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珍 晏曉穎 李靜芝 蔡舒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且形勢日益嚴峻。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60歲及以上人口增加439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增加945萬人,比重分別上升0.25和0.64個百分點[1]。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到2050年,中國將成為擁有全球最大高齡老年人群體的國家[2]。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劇,和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等所累及人口的絕對數字將會持續增加[2]。和老年人有關的健康問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至關重要[1]。認知障礙癥是一種以進行性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3],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4]。目前全世界癡呆癥患者估計約5000萬人,預計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2倍[5]。這將對社會、經濟、家庭、護理者及患者的人權產生巨大的影響[6]。老年人衰弱和認知功能相互影響,越衰弱,認知功能越差[7]。衰弱也是老年人比較常見的癥狀,可以體現在多個方面,如身體、心理、社會等,每增加一個衰弱項目,患認知障礙的相關風險就會增加9%[8],衰弱和輕度認知障礙相關[9]。本文對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影響因素及認知功能和衰弱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了解衰弱對老年人認知障礙的影響,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以便找出有力的證據來制定和實施干預措施,促進老齡健康化發展。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在廣東藥科大學附屬門診部就診的126名老年人為調查對象。納入條件:①年齡≥60歲;②意識清晰,無語言障礙,能夠完成問卷。排除條件:①有視聽障礙者;②有嚴重的軀體性疾病者;③有精神疾病史者;④已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⑤拒絕調查、不能完成調查或調查不配合者。研究者對符合納入條件的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后,對收集的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
1.2.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由研究者所在課題組自行設計問卷,內容包括老年人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吸煙飲酒狀況及睡眠、鍛煉狀況等基本資料。本次調查共發放126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為120份,有效率為95.24%。
1.2.2 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 MMSE由Folstein等在1975年編制,具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是目前最具影響的標準化智力狀態檢查工具之一,能夠有效地反映受試者的智力狀態及認知功能缺損程度[10]。此量表簡單易行,適用于社區老年人群認知功能狀態的篩查[11]。MMSE測量的項目有時間定向、地點定向、語言即刻記憶、檢查注意和計算、短程記憶、物體的命名、語言復述、閱讀理解、語言理解、言語表達、圖形描畫。分界值與受教育程度有關,總分為30分,分界值為:文盲組17分,教育年限≤6年組20分,教育年限>6年組24分[11]。評分參考標準:若所測結果低于分界值,可認為被測者存在認知障礙。
1.2.3 衰弱表型(FP) 該量表由Fried等[12]學者于2001年基于“衰弱循環”理論模型的基礎上發展得到的。包括不明原因體質量下降、自評疲乏、肌力減弱、行走速度減慢、軀體活動量下降。調查對象每符合一項內容計1分,總分5分,分數越高,老年人的衰弱越嚴重。衰弱的界定:總分3~5分為衰弱,0~2分為無衰弱。該量表多用于社區老年人,已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信效度良好[13]。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頻數、百分率描述,計量資料呈非正態分布,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Kruskal-WallisH檢驗。選取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相關因素為自變量,MMSE總分為因變量,應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方法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顯示,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占比20.00%,非衰弱的老年人占比78.33%,存在衰弱的老年人占比21.67%。
衰弱組社區老年人總體認知功能評分低于非衰弱組的老年人(Z=-6.176,P=0.000)。除此之外,衰弱組社區老年人在認知功能的各個維度: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和語言能力,得分均低于非衰弱組老年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非衰弱組和衰弱組認知功能得分比較(分)
將MMSE得分作為因變量,老年人的社會人口學資料和日常生活習慣中的項目作為自變量,采用Mann-WhitneyU檢驗、Kruskal-WallisH檢驗方法分析影響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情況的因素,結果顯示,文化程度、工作性質、是否繼續工作、鍛煉時間、參加社區活動頻率、是否衰弱是影響認知功能的因素(P<0.05)。見表2。

表2 不同特征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單因素分析
以MMSE總分為因變量,納入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進一步探討影響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因素。分類變量的賦值情況見表3?;貧w分析結果顯示,在控制混雜因素后,文化程度、參加社區活動頻率、是否衰弱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文化程度(B=0.588)、參加社區活動頻率(B=0.791)與認知功能具有正向關聯,而衰弱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B=-6.892)。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表4 社區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續表
本次調查中,社區內老年人存在認知障礙的百分率為20.00%,認知障礙的篩查率為20.00%。鄭靜等[14]在養老機構中所得老年人認知障礙的篩查率為41.3%。余婉雯等[15]對廣州老城區的老年人進行認知障礙的篩查率為49.6%。本次研究的篩查率均低于上述兩個研究結果,可能與在社區公共場所展開調查有關,也有可能和老年人越來越重視自身健康等有關。在社區公共場所的老年人,有一定的自我照顧和識別外界事物的能力。在門診部被調查的老年人,基本上是自己到社區醫院看醫生、開藥,有著一定的疾病知識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對其語言、空間、定向、計算、執行力等方面均有鍛煉。在公園里面的老年人,多數是在公園里進行日常鍛煉,或是參加廣場舞、唱歌,聊天等其他類活動,其定向能力、語言能力、視空間等得以鍛煉。本次調查結果多傾向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這也可能是本次認知障礙篩查率較低的原因。
本次調查的社區老年人存在衰弱的占21.67%。而蔡爽等[16]在對廣州3個社區的老年人調查中,衰弱的篩查率為44.9%,與石紅宇等[17]在長春養老機構調查出的衰弱篩查率相差不大(42.9%),但均高于本次調查。本次衰弱的篩查率較低可能與研究對象有關,他們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行為能力,在思想、生活上都有自己的習慣。參與本次調查的老年人大多數身體狀況較好,有的雖然存在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但對疾病的控制效果較好,沒有因為疾病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故身體衰弱的程度并不明顯。社區工作人員要多多關注有衰弱或是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給予其相應的幫助,以減緩老年人衰弱的發生。
3.3.1 文化程度 高學歷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會保持相對活躍的社交活動[15],或是堅持閱讀、鍛煉,或是保持較好的日常生活習慣或喜好來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本調查發現,學歷較低者,MMSE得分會相對低,文化程度和MMSE得分呈正向相關,這和余婉雯等[15]的調查結果相似。社區工作者可以針對老年人群開展知識講堂,鼓勵老年人參與,或提倡老年人參加老年大學的學習,以改善低學歷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拓展高學歷老年人的知識面,保護其認知功能。
3.3.2 工作情況 老年人從事體力勞動比從事腦力勞動更容易發生MCI[18]。本研究同樣也發現,工作性質以及是否繼續工作也是影響老年人認知障礙的因素。退休前從事腦力工作的老年人,其大腦的活動及思考能力相比體力勞動者較活躍,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認知功能。退休后仍繼續工作的老年人,則比沒有繼續工作的老年人多了一重保護因素。繼續工作可以維持老年人的思考、語言、肢體活動等能力,以延緩其認知功能的下降。
3.3.3 鍛煉時間 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對存在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來說,也是有效的非藥物療法,有更強的改善認知功能的作用[19]。本研究發現,老年人鍛煉時長對認知功能存在影響,這可以說明體育鍛煉能夠改善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顒恿吭礁撸夏耆说恼J知功能越好[17]。社區工作者應多宣傳老年人運動的重要性,倡導參加體育鍛煉,以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和延緩認知障礙的發生。
3.3.4 參加社區活動 老年人在參加社區活動時,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互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鍛煉老年人的思考能力與語言交流能力,以保持大腦功能。本研究發現,參加社區活動是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因素之一,且其頻率與認知功能呈正相關。有學者在對南寧市的老年人調查時也發現,社區活動次數對老年人MCI患病率存在影響[18]。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如志愿服務、棋牌活動、唱歌跳舞等,豐富日常生活,以延緩老年人認知功能下降的進程[15]。
衰弱容易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甚至危害到社會生存。年齡越大,衰弱所帶來的跌倒、暈厥、頭痛、日常生活能力障礙等不良事件風險增加[16]。有的老年人因為衰弱而容易罹患疾病,而有的老年人卻因為疾病而衰弱,如此的惡性循環,對健康極為不利。身體衰弱和認知障礙可能會同時發生[20]。本研究同樣證實,存在衰弱的老年人,在MMSE總分以及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均比非衰弱的老年人低,衰弱的老年人總體認知功能均低于非衰弱的老年人。本次調查研究還顯示,認知功能和衰弱之間存在負相關,與鄭娟娟[7]的研究結果一致,即老年人存在衰弱時,其認知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存在衰弱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認知障礙。因此,要重視老年人衰弱和認知功能,社區醫務人員在對老年人進行常規體檢時,更應關注是否存在衰弱或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并及早進行相關干預措施。
文化程度、工作性質、是否繼續工作、鍛煉時間、參加社區活動頻率、是否衰弱是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因素,其中文化程度、參加社區活動頻率與認知功能呈正向關。衰弱也是影響老年人認知功能的因素,且與認知功能呈負相關。應重視對文化程度低、參加社區活動頻率低、衰弱的老年人認知功能的關注,及時給予必要的干預措施,以減少老年人因認知功能下降導致的消極影響。社區及相關醫療機構可組織老年人每年參加體檢與相關社會活動,讓老年人及其家人意識到健康管理及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并提倡老年人群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