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8日,“迎接ESG新時代,綻放公關新風采”研討會在京召開。本次研討會由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CIPRA)主辦,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承辦。CIPRA會長、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聯合國前秘書長吳紅波,CIPRA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大力,CIPRA駐會副會長章蘭,盈科國際創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會執行主任楊琳,盈科律師事務所中國區董事會主任、中國區執行主任李正等嘉賓出席會議。

吳紅波會長在致辭中表示,本次研討會是由盈科牽頭的協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組織的首場研討會,對此表示熱烈的祝賀。隨后,吳紅波會長介紹了ESG概念的起源與發展歷程。在當前國際社會面臨氣候變暖、環境污染、通脹高企、經濟疲軟等諸多挑戰的環境下,ESG將是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復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手段,正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其相關的公約、法規與標準也越來越嚴格和完備,各界也將ESG視為新的投資準則和商業機會。
吳紅波會長指出,CIPRA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企業與國際接軌,構建自身完善的ESG體系,希望盈科作為協會的戰略合作伙伴能夠結合全球熱點的法律問題,為企業提供更多專業務實的講座和培訓。
隨后,會議舉行了“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授牌儀式。吳紅波會長代表CIPRA授牌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為“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國際法律服務中心”。
在主題分享環節,盈科國際創始合伙人、全球合伙人、全球董事會執行主任楊琳首先進行了主題為《積極踐行ESG,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分享發言。她指出,近期國際環境形勢的變化推動著企業將ESG理念作為商業模式的新核心。在ESG理念下企業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更多地對公眾和地球負責,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也需要將ESG理念納入長期業務戰略。
楊琳還對ESG理念的概念、范圍、價值以及與此相關的聯合國責任投資組織(UNPRI)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ISSB發布的1號準則和2號準則征求意見稿的核心內容進行了解讀,并結合案例強調了構建ESG體系對于企業的重要性。
楊琳表示,目前ESG在我國尚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我國政府相關部門正不斷從政策上推出頂層設計完善ESG相關法規和政策,助力ESG可持續發展。對企業而言,不同發展層次的企業應衡量自身的各方面條件,從而將ESG戰略整合到運營當中。期待與各位公關行業企業一起迎接ESG新時代,共同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守護地球家園。
盈科美國律師事務所事務負責人李永源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帶來主題為《中國企業對美國貿易及經濟制裁的應對》的分享發言。他分別從美國的制裁及貿易限制清單、我國應對制裁的反制裁措施展開講解。
在介紹“美國的制裁及貿易限制清單”時,李永源從針對所有外國進出口商和針對中國進出口商兩個方面詳細講解了各類經濟制裁清單的異同;在介紹“反制裁措施”時,李永源建議被列入清單的各類企業應積極應對,使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在發生潛在違規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可及時尋求法律支持。
盈科德國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Timo Schneider也以線上視頻的方式向大家分享有關“公司的數據保護”的信息。Timo Schneiders從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概念、適用性及法律依據、數據保護官的職責以及數據傳輸到第三國四個方面展開分享。
最后,華揚聯眾技術有限公司CIO(首席新聞官)潘建新做了《ESG與大公關》的主題分享。潘建新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了企業發展過程中公共關系的重要意義。目前在中國國內環境中,ESG是企業關注的熱點之一,但民眾與輿論對ESG的關注甚少。我們對該現象進行深入觀察后發現,缺少公共關系的存在,是導致該現象發生的重要原因。
潘建新指出,在社會化媒體時代,公共關系已經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導向之一。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企業發展ESG需要關注的公共關系已經由曾經狹隘的范圍逐漸擴大,發展為“大公關”。在“大公關”的背景下,企業需要融合“8+N”關系,樹立全新的公共關系思維,明確公共意識、關系建構、對話意識與數字思維,充分發揮公關的傳播效力,才能協同促進ESG的高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