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雅
(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為養老、健康等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相關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其中在建筑行業中的表現較為明顯。現階段,很多城鎮正在不斷提升老年公寓和養老院的建設規模和質量。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適的養老環境,還能降低中青年的養老壓力。在城鎮養老建筑的設計中,不僅要重視房間環境溫度、采光、活動場所和設施的設計要點,還要做好建筑內部單元的設計,包括生活單元、餐飲中心、接待中心、多功能廳等功能單元,這是建設高質量城鎮養老建筑的基礎。
當外部環境溫度變化過大時可能增加各類疾病出現的幾率,導致老年人有身體不適的情況產生。所以,為了避免出現外部溫度因素影響老年人的情況,在設計養老建筑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控制環境溫度,借助合理的科學技術完成室內環境溫度控制,保證建筑內部擁有舒適的溫度,保障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降低生病的幾率。
在設計光照時,不但需要充分利用自然光,還要保證室內照明設計足夠科學。老年人參與戶外活動的意愿較高,室外活動能夠使老人心情更加愉悅,增強他們的體質,從而使他們的生活效率和質量得到有效提升。而在設計室內光照的過程中,不但需要保證室內擁有充足的光線,還應該保證遮擋設施足夠合理,能夠避免光照影響老年人的視力,室內照明應該合理調整亮度和明度,保證老年人的視覺要求得到滿足。另外,老年人從室外走向室內存在轉變光線的問題作,此時有可能發生短暫性失明,設計光照時必須對此引起重視。
雖然大多數老年人都擁有相對較差的身體素質,但是也擁有較高的活動需求,所以在設計活動場所和選擇設施時,應該保證老年人基本的活動需求得到滿足,應該注重防范保護措施設計,保證活動場所內擁有安全且寬敞的空間。特別是需要預防滑倒、磕碰等情況出現,在保證活動區域內擁有平整地面的同時,有效開展防滑設計,防止老年人正常活動受到影響。
城鎮養老建筑除了房間環境溫度、采光、活動場所和設施等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外,必須做好建筑內部單元的設計,包括生活單元、餐飲中心、接待中心、多功能廳等功能單元。本文結合靜寧縣老年人養護院建設工程建設進行闡述。
靜寧縣老年人養護院建設工程由靜寧縣民政局負責開發和建設,該養老建筑具備日間照料、養老公寓、老人療養等功能,擁有13335m2的項目總用地面積,9015m2的總建筑面積,地上擁有8768.7m2的建筑面積,地下擁有246.4m2的建筑面積。在養老建筑內部劃分了生活單元、餐飲中心、接待中心、多功能廳等功能區,其總平面圖如圖1所示。
圖1 老年養護院建筑平面圖
與道路和場地條件相結合,該工程的主要建筑物與南河南路平行布置,建筑與東側用地界限保持9.6m距離,與北側道路紅線保持31.4m距離,南側與用地界限保持37.1m距離。依據國家規范開展總平面布局,在規劃地塊內合理設計建筑物,保證兩地塊各項指標滿足控制要求,除了退距外,還應該有相應空間的預留,以設置需要的生活和人行空間,借助綠化帶隔離能夠有效地分隔城市道路與老人的生活空間,形成一個半開放區域,使老人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免受城市的影響。對于沿街的養老建筑,應該盡量設置更多的活動場地和綠化場地,從而營造出一個有利于老人活動和休息的綠化空間。
項目為開放式的沿街設計,綠化帶沿人行道設置,在場地北側設置1個主要出入口和2個次要出入口;設計門房管控出入口1個;接待中心西側設計醫護通道入口1個,東側設置機動車出入口1個;內部道路兩側設計停車場。
該工程的綠化設計中以建設養生型后花園為目標,依據消防場地完成老人活動場地設置。在建筑一側設計休息座椅和花池、樹池,在綠化帶和活動場地之間設計休息區,從而保證休息區擁有足夠的陽光,將亭廊步道設置在后花園位置。后花園四面都擁有圍墻且擁有充足的陽光,特別適合老人日常休息和放松[1]。在配置相應設施時應該與老人的實際要求和使用特點相結合,保證無障礙設施使用要求得到滿足。
在選擇綠化樹種的過程中,由于當地擁有四季分明的氣候特點,缺水是保持綠化面臨的主要難題,其次就是冬季氣溫較低。所以,設計人員應該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對各種綠化樹種進行合理選擇。在該工程中以落葉樹為主要喬木類型,與一些常綠樹種搭配,同時選擇了質量較高的草坪,使內部環境變得更加優美,同時選擇的灌木品種擁有耐旱耐寒的特點。在選擇景觀植物方面,選擇了北方特色植物,如刺梅、迎春等[2]。另外,在本次工程中采取了融合花草、灌木、行道樹的方式綠化的道路,以國槐作為行道樹。
2.4.1 建筑的主要要求
在本次工程中建筑的主要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養老建筑的主要要求
2.4.2 總體立面造型與空間設計
設計人員應該在充分考慮地方人文歷史和建筑物功能的基礎上設計建筑立面及造型,借助適度的比例和細膩的風格形成足夠美觀且蘊含內涵的建筑外觀立面,使養老建筑能夠有效融入城市。在該工程中,以紅白相間真石漆作為生活單元、接待中心、餐飲中心和多功能區的外立面,其形象非常鮮明,能夠賦予建筑端莊、清新的印象,非常符合老人審美[3]。
2.4.3 照明設計
各場所照明由功能性照明、一般照明以及重點照明組成。在生活和辦公場所使用LED 光源和節能型熒光燈。并且需要將備用照明設置在健身房、餐廳、單元起居室、居室等場所,照度值應該保持在該場所一般照明照度的90%以上,養老建筑具體照度值要求如表2所示。應該選用暖色節能光源作為光源,應該保持K值在3300以內的暖色調,80以上的顯色指數,19以內的眩光指數。同時,應該將照明設施設置在陽臺、建筑物出入口等地點。對于老年人使用的廚房操作臺、洗手盆等位置也應該設置局部照明,當相關條件允許時可以將局部照明設置在各個居室的門外。居室至衛生間之間應完成嵌裝腳燈的裝設,腳燈與地面保持40cm距離,應該采用雙控開關兩地控制居室長過道和頂燈的照明。另外,應該使用擁有夜間指示燈的寬版翹板開關作為照明開關,安裝在醒目位置,并區別于墻壁顏色,與地面保持1.10m高度。
表2 養老建筑照度值要求
2.5.1 門廳和出入口設計
在養老建筑中單元門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上可以根據開門準備區、換鞋和更衣區以及過道區進行細分。在開門準備區中,入戶門內外應該保證擁有1.5m×1.5m以上的空間,保證能夠滿足回轉輪椅的需求,能夠為老人使用輪椅提供方便。入戶門寬度應該保持1m以上,從而使通過擔架或輪椅的需求得到滿足。換鞋及更衣區,工程當地擁有較為漫長的冬季,雨雪天氣多,若是有積雪粘在老人鞋底,在進入室內后可能會變得非常光滑,所以應該在門廳處設計科學合理的防滑除雪設施,如利用除雪篦子或墊子,能夠有效去除老人鞋底積雪,避免出現老人滑倒的情況。另外,結合老人身體的實際情況,很多老人做下蹲、站起動作的難度較大,特別是對于較大年齡的老人,在下蹲的過程中會有較大的安全風險存在,所以在換鞋區應該預留出放置凳子的空間,保證老人能夠較為舒適地完成換鞋操作。同時應該完成衣柜的合理設置,為老人更換衣物提供方便。對于城鎮養老建筑來說,應該盡量設置開敞式的門廳,有效結合起居室和門廳的設計,使室內交通聯系空間減少,從而使室內使用空間得到提升。
2.5.2 起居室設計
老人有很多時間會在室內生活,所以對于他們來說最常用的活動空間就是起居室。多曬太陽能夠起到保持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作用,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朝南布置起居室。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通過過道區、座席區和活動區劃分起居室。在過道區,應該避免起居室存在高差,防止產生老人行動不便的情況,所以應該保持平整的起居室地面。座席區,由于座席區的使用對象為老人,所以不應該選擇較高的家具。老人年齡較大,只存在較低的身體感知能力,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視聽結合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時還方便家屬和護工查看老人的實際情況。工程當地冬季較為漫長,必須保證老人在室內擁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將起居室與寬敞的陽臺連通,不但能夠增加老人的活動空間,還能夠為老人提供曬太陽、養花的環境,以保持老人身體健康和心情愉悅[4]。
2.5.3 衛生間設計
在設計衛生間時應該滿足方便、安全的要求,大部分老人擁有較高的上廁所頻率,需要經常進出衛生間,所以在空間布局方面衛生間應該與老人臥室相鄰,對衛生間和臥室之間的距離進行縮短,能夠為老人使用衛生間提供方便,使養老建筑的舒適性得到提升。
在如廁區,應該滿足老人使用輪椅進出的無障礙要求,正常情況下應該設計1.5m×2.0m的尺寸,最低標準為1.0m×1.8m。并且應該設置垂直安全抓桿,垂直抓桿應與地面保持1.2m距離,同時應該設置水平安全抓桿,水平抓桿應與地面保持約0.5m的距離,有效連接兩種抓桿。另外,應該在坐便器的側前方設置衛生紙盒子,與地面保持0.5m距離。地面所用材料應擁有較高的防滑性能。與北方老年人人體工程學尺寸相結合,應該在距離地面0.8m的高度設置洗手盆。
需要注意的是,在衛生間中需要設置呼叫按鈕,在衛生間內老人有很高的幾率會出現各種危險情況,設置呼叫按鈕能夠為相關事件的應急處理提供方便,有效保障老人的身體健康。
2.5.4 臥室設計
出于老人安全方面的考慮,在養老建筑中不應該設置高側窗、飄窗等開啟難度較大的窗戶,床應該擺放在距窗戶較遠位置處,防止由于通風導致老人感冒。由于老人擁有較弱的睡意,部分老年夫婦會選擇分床居住的方式滿足睡眠和照看的需求,所以在設計養老建設時應該保持較大的主臥進深。
由于老年人在家庭條件和身體狀況等方面存在差異,對養老建筑的需求也會存在不同。所以在設計城鎮養老建筑的過程中,不但需要考慮老年人的共性需求,還應該充分注重個性需求,做好建筑單元的適配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設計出高質量的養老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