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畢業后,我度過了相當長的一段迷茫期,因為幾次求職碰壁,索性直接放棄工作。那段時間爸媽輪番來勸,我全部想都沒想就回絕了,現在回想起來,突然就覺得有些好笑。
爸爸勸我:“你不能和社會脫節。”
我反問他:“不和社會接軌難道就活不下去嗎?”
媽媽問我:“你難道要一輩子都不和別人打交道嗎?”
我回答她:“可我就是這樣的性格啊。”
這是我給自己的預設——性格內向、恐懼社交、愛好小眾、難以融入社會主流。原本我就不是很自信,幾次挫敗的經歷更是讓我堅信自己無法勝任大部分工作。
直到我收到了《花火》的入職通知。
老實說,第一次面試的路上,我也無數次想著放棄,幸好哪怕懦弱如我,還是堅持著要守約的想法,沒有落荒而逃。而直到現在我敲下這些文字,才如大夢初醒一般,清晰地意識到——我已經跨出了自己預設的舒適圈,正在做著曾經認為自己絕對不可能勝任的工作。
而我曾經預想的一切困難,也都沒有發生。
曾經的我說:“在職場上是很難交朋友的,更何況我本來就不擅長社交。”
而現在,被詳盡解答的疑問、被耐心糾正的錯誤、被大方分享的零食,以及休息間隙輕松的閑談,輕而易舉地瓦解了我根深蒂固的假想。
記得某一期《花火》有一篇文章,故事的結尾是女孩兒不告而別后,輕輕在座位上放小紙條,紙條上只有一句話——放下預設,我們一起去冒險吧。
曾經的我十分厭煩“人最怕給自己設限”此類的“雞湯”,但是真正走出象牙塔,開始腳踏實地開拓自己的人生之后卻深以為然。七八年前偷偷把《花火》墊在課本下偷看的我,恐怕也不會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坐在這里,成為《花火》背后的織夢者的一員吧?
工作的忙碌擠走了曾占據我所有時間的渾噩和焦慮,工作之外的空閑時間,它們也不能再分走一絲一毫,取而代之的是和家人越來越長的通話記錄。
第一次和爸爸電話聊了將近半小時之后,我對著那條通話記錄發了很久的呆。
在我拒絕接受現實,每天麻木度日的那段時日,爸爸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打電話來勸我去找工作或者考事業編制,而我每次都會敷衍幾句就匆匆掛斷。無話可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和他的關系其實算不上好,甚至曾在大吵一架后一度跌入冰點。
我總覺得我們的關系永遠只能止步于此了,然而現在卻能因為他的一句“工作上有遇到什么困難嗎”就有來有回地聊上半小時,并且通話次數也越來越頻繁。
所以你看啊,無論是“不曾設想”還是“不敢設想”的事,其實都有實現的可能,關鍵只在于你敢不敢踏出冒險的第一步。
工作如是,學習如是,感情亦如是。
第一次交上互動之后,貓空問我編輯名是什么,我說讓我想一想,這一想就是兩個禮拜。
最后我給自己起名為“金魚”。
因為我很喜歡的一個虛構角色名叫“金魚姬”,小小的身軀,卻有著“而今踏破萬疊浪”的氣勢。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她一樣,不給自己設限,無論何時,無論面對何種境地,永遠懷著一往無前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