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繁,谷悅,曹琛,劉保華
(湖南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長沙 410128)
2018年,我國水泥產量為21.77×108t,占全球市場份額的55.95%[1]。水泥生產是我國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中除火電外CO2排放量最大的產業[2],因此,水泥工業急需節能減排。將秸稈纖維摻入混凝土中,既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又能有效處理秸稈廢棄物。據估算,我國秸稈纖維理論產量為7 159×104t,可收集總量為6 300×104t,其中,湖南地區647×104t[3-4]。但秸稈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整體不高,秸稈的區域性、季節性、結構性過剩現象不斷凸顯[5],甚至部分地區將秸稈進行焚燒,嚴重污染了環境[6]。因此,科學利用和處理秸稈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制備混凝土時摻入植物纖維,既能提高其保溫和抗拉性能[7],又可充分利用農業廢棄物,因此,成為國內外纖維混凝土研究的熱點[8-9]。前人將油菜秸稈纖維摻入混凝土中,對油菜秸稈纖維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耐久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油菜秸稈纖維的摻入使混凝土的保溫隔熱和抗碳化等性能有所提高,但隨著秸稈纖維摻量的增加,油菜秸稈纖維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有所降低[10-14]。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油菜秸稈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混凝土力學性能上,而關于秸稈纖維對水泥膠砂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及孔隙特征影響的研究鮮見報道,而孔隙率及孔徑分布是影響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設定不同油菜秸稈摻量和養護齡期,研究不同處理下油菜秸稈纖維混凝土的標準稠度用水量和凝結時間,測定其密度和壓碎后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為改善油菜秸稈纖維混凝土的孔隙結構、提高油菜秸稈混凝土強度提供理論依據。
油菜秸稈纖維:取種植于湖南農業大學耘園的油菜秸稈(距地表20 cm),洗凈并曬干;去除秸稈內部白色絮狀物后將油菜秸稈加工成5~10 mm長條狀,用質量濃度2%的NaOH浸泡12 h;洗凈后在烘箱中烘干制得油菜秸稈,如圖1所示。

圖1 秸稈處理Fig.1 Straw treatment
P·I 42.5硅酸鹽水泥購自撫順水泥股份有限公司;ISO標準砂購自廈門艾思歐標準砂有限公司;水為蒸餾水。
1.2.1 試驗方案 分別將0(基準組)、1%、2%、3%和4%(質量體積分數)的油菜秸稈摻入水泥,測定不同摻入量下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及凝結時間。制作0、1%、2%、3%和4%的油菜秸稈水泥膠砂試塊,在標準養護箱中分別養護3、7和28 d,共計15組,每組制作3個試塊,總計制作45個試塊,測定其密度后壓碎。取各齡期不同秸稈摻量試塊,進行壓汞試驗,測得其孔隙率和孔隙特征。采用TIPSCOPE顯微鏡(日本)將水泥膠砂試塊內部放大50倍進行顯微形貌分析。
1.2.2 試驗方法 油菜秸稈表面存在大量的木質素及半纖維素,會阻礙水泥的水化反應[15]。NaOH具有脫木質素、潤漲纖維素的作用。因此,采用2%的NaOH浸泡油菜秸稈12 h,以去除木質素,降解半纖維素,改變纖維素的結晶結構,提高纖維素的可及度[16-18]。
為使秸稈纖維與水泥攪拌均勻,攪拌時采用先加入水,再加入秸稈纖維,最后加入水泥的方式。參照GB/T 1346—2011《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19]用標準稠度維卡儀測定油菜秸稈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及凝結時間。
水泥膠砂試塊均在濕度90%、20℃條件下養護,試塊尺寸為40 mm×40 mm×160 mm,配比如表1所示。參照GB/T 17671—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20],將各齡期不同摻量的油菜秸稈水泥膠砂試塊壓碎,取尺寸小于15 mm×15 mm×15 mm的水泥膠砂試塊用無水乙醇終止水化,采用壓汞法測其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用TIPSCOPE顯微觀察其內部的孔隙分布。采用排水法測定28 d齡期下不同秸稈摻量水泥膠砂試塊的密度。

表1 水泥膠砂配比Table 1 Mix proportion of cement mortar
2.1.1 標準稠度用水量及凝結時間 如圖2所示,隨著油菜秸稈摻量的增加,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顯著增加,而初凝時間及終凝時間顯著縮短。其中,當油菜秸稈摻量為1%時,試塊的標準稠度用水量較基準組顯著增加5.5%,初凝時間及終凝時間較基準組分別減少12.5%和12.3%;當摻量為4%時,標準稠度用水量較基準組顯著增加32.0%,初凝時間和終凝時間較基準組分別減少55%和50%。

圖2 不同纖維摻量下的水泥性能Fig.2 Cement performance between different straw fiber ratios
2.1.2 秸稈纖維對水泥膠砂孔隙率及孔隙特征的影響 分析不同摻量秸稈纖維水泥膠砂試塊在不同齡期的孔隙率變化趨勢,結果(圖3)表明,隨著秸稈纖維摻量的增加,水泥膠砂試塊的孔隙率逐漸增大;隨著齡期的增加,水泥膠砂試塊的孔隙率顯著減小。根據不同孔徑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按孔徑尺寸將其分為:無害孔(<20 nm)、少害孔(21~100 nm)、有害孔(101~200 nm)和多害孔(>200 nm)[21]。分析不同摻量油菜秸稈水泥膠砂試塊在不同齡期時的孔徑分布,結果(圖4)表明,隨著油菜秸稈摻入量的增加,少害孔及有害孔的占比逐漸增加,無害孔的占比逐漸減少。秸稈摻量為1%時對水泥膠砂孔徑分布影響較小;摻量為2%時,28 d齡期膠砂試塊的有害孔和多害孔比例分別為6.68%和7.17%;摻量為3%和4%時,水泥膠砂試塊的孔徑分布占比相似,其齡期28 d膠砂試塊的有害孔占比為14.2%和15.4%,多害孔占比為24.15%和25.01%,均約為基準組的3.5倍。

圖3 不同纖維摻量及齡期下的孔隙率和孔徑分布Fig.3 Porosity and cumulative apertur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iber ratios and curing times
分析28 d齡期下不同秸稈摻量水泥膠砂試塊的密度,結果(圖4)顯示,水泥膠砂試塊的密度隨著秸稈摻量的增加逐漸減小,其中,基準組的密度為2 211 kg·m-3;當秸稈摻量為1%時,水泥膠砂試塊的密度為2 162 kg·m-3,較基準組顯著降低2.21%;當秸稈摻量為4%時,水泥膠砂試塊的密度為2 006 kg·m-3,較基準組顯著降低9.27%;不同處理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

圖4 不同纖維摻量及齡期下水泥膠砂的密度Fig.4 Densities of cement mortar with different fiber ratios and curing times
進一步分析齡期28 d時不同摻量秸稈纖維水泥膠砂試塊的進汞微分曲線,曲線上峰值所對應的孔徑稱為最可幾孔徑,結果(圖5A)表明,基準組的最可幾孔徑大于油菜秸稈處理組,說明秸稈纖維的摻入能減小水泥膠砂試塊的最可幾孔徑。對秸稈摻量為1%時不同齡期間進行比較,結果(圖5B)表明,隨著齡期的增加,水泥膠砂試塊的孔隙率減小,最可幾孔徑減小。

圖5 不同纖維摻量及齡期下的最可幾孔徑Fig.5 Maximum aperture amony different fiber ratio and curing time
由顯微形貌圖(圖6)可以看出,油菜秸稈能均勻分布在水泥膠砂內部。秸稈摻量為1%時,水泥與秸稈纖維表面膠結較好。摻量為4%時,有害孔主要出現在秸稈纖維周圍,秸稈纖維自身與水泥膠結較好,與壓汞法測得的孔隙特征一致,進一步驗證了秸稈纖維摻入后水泥膠砂最可幾孔徑減小,有害孔及少害孔增加的結果。由此表明,當摻量為1%時,水泥與秸稈纖維膠結較好。

圖6 秸稈纖維水泥膠砂試件顯微結構Fig.6 Micro structure of straw fiber cement mortar
秸稈纖維經2%(質量體積分數)NaOH處理并烘干后,具有較強的吸水能力。同時,隨著秸稈摻量的增加,纖維與水泥之間出現“膠結成團”現象,秸稈與水泥之間包裹一部分自由水,拌合水量相對減少,流動性減弱,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增加。因此,纖維摻量對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影響較大,在使用大摻量油菜秸稈纖維混凝土時,應通過計算適當調整其用水量以保證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
秸稈摻量對水泥凝結時間影響較大,油菜秸稈中纖維素含量較大,約占52.77%[22]。纖維素是一種親水材料,其在水泥中持續吸水,導致標準稠度的用水量增加,水泥周圍游離水減少,水泥顆粒和秸稈之間膠結成絮狀,其內部還包裹著部分游離水,表現為水泥漿體含量增加,凝結時間縮短。
秸稈纖維的摻入影響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和凝結時間,水泥水化反應受到影響,水化產物無法完全填充試塊內部孔隙,導致孔隙率增大。秸稈摻量為3%和4%時的水泥膠砂試塊孔隙率無顯著差異,可能是由于當秸稈摻量增加到一定范圍時,秸稈均勻分布在水泥膠砂試塊內部,繼續增加秸稈摻量對孔隙率影響減小。隨著齡期的增加,水泥水化反應持續進行,水泥內部生成水化產物填充內部孔隙,晶體不斷生長,使水泥膠砂孔隙率減小。
本研究結果表明,當秸稈纖維摻量較小時,更易于攪拌均勻,使秸稈與水泥膠結良好,充足的水量保證了水泥水化反應的充分進行[23],因此,摻入1%的油菜秸稈對水泥膠砂的孔徑分布影響較小。當秸稈摻量增加到3%以上時,秸稈纖維與水泥基材料不易攪拌均勻,標準稠度用水量顯著增加,因此,用于水泥水化的用水量相對減少,使水化反應無法充分進行[24],導致有害孔、多害孔增加。而有害孔和多害孔的增加又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25]。為避免出現此類孔隙,應將秸稈摻量控制在3%(質量分數)以內。隨著齡期的增加,無害孔和少害孔均顯著減少,可能是由于隨著齡期的逐漸增加,水泥水化反應更加完全,內部孔隙被水化產物填充。
秸稈纖維本身密度較小,屬于輕質材料。秸稈纖維水泥膠砂試塊中部分水泥被秸稈替代,導致其平均密度極顯著減小。隨著油菜秸稈的摻入,水泥膠砂試塊的孔隙率增大,有害孔和多害孔增加,減輕了膠砂自重。秸稈纖維自身能有效填充入水泥材料內部,減小水泥膠砂材料存在幾率最多的孔隙。隨著時間的增加水泥水化生成了較多的水化產物,水化產物填充了毛細孔,使試塊變得更加致密,最可幾孔徑減小。
當油菜秸稈摻量為1%時,孔隙特征并未有較大變化,結合前期油菜秸稈纖維混凝土力學試驗,可用于承重結構。當秸稈摻量超過3%,水泥膠砂孔隙中的有害孔和多害孔顯著增加,因此,若作為承重構件,需將秸稈摻量控制在3%以內,對于3%以上摻量大孔較多的水泥膠砂可考慮用于生態護坡。孔隙特征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后續可考慮摻入粉煤灰、石灰石粉[26]等材料調節水泥膠砂孔結構,改善秸稈纖維水泥膠砂力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