了!面對裝備精良的日偽軍,在沒有友鄰部隊配合的情況下,4連僅憑一己之力孤軍作戰,硬是堅守了12小時。在彈盡糧絕情況下,1排排長、老紅軍尉慶忠主動帶人冒著槍林彈雨到鬼子的尸體上搶回了一批彈藥,自己卻不幸中彈犧牲。從拂曉到黃昏,日軍連續5次沖鋒未果,派出一個叫申得瑞的漢奸翻譯官喊話勸降也無效,于是惱羞成怒,改變戰術,集中所有的野炮、小炮、擲彈筒……發瘋似的向4連陣地傾瀉炮彈,以致日本《步兵第五十四聯隊史》中還做出了“嚴重浪費彈藥”的檢討。之后,敵騎兵又發起了沖擊。一時間,彈如雨下,鐵蹄踐踏,煙塵滾滾,大地顫抖,血流成河,卻阻止不了4連的反擊。據日本這部戰史首次透露,指揮沖鋒的日軍9中隊隊長船越正大尉,就是在揮刀沖進交通溝時被4連擊傷斃命的。
這是何等視死如歸、氣壯山河的勇敢軍隊??!明明知道沒有勝算,明明知道只能“絕望地犧牲下去,亦英勇地犧牲下去”。在交通溝中和日軍拼刺刀,無一人退縮,無一人茍且。抵抗,抵抗,頑強抵抗到最后的犧牲。戰斗結束后,烈士的遺容、身姿仍然令敵人膽戰心驚:八十二勇士有的怒目圓睜,俯臥在戰壕邊;有的緊握槍刺,弓著前腿靠在大樹旁;有的雙手狠狠掐住敵人的脖子;有的死死咬住敵人的耳朵……一個個栩栩如生,依然保持著搏斗的姿態??慈ゾ拖裆ǜ褚粯樱牬笾劬?,緊握著拳頭,好像如果有人說一聲“敵人又上啦”!他們便會一躍而起,齊聲吶喊:“我們來了,殺呀……”
這是何等痛徹骨髓、難以釋懷的巨大悲慟啊!敵人撤走后,硝煙未散,寒星慘淡,劉老莊的鄉親立即從四面八方涌來,淮陰縣張集區區長周文科和民兵隊長周文忠兄弟也第一時間趕到。地方干部和鄉親們流著淚分開戰士們與敵人緊摳在一起的手,收斂烈士的遺骸。沒有裹尸布,他們拿出了家里的被子和土布,每埋一名,就在小碗里放上一顆玉米粒,最后碗滿了,共有82粒。意外的是,死人堆里忽然傳出一絲動靜,大家七手八腳從血泊里扒出一位身負重傷的戰士,他胸前有3個槍眼,右臂斷了,身上有十幾處刺刀傷痕,特別是腹部一處刀傷差點被戳穿。滿身血肉模糊,鮮血汩汩流淌,身下土地都被染紅了,只是脈搏還在微弱跳動。周文忠和鄉親們異常驚喜,馬上用擔架把戰士搶救下來。當他慢慢清醒過來后,奇跡般認出了人:“你,你是周二虎”,并斷斷續續地講述了一天的戰斗經過。他叫田執信,是4連的一名普通戰士,4連本是要突圍的,但敵人太多,密密麻麻地圍了上來,為了爭取時間,就一直與敵人拼死纏斗,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頑強擋住了兇惡的敵人。最終,這位傳遞了戰斗信息的年輕戰士因傷勢過重、流血過多再次昏迷,只比他的戰友們晚走了幾個時辰……泣不成聲的鄉親們掩埋了子弟兵的遺體,堆起一座三丈高的土墓。

八十二烈士陵園
遺憾的是,因連隊人員全部犧牲,文件在戰斗中銷毀,至今未能完全查清82位烈士的英名。剛開始僅記錄了17人,后經多年查找,增加到24人。他們是: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云鵬,副連長石學富,文化教員孫尊明,排長尉慶忠、蔣員連、劉登甫、高立凡、王世祥、李道合、馬漢良,班長劉忠勝、王洪運、嵇志田、王中良、高立元,文書羅橋,衛生員楊林標,戰士王步珠、田執信、趙德勝、楊寶和、王玉立、翁立法。
烈士的血不能白流,戰斗還要繼續。4連全連陣亡的消息傳來,當地軍民義憤填膺。19團2營當天即在團政治處主任石瑛、2營教導員丁輝、副營長馬應健、副教導員李心從等帶領下返回作戰區,并于3月20日再進劉老莊,堅持敵后斗爭。同時,4連的英勇事跡也不脛而走,迅速化為鼓舞當地軍民與日寇殊死斗爭的精神力量。
朱德總司令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寫道:“全連82人全部殉國的淮北劉老莊戰斗……是我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毙滤能姶婇L陳毅盛贊八十二烈士浴血劉老莊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并于《新四軍在華中》一文中表彰:“烈士們殉國犧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示范而勵來茲。”時任新四軍3師師長黃克誠為八十二烈士題詞:“英勇戰斗,壯烈犧牲,軍人模范,民族光榮?!本瓦B偽軍中也傳出一個消息:日軍聯隊長平島周平也被4連壯烈殉國的英雄氣勢所震懾,以致對新四軍的犧牲精神深感敬佩。
英雄連隊的出現,雖與這次偶然的殘酷戰斗相關,卻有其更為深刻的必然。時任團長的胡炳云將軍后來寫了《哭老戰友——紀念劉老莊八十二烈士殉國50周年》一文,讓我們更多了解了這支英雄連隊“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的精神根脈。
首先,這支英雄連隊的出身不一般。它從蘇魯豫地區的游擊隊上升到新四軍主力以來,在19團這個由南昌起義時的教導團、長征時的紅1軍團紅4團、抗戰初期八路軍115師685團改編過來的新四軍主力團的大熔爐中迅速成長,歷經無數次戰斗洗禮,已鍛造成一支信仰堅定、訓練有素、經驗豐富、敢打硬仗的鋼鐵連隊,身上熏染了“鐵軍”的作風。在戰斗最激烈的時刻,指導員李云鵬也和平常一樣的沉著堅定,放開嗓子揮起拳頭大喊:“我們是新四軍,是民族英雄,有紅軍的老傳統,有光榮的斗爭歷史!同志們,鬼子是我們中國人的死敵,我們要堅決打到底!寧愿犧牲不繳槍!”
其次,這支英雄連隊的指揮員歷經千錘百煉。24歲陜西籍連長白思才,16歲參加紅軍,經歷過平型關大戰,先后任班長、排長、團部作戰參謀,屢建戰功。為了加強連隊領導,被派到4連任連長,他打過很多漂亮仗,其中,不乏以少勝多的硬仗。指導員李云鵬18歲時抱著一顆赤誠的救國之心投身抗日救國斗爭,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先后擔任部隊的宣傳員、文化教員、團政治處干事、連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等職,從一名普通戰士成長為文武雙全的政治工作者。連長、指導員,既是連隊的領軍先鋒,又是連隊的靈魂人物。戰斗白熱化時,炮彈炸傷了連長白思才的右手,指導員李云鵬也頭部負傷,滿身血跡,但他們蘇醒后,立刻穿梭于戰壕內,鼓舞士氣,指揮戰斗。在最后關頭,李云鵬半昏迷狀態還在起草戰斗報告,真實敘述全連戰斗過程,請求批準火線接納新黨員,并在報告上莊重簽上自己的名字,嘴角和眉宇間露出笑容,喃喃地要求別管他,鼓勵大家繼續戰斗。
再次,強將手下無弱兵。過硬的連隊干部帶出了一支過硬的連隊。惡戰中,全連戰士個個沖鋒陷陣,人人視死如歸,僅僅憑借一段不長的交通溝組織防御,經受了雨點般炮彈的襲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頂上去,前仆后繼,頑強抵抗……直到82條鮮活的生命化作燃燒的火炬,讓敵人棄下了一地“黃色軍服包裹的法西斯腐臭的瘟尸”。正如當時一篇報紙社評所言:“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著死,搶著死,因為大家有絕對的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的獨立自由,并且確有把握,一定達到?!?/p>
最后,他們有著與眾不同的靈魂。優良傳統、優秀干部、優質戰士在新四軍部隊的集中涌現,有其內在的原因。作為人民子弟兵,他們對日寇恨入骨髓,對人民愛如父母?!翱谷站葒?,無懼捐軀”,已成為這支“不屈、不撓、不止的抵抗力量”的信仰之源。惡戰中,4連本來可以退守劉老莊,憑借莊里房屋、石墻等有利地形作掩護,與敵搏斗。但是白思才、李云鵬考慮,莊里還有沒撤出的群眾,為了減少鄉親們的損失,他們寧可在交通溝里組織防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抉擇?陵園紀念館陳列的李云鵬一封令人泫然泣下的家書給出了答案:“兒在心目中最掛念者,以(是)我年老慈悲之祖母?!L息波靜,凱旋而歸,全家團聚,以報此恩。”自古忠孝難兩全,李云鵬們把對長輩的“孝”,全部化作了對人民的“忠”,為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平安團聚,他們慷慨赴死,以死為榮。
人民軍隊愛人民,人民軍隊人民愛。4連全連陣亡后三日內,當地人民即為八十二烈士舉行忠骸公葬,謁者無不低徊流涕。第三年春天,淮陰人民在劉老莊那段交通溝旁建起了一座烈土陵園。在陵園的中心,高高地堆起了奉安八十二烈士的山陵。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跡迅速在中華大地流傳。新四軍3師7旅19團2營4連也就地重建,并專門從淮漣地方部隊中抽調了82名同志補入該連,將其命名為“劉老莊連”,使以“生命不息、戰斗不止”為連魂的4連得以浴火重生。此后,該連每年都要從劉老莊(后擴展到整個淮安地區)征兵,讓英雄土地上的英雄精神代代相傳。
令人切齒的是,1946年9月,國民黨軍占領了淮陰,竟冒天下之大不韙,將82位抗日忠魂的陵墓毀于一旦,引起人神共憤。1947年5月20日,淮陰人民以“淮陰各界聯合會”名義致電轉戰東北戰場的黃克誠將軍。電文說:“本縣人民為之(八十二烈士)修建碑亭陵墓,表示對民族英雄之崇高敬意,使之永垂不朽。豈料竟在5月16日被國民黨軍強行平毀挖掘。本縣人民目睹抗日烈士遭此侮辱,莫不義憤填膺,除堅持游擊、配合正面戰場作戰外,并盼將軍所部更大量殲滅蔣軍,為八十二烈士報仇,伸張民族正義?!?/p>
得知國民黨軍炸毀烈士陵墓、傷辱抗日英雄,由新四軍3師7旅改稱的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16師,指戰員個個義憤填膺,紛紛表示要繼承先烈遺志,大量殲滅國民黨軍,為八十二烈士復仇。遼沈戰役第二階段作戰中,16師及“劉老莊連”將士奉命堵截廖耀湘兵團東逃沈陽退路,打得英勇壯烈,受到東北野戰軍首長電令嘉獎。1948年11月,16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43軍127師,“劉老莊連”為379團2營4連。作為鐵軍傳人的127師隨即揮師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再次勝利回到劉老莊,為八十二烈士帶來了全國即將解放的好消息。接著,他們渡過長江,一路南下打到海南島……兌現了對淮陰各界人民的莊嚴承諾,為八十二烈士報了仇、雪了恨。
新中國成立后,“劉老莊連”再接再厲,又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參加了搶險救災,參加了涉外演習、聯合軍演和蘇丹維和……始終不辱使命,保持英雄本色,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作戰任務。
1955年,淮安當地重新修建了八十二烈士陵園,以后又經逐年立碑建館,現已蔚為大觀,表達了人民對烈士的尊崇之情。每年清明,憑吊緬懷者絡繹不絕。更令人欣慰的是,2011年3月,當地軍民專門啟動了“只為烈士不再無名——尋找‘劉老莊連’無名烈士”大型活動。尋訪組沿著“劉老莊連”當年的戰斗路線,行程15000余公里,走訪相關人士約330人次,大量查找檔案資料,最終又找到了9位英雄,他們是司務長胡志法,班長袁培臣、宋迎春,戰士劉守業、蒯德山、張立倫、靳憲珠、翁兆法、任國監,并為9名烈士舉行了隆重的姓名揭幕儀式。目前,尋找八十二烈士的活動仍在進行中,又有6位待確認。英雄獻身于人民,人民忘不了英雄。劉老莊人盼望英雄都能早日回家……
光陰荏苒,斗轉星移。當年領導過“劉老莊連”的團長胡炳云將軍,一直無法忘懷那段烽火連天的戰斗歲月,無法忘懷與他朝夕相處的戰友。60余年來,那82條鮮活的生命時時在眼前閃現。1996年,胡將軍病逝前留下遺囑:一不回四川老家,二不去北京八寶山,一定要把遺骨葬在淮安烈士陵園,與4連全體戰友共枕長眠。如今,胡將軍夙愿以償,將軍墓就在八十二烈士墓的前方。每日清晨,旭日噴薄,人們都仿佛能聽到在另一個世界吹響的集結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