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偉
(安徽建筑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合肥 230000)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后工業化時代,旅游業因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高、產業鏈長、輻射面廣、帶動力大的特點,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旅游度假的人數日益增多,促進了旅游度假酒店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的旅游度假酒店已經成了高收入階層的旅游消費的評價標準,度假旅游業的消費水平也反映著城市旅游文化的底蘊,因此,對山地風景區旅游度假酒店規劃設計要點進行探析具有重要意義。
敬亭湖賓館項目選址于著名的敬亭山風景名勝區的南入口處,地塊南靠水陽江路,西側是宣城中學用地,東側為宣水路,北邊靠近敬亭山風景區的南大門。
項目的凈用地面積61 591 m2(其中水域面積8 216 m2,建設用地面積53 375 m2),規劃總建筑面積51 808 m2,其中地上總建筑面積33 890 m2,地下建筑面積17 918 m2,布置酒店客房共224個標準間,20個套間。
項目的規劃設計通過整合區域內3個現狀大原生態水域,將原來簡單原生態的湖泊拓展為上、中、下敬亭湖3個串聯的湖泊。3個湖泊之間通過疊水、廊橋自然過渡。在上敬亭湖周邊和中敬亭湖南側,分別布置了敬亭湖賓館1#樓、2#樓、3#樓和6棟獨立式度假養生酒店。在下敬亭湖的東南側,布置了宣州會所。整個酒店建筑群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和敬亭山的美好景色融合為一體(見圖1和圖2)。本項目建成后成為敬亭山下、敬亭湖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1 敬亭湖賓館建筑群總平面圖

圖2 敬亭湖賓館建筑群鳥瞰圖
素有“自古詩文地”之稱的宣城,是中國最為著名的徽文化歷史名城之一,更是中國文房四寶之鄉,其著名的詩文化、茶文化以及與諸多歷史名人的不解淵源使得這座古老的城市充滿了歷史文化的氣韻。
在敬亭山南麓的廣教寺雙塔是敬亭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文物古跡,敬亭山在宣州文化中具有無可替代的地位!唐朝的大詩人李白在宣城留下的這首《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笔咕赐ど竭@座原本并不出名的小山名揚天下,也讓古往今來的無數文人墨客為之向往!
本旅游度假酒店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宣城悠久的歷史文脈和文化特色,展示了當地的民風、民俗、民情等方面的獨特魅力。悠久的歷史文化元素的植入賦予本項目以珍貴的人文精神,增加了酒店的文化內涵。
本酒店位于敬亭山南坡的敬亭湖邊,地勢南高北低,與敬亭湖面的落差達10 m。建筑設計以最大限度保護山體為原則,減少對地貌的干擾和山體的開挖,利用山體的高差,合理組織建筑的各功能空間和交通出入口。整個建筑群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和坡地形態,采用對建筑群分散布局的方式,運用庭、廓、臺、榭等建筑形式靈活穿插組合,使整個建筑群體有機融入山水之間,體現了“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案利用地形高差削減建筑的體量,1#樓、2#樓和獨棟式養生酒店均采取點式布局,以低層為主。3#樓采用“U”形布局,通過強調水平向視線,結合坡地地形采用掉兩層的處理手法,弱化其大體量對水陽江大道的壓迫感(見圖2)。
本項目以敬亭湖賓館為核心分為兩大功能區——文化旅游區和休閑度假區。區塊各自設有交通環路通達各個功能建筑,建筑互相之間緊密聯系。規劃使建筑融合于環境,樓宇設置順應地勢,整體布局南密北疏,功能設置東動西靜,逐級過渡。游覽內容結合文化題材,循序漸進;休閑度假設置功能完備,規劃努力使區域能滿足各方賓客的需求。整體規劃自始至終體現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精神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觀。
酒店區域的主入口位于水陽江路,3#樓設置酒店的綜合接待、迎賓、大型宴會、高級會務功能、泳池健身等時尚功能,同時設置部分普通標準客房。2#樓是高級湖景客房區,通過敞廊亭榭與1#樓連接,在這之間形成的庭院被設計成精致東方園林,成為酒店高級社交場所。
再往景觀深處前進,便到了獨棟客房區。在臨上敬亭湖位置設置了6棟獨立濱水酒店套房,供客戶個性化選擇。最后到達道路的盡頭1#樓。該樓位于湖面北側的山坡處,是酒店中的貴賓樓,所有客房均可以享受山、湖雙景(見圖1)。
同時,將敬亭湖公園東南角的宣州會館納入酒店的功能配套,使其成為一個環境景觀頂級、文化氛圍純正、功能配套一流的園林式酒店。以敬亭湖賓館建筑群為核心的兩大功能區塊與敬亭山風景區的有機結合,既極大地增強了休閑旅游度假區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景區的接待、服務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地塊北靠敬亭山,在本地塊中敬亭湖猶如3顆晶瑩的珍珠散落其間,自然環境優越。用地北側有歷史古跡唐風宋塔——廣教寺雙塔,本酒店建筑群在形態上與皖南自然環境及用地北側的已有歷史建筑廣教寺雙塔的建筑風格相協調,造型優美。
敬亭湖賓館建筑群采用徽元素結合官式仿古建筑的風格,灰色的大坡屋頂和深深挑出的大屋檐隱約帶有漢唐建筑的氣韻,體現出建筑端莊、大氣,古典與時尚兼備的優雅氣質。酒店建筑群采用傳統的四坡頂,周邊檐口挑出外墻達1 000 mm。立面造型通過水平深挑檐,優雅舒展,強調水平延展性,增加建筑陰影,使建筑群完美地融合在山水環境之中。
建筑外墻材料以灰白色花崗巖為主,坡屋頂采用灰色屋面瓦及提取的徽文化建筑檐口,強化了建筑的宣州地域文化特征。
本酒店的景觀設計貼合項目的總體定位,構筑以“藏一脈山水,承百年書香”為主題的景觀環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造園精神。
酒店區域建筑與地形充分結合,其間山澗溪流順勢而下,纏綿于樓閣之間,自然溝體的曲折蜿蜒形成幾汪淺淺的清潭,水邊的林陰仿佛靜諳的空間,流水聲與山石一體,有幾分跳躍更襯托出空靈的山間環境。這正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呈現出“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的美好意境。
通過對游線的組織,結合文化題材的挖掘增設以下景點:望塔掩碧、林楓霞晚、素心竹園、云堤秋影、敬亭慕春、天水雅集(茶亭)、宣都衙影、玉帶驚鴻、漁歌月影、敬亭五牌、霧鎖黛嵐、碧水云天、秋葉白雪、雅莊墨客(琴棋書畫)、草堂寒竹。以上景點的設置使游覽過程內容飽滿。
建筑布置吸取了園林式建筑的精華使建筑融合于環境,整個建筑群分成3棟建筑,分別為1#樓,2#樓,3#樓,3棟建筑圍繞山地水系成大園林布局。
酒店建筑群利用山間溪流營造上敬亭湖、中敬亭湖、下敬亭湖水系,結合酒店2#樓和3#樓之間大景觀廊,形成“回廊九曲,庭院深深”的空間效果。水為本酒店園林景觀的靈魂,通過對生態溪澗、園林水池、自然跌水等的合理組合,創造出一個多生態水景空間,滿足人們對“觀水、游水、戲水、親水”的需求。
通過整合區域內3個水域,將原來簡單的原生態湖泊,拓展為上、中、下敬亭湖。3個串聯的湖泊之間通過疊水、廊橋自然過渡,猶如敬亭山下的3顆美麗的珍珠,流水與山色交融,正如“敬亭宛溪隨明月,千年萬里共宣城”(見圖1)??茖W地優化配置區域內的植物樹種,引進符合當地生態要求的優質景觀植物,既能達到保持水土與優化生態的目的,也能使區域內的植物景觀優雅大氣,四季有色,符合景區的文化品位。擋土墻選擇為色差較大、寬窄不一的花崗巖,按照一定的模數交叉排列,結合毛石材料與山林環境相融合,形成相對隱于自然的聚落形態。
景觀建筑設計汲取歷史徽派建筑的文化靈魂,采用仿古結合現代的旅游服務內容,彰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資源的同時,提升景區的旅游服務內容[1]。整個酒店室外空間形成“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景觀效果。
本酒店項目把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融入規劃設計中,在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等各專業設計均采取綠色、節能、生態、低碳的環保措施。本項目采取雨水收集和海綿城市的措施,利用可再生清潔能源太陽能光伏來給室外路燈供電,采用空氣能熱水器來給酒店提供熱水,采用地源熱泵空調系統,減少人工能源的運用[2]。酒店采用分散式布局,最大限度地保護生態環境。在項目設計和實施運營的全過程中做到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建筑空間,與敬亭山的環境有機協調,實現了人與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諧共處,體現了“綠色發展”的時代特色。
敬亭湖賓館設計是一次應對風景區復雜的山地環境的旅游度假酒店設計實踐。本項目獲得了2019年安徽省勘察設計獎公共建筑一等獎。建筑師通過賦予建筑以人文精神,因地制宜進行豎向設計,合理利用現狀地形布局和建筑形態,通過分散的建筑體量保證了敬亭山生態景觀的可持續性,在尊重自然與歷史的同時,也賦予建筑和場地更多的情感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