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勇俊 葛燕
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為城市品牌,統籌推進詩路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錢塘江詩路源發地、精華地、標桿地,生動述說了有詩有禮的衢州故事
錢塘江源頭,浙南這一方土地,自東漢始便有了關于“衢”的歷史。6000多年的文明史、1800多年的建城史,衢州如一顆耀眼的“明珠”,積淀了深厚的歷史文化。作為錢塘江詩路文化帶的源頭,衢州不僅肩負著建好錢塘江詩路、打造“詩畫浙江”大花園最美核心區的重任,也承載著推動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向中西部臨省拓展的使命。近年來,衢州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禮”為城市品牌,統籌推進詩路文化帶建設,精心打造錢塘江詩路源發地、精華地、標桿地,生動講述了有詩有禮的衢州故事。
衢州緊扣鄉村振興示范帶、未來社區先行地、幸福產業大平臺和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發展定位,高標準高水平謀劃,致力于打造最具活力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和世界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
衢州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主要是衢江、常山港、馬金溪、江山港等為主軸的Y型區域,總長度228公里,總面積約720平方公里,沿江涉及鄉鎮約30個,集聚了全市約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全域一體式謀劃建設是其內在要求。衢州緊扣鄉村振興示范帶、未來社區先行地、幸福產業大平臺和改革創新試驗區的發展定位,高標準高水平謀劃,致力于打造最具活力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和世界一流生態旅游目的地。
多規融合強引領。緊緊圍繞《浙江省詩路文化發展規劃》《錢塘江詩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編制《衢州市錢塘江詩路文化旅游帶規劃》《“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概念性規劃》《“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管控導則》《“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產業發展規劃》《“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市級示范段26公里景區化改造控制性規劃》《“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市級示范段6公里啟動區詳細規劃》等系列規劃,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統籌協調實現多規融合引領詩路建設的發展格局。
項目支撐強示范。堅持項目為王,發揮重大項目支撐與示范帶動作用。謀劃實施一批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建設項目,如衢州歷史街區風貌銜接工程、鹿鳴山文化院街、奧陶紀景區、靈鷲山旅游度假區等項目,以有效投資支撐規劃落地落實。同時,發揮文旅融合特色優勢,推進建設了大蔭山飛越叢林探險樂園、夢回唐朝國風溯唐康養文旅度假區、中國運動汽車城、飛鴻神網谷等一批大型文旅體融合項目。以國家森林運動小鎮為引爆點,全面激活美麗經濟幸福產業新動能。
聯盟發展強保障。借力聯盟也是衢州全域一體發展的有效舉措。主動聯合黃山、南平、上饒三市,合作共建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盟花園”,作為建設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的先行區、啟動區、核心區,成為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向內陸延伸的“橋頭堡”。四市聯合啟動編制了《浙皖閩贛(衢黃南饒)“聯盟花園”旅游交通概念性規劃》《“聯盟花園”打造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實施方案》等,力爭把“聯盟花園”打造成為跨省域旅游協作的先行區、美麗經濟幸福產業的集聚區、美麗中國“兩山”轉化的窗口區,成為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群和世界級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


“東南闕里,南孔圣地”。南孔是一段歷史,更是滲透到每一個衢州人心間的精神符號。南孔文化中的儒學文化及禮樂思想對衢州地方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直接促成了衢州文化的“開放、包容、多元、和諧”,是衢州的人文之源。如今,“南孔圣地·衢州有禮”不僅成為衢州的城市品牌,更成為這座城市對自然有禮、對社會有禮、對歷史有禮的不懈追求。
對自然有禮。衢州作為大花園核心區,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尤為突出,成為了全省綠色發展的典范。大力推進美麗衢州建設,為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標桿。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出臺實施江河流域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全力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實施四大森林、五彩衢州、“一村萬樹”等森林衢州建設重大項目。積極推進綠道建設,力促實現省級綠道主線貫通。
對社會有禮。圍繞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四省邊際中心城市建設,將城市品牌打造工作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中國營商環境最優城市、中國基層治理最優城市建設深度融合。融入城市環境,明確城市品牌元素使用規范,并在各領域廣泛應用。打造“有禮”地標空間體系,全市范圍內統一設置標識21萬余處。融入市民素質培育,出臺《衢州有禮市民公約》《衢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構建“有禮指數”測評體系,將“有禮”具化為“使用公筷公勺”“行作揖禮”等“八個一”有禮系列行動,推動全社會形成“有禮”風尚。推動“千村修約”,將“行作揖禮”等有禮行為修入了1589個行政村、社區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將“禮治”理念融入基層治理。融入營商環境,推動有禮服務規范化,使“有禮”成為營商環境的核心元素,塑造政策優惠、政府高效、服務親民的城市軟環境。
“南孔圣地·衢州有禮”不僅成為衢州的城市品牌,更成為這座城市對自然有禮、對社會有禮、對歷史有禮的不懈追求。
對歷史有禮。持續推動南孔文化復興。聚焦“挖掘”,成立衢州南孔文化發展中心,深入開展研究;每年9月舉辦祭孔大典,集中開展南孔文化季系列活動,舉辦“南孔文化研討會”等高峰論壇;聚焦“弘揚”,舉辦“有禮大講堂”“南孔大講堂”等高端專家講座、打造南孔文化國際研學基地。推動南北孔子文化交流,推動多領域的文化交流合作。不斷強化規劃引領和立法保護,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立法工作,全面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街區保護規劃修編。積極推進南孔古城千萬級景區建設,編制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北門街區保護規劃》《衢州城墻保護規劃》《衢州市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辦法》等,實施“古城雙修”十大工程。
近年來,衢州在衢江、常山港、江山港、馬金溪、石梁溪、廟源溪兩側各2公里至3公里的范圍內,打造總面積約1000平方公里的“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覆蓋全市近11%的土地面積,集聚了40%左右的戶籍人口,6個縣(市、區)20余個3A級及以上景區和60余個歷史文化村落。全長280公里的詩畫風光帶儼然成為了推動美麗經濟幸福產業發展的致富帶。2020年,在農業農村部浙江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省推進會上,“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被評為“鄉村振興十大模式”之首。
統籌保護與開發。為更好地賦能詩畫風光帶發展,衢州嚴格堅持規劃先行、高標準高水平謀劃,做到保護優先的開發。編制了《“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管控導則》等,各縣(市、區)也出臺相應規劃,做好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凸顯“自然味、農業味、鄉村味”,力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四省通衢的得天獨厚、畢其功于一役的發展決心,衢州,這個有詩有禮的圣地,正全力奔赴屬于它的遠方!
串珠成鏈奔共富。詩畫風光帶上連接了1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個世界自然遺產、1個國家公園、3個國家級水利風景區、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20多個3A級及以上景區和60多個歷史文化村落。重點擦亮衢州古城、爛柯山、江郎山、錢江源、衢江、常山江、東坪古道、仙霞古道、開化根緣小鎮等9顆“珍珠”,構成詩畫風光帶最耀眼的風景。按照“圍繞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依靠原鄉人、歸鄉人、新鄉人,通過造場景、造鄰里、造產業,實現有人來、有活干、有錢賺,體驗鄉土味、鄉親味、鄉愁味”五個三核心要義,迭代升級未來鄰里、現代產業、公共服務、鄉村文化、特色風貌、綠色低碳、鄉村善治等場景,打造引領品質生活體驗、呈現未來元素、彰顯江南韻味的未來鄉村。大力發展旅游、健康、文化、體育、養老等鄉村幸福產業,積極推廣“一村萬樹”“一鄉千宿”“鄉旅根據地”等幸福產業發展模式,深挖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振興農家特色小吃、傳統手工制作等鄉愁產業。
構建詩畫風光帶硬支撐。項目是規劃落地的載體。以美麗經濟幸福產業、智慧經濟數字產業為重點,高質量謀劃推進項目建設,形成詩畫風光帶建設的“新硬核”“新支撐”。聚焦詩畫風光帶示范段建設、“一縣一園”創建、美麗鄉村標桿村打造等重點,常態化開展“賽馬制”爭先創優活動,對排名前列的給予市財政“以獎代補”獎勵,鞭策激勵項目加快建設。重大項目的有效支撐成為詩畫風光帶建設的強大引擎。截至目前,共布局重點項目189個,總投資1816.5億元,已完成投資360.9億元。
一個地方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四省通衢的得天獨厚、畢其功于一役的發展決心,衢州,這個有詩有禮的圣地,正全力奔赴屬于它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