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永樂 北京大學社科部副部長、法學院長聘副教授大家知道,在18世紀啟蒙運動的時候,伏爾泰、魁奈等歐洲啟蒙知識分子對歐洲文明有很多的批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章永樂 北京大學社科部副部長、法學院長聘副教授
大家知道,在18世紀啟蒙運動的時候,伏爾泰、魁奈等歐洲啟蒙知識分子對歐洲文明有很多的批評,并將中國視為一個理性而非宗教迷信統治的國度。但到了19世紀,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推進和歐洲列強對非西方世界的征服,歐洲知識界確立了對自身文明的信心,而歐洲的列國并立狀況,也被視為是歐洲文明優越性的一個體現。與之相應的是,歐洲主流知識界越來越傾向于將中國視為一個陷入停滯狀態的天朝帝國,只有在外界的推動之下才會發生一些變化。
清朝中國是一個超大規模的政治體,而且有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朝貢秩序,一開始只接受歐洲國家以朝貢的方式與中國打交道。那么,怎么讓中國放棄朝貢體系,接受歐洲國際法呢?美國在華傳教士丁韙良曾經把美國國際法法學家惠頓的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翻譯成中文,定名《萬國公法》。丁韙良認為堅持朝貢體系的中國就像孤島上的魯濱遜一樣,沒有外交可言。丁韙良策略性地論證,兩千多年前春秋時代的中國,與當下的歐洲一樣,都是列國并立的狀態,已經產生了一套類似于歐洲國際法的公法規范。因此,中國學習歐洲國際法不是引進外在于自身的事物,而是某種復古。
丁韙良的這個話語策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孔子編纂了一本史書《春秋》,后世圍繞著這本史書的解釋,產生了一門“春秋學”。這門學問在晚清經歷了一場復興。儒家知識分子如廖平和康有為,都致力于對比春秋時代的中國與當代的歐洲。康有為甚至教導他的學生說,荷蘭思想家格老秀斯寫《戰爭與和平法》,與孔子作《春秋》,是類似的,都是以非官方的身份,來發現和闡發普遍的法則。
但是這個類比會有意外后果——它很容易跟歐洲當時正在興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結合在一起,論證國家之間的競爭甚至戰爭促成優勝劣汰,推動文明進步。康有為的學生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初流亡日本的時候寫了一組文章,后來編成一本書叫做《新民說》。在那個時候,他就受到歐洲傳來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很大影響,他肯定歐洲的列國競爭的國際體系,否定中國秦漢以來的大一統。他有個同門師兄弟叫歐榘甲,寫了篇《新廣東》,主張廣東脫離清政府的統治,并鼓勵其他省份也這么做。梁啟超一度贊成這個做法。但康有為激烈批評了他們的思路。在20世紀初,他看到了龐大的殖民帝國的崛起,認為在當時的條件之下,競爭的基本單位已經不是小國家,而是大國。中國需要的不是在自己內部搞競爭和沖突,而是加強內部的整合,作為一個整體來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所以梁啟超要在中國國內搞競爭沖突,其結果反而會給殖民帝國以征服中國的可乘之機。
但從總體上,康有為認為當下的激烈國際競爭是階段性的,終究是需要被超越的。他在二十世紀初撰寫的《大同書》是中國“烏托邦”作品的經典。康有為認為孔子已經將世界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據亂世、升平世以及太平世。在太平世,全球聯為一體,不再存在國界,也不就在存在國家之間的競爭。康有為設想的太平世,廢除了家庭和私有財產,不再存在經濟層面的競爭。競爭被限制到知識和德性領域之中。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國家分成兩個陣營進行殊死搏斗,這對許多已經相信競爭帶來文明的中國的知識分子產生了非常大的沖擊。1918年底,梁啟超前往歐洲,旁聽了1919年的巴黎和會。目睹歐洲當時的衰敗景象,梁啟超認識到,認為國家之間的激烈競爭會促進文明進化的想法,恰恰導致了世界大戰。現在他贊成建立國際聯盟,建立集體安全機制,控制戰爭。他對中國歷史的看法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他會很自豪地說,中國的歷史中包含了豐富的建設超國家秩序的經驗,甚至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諸侯國之間的會盟制度來解決彼此之間的糾紛。
我為什么講這個故事呢?我的核心觀點是,當代中國對聯合國的支持,對于歐洲一體化的支持,有著深刻的歷史心理的根源。中國在戰國時期經歷過非常慘烈的戰爭,在當時的中國人看來,這就是他們經歷的世界大戰。而統一終結了這種慘烈的戰爭,帶來了長時間的和平。從民族心理上說,兩千年來,中國人已經習慣于這種和平。然而中國在19世紀遭遇到殖民主義侵略,屢次戰敗之后,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對自己兩千年的歷史產生了懷疑,認為是因為統一導致內部競爭消失,所以文明的進步停滯了。于是,春秋戰國的列國競爭獲得了更高的關注。但是從歐洲發源的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中國知識分子對自己之前的反思進行了再反思,對否定兩千年歷史的主張進行了再否定。
但是,這個“否定之否定”,是否意味著我們回到了原點呢?并非如此。中國所經歷的,其實是黑格爾所說的“螺旋式上升”。我們現在珍視自己兩千年中作為統一的大規模政治體的歷史,但是,歐洲內部的多樣性和活力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我們應當追求的統一,是尊重自發性和創造性、內部充滿活力、與外部密切聯系交流的統一,而不是封閉僵化的、抑制自發性和創造性的統一。我們也樂見歐盟實現這樣一種“一體化”的目標,并且相信中國可以從中學到非常有益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