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銅川市老年大學

在銅川,乃至整個陜西,一提起戲班子,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腔。然而在銅川市老年大學的戲班子里,可不只有秦腔,還有豫劇。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銅川市老年大學的“戲班子”,聆聽美妙的戲曲唱腔吧。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閑……”還沒走進教室,你就可以聽到豫劇班學員鏗鏘大氣、抑揚頓挫的聲音。豫劇專業是學校經過摸底,于本學期開設的。銅川在陜西被稱為“小河南”,當地河南人較多,市老年大學附近居住的河南人也很多,所以豫劇專業的開設可謂是因地制宜,為豫劇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為開好豫劇專業,學校多方打聽,終于聘請到豫劇名師李艷玲。幾節課下來,學員們都嘖嘖稱贊李艷玲是“才女”,不僅豫劇唱得好,還會拉板胡、彈電鋼琴。上課時,她一邊唱一邊伴奏,課堂氣氛活躍,學員們非常喜歡李老師的課,下課時都圍著她請教。
學員帖玉娥是河南媳婦,對豫劇有一種特殊的情懷。豫劇班開班以后,她第一時間加入,還被推選為班長。帖玉娥熱情爽朗、甘于奉獻,在跟著老師學習的同時,還為班級學員做好服務,學員們都親切地稱她為“帖大姐”。學員童清枝也是河南人,從小聽著豫劇長大,曾夢想過能成為豫劇名角。她雖能哼唱一些小段,但從來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聽說老年大學開了豫劇班,就第一時間報了名。童清枝表示:“老年大學名副其實是為老年人開設的,我們想學什么,學校就開什么。之前,我報了學校的葫蘆絲、剪紙、堆繡專業,如今又學上了老家的豫劇,終于圓了我年輕時候的夢,非常感謝老年大學!”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氣洋洋,沒撮辣子嘟嘟囔囔。”說完了豫劇,我們再來說說具有陜西特色的秦腔。銅川市老年大學建校之初就開設了秦腔專業,累計招收學員200余人。陜西人對秦腔總有一種莫名的情愫,可能不會唱,但是只要聽到,都會駐足欣賞,尤其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父輩們,那些秦腔名段,如《轅門斬子》《五典坡》《三滴血》《三娘教子》等,都是他們茶余飯后討論的話題。市老年大學的秦腔班將秦腔愛好者集聚一堂,在這里,他們學習、交流,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更加深入地學習了秦腔的唱腔、身段等藝術技巧。
秦腔專業授課教師是白寶琴,她自幼學習秦腔,主攻武旦、小旦,從事秦腔教學工作已四十余年,有較高的秦腔教學水平,她教授的學員多次在省、市秦腔大賽中獲獎,能夠請她擔任授課教師,也是秦腔班學員的榮幸。學員薛德琴是秦腔班的老學員,她說老年大學秦腔班只要開,她就會一直學,要將秦腔學習堅持到底。問起這些學員為什么如此癡迷秦腔時,她們說,學習秦腔不僅僅是學習表演,秦腔名段里蘊含的生活哲理、做人的道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