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洲
(陽谷縣融媒體中心,山東聊城 252300)
進行電視臺設備與系統維修工作時,應針對廣播電視設備日常運行維護、安全播出制度、重保期值班帶班等工作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相關工作人員還應深入到播出機房、傳輸機房、制作機房、網絡機房和演播室等地進行全面查看。廣播電視臺檢查組還要求各安全播出責任單位在近期組織開展一次細致自查,并對自查發現的問題嚴格進行整改,以確保廣播電視節目安全播出。
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電視臺的結合,可形成新媒體、融媒體建設發展。因此,在人們享受計算機網絡的便捷時應針對計算機網絡系統安全采取相應的保障措施。例如,應針對軟件來源進行分析,并確保電視臺計算機網絡中軟件來源具備安全與可靠性,避免受到病毒的感染;對播出節目上載編單微機使用采用兩種方式來防范病毒對工作機器的侵害,一是從山東省供片平臺統一下載,嚴格控制視頻的來源安全;二是采用安徽勵圖信息科技公司生產的mVSG·USB 安全隔離器,所有移動載體的片源一律通過該硬件隔離器上載節目。這款隔離器內部專門設定了微機文件進出的規則,只允許特定的.mepg、.m2p、.mp4 等視頻文件進入工作機器,而對.exe、.com、.bat 等可執行文件及非視頻文件進行隔離,這樣就提高了工作設備的安全性。在安全系統檢測軟件中,對計算機軟件進行全面分析并通過專業人員加強對問題的解決與處理,確保在計算機中軟件不發生任何問題,封閉了一些工作機器(設備)的多余USB 口,避免一些人為的誤操作,增強機器的安全性,以確保電視臺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
電視臺應積極推進一站式服務,應針對計算機網絡問題進行全程免費維修,力求做到群眾滿意,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例如,我臺為指導廣大群眾對數字機頂盒的安裝,專門錄制的《數字機頂盒的安裝使用》視頻,在機頂盒的推廣期進行分段滾動播放,同時采用現場指導安裝、入戶走訪、解惑答疑等方式向廣大群眾現場演示、講解廣播電視戶戶通設備的安裝調試、線路組接、接收設備的使用知識,以確保廣大群眾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帶動下,正常收聽收看到廣播電視節目[1]。
(1)調頻廣播發射機技術可形成頻帶寬的調頻電臺提高傳輸音頻的質量與效率,使聽眾在接聽廣播電視信號時不會出現音頻質量差、信號中斷等情況。其頻帶寬是指一種特殊的頻率寬帶也就是基本頻帶,在頻率范圍內可從幾百赫茲到幾百兆赫茲的這段寬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觸及的基帶,更多的是利用在手機的芯片、電路、基帶處理單元中。調頻廣播發射具有頻帶寬、音質好、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逐步取代有線廣播,同時研發生產出新型的無線調頻廣播音箱。
(2)電視臺發射機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會出現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發射機剛開機時不會以滿功率發射,原因是駐波頻率比較大,且發電機具有一定的自動保護控制,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故障有一定概率會自動消除;若故障無法消除應針對功率合成器進行解決;二是當發射機遇到問題時,一般可以通過主機中的自動切換電路進行主機與備機切換動作,并在切換中確保使用相應措施在認識時間激發發射機工作效能。在這個過程中,工作人員應按照相應的使用手冊設置主機與備機的激活裝置。在針對廣播電視臺發射機進行問題解決時,如果衛星信號受到干擾會直接導致調頻發射機出現故障,在這個階段工作人員應按照安播保障報告程序要求、逐級上報情況,并與技術人員迅速進行應急處理,根據安全播出應急預案,鎮定切換畫面。并根據信息流程圖梳理列出故障樹,很快將故障定位于觸發板的定時信號輸入線纜損壞。在對損壞線纜進行焊接并重新接通后,發射機恢復正常[2]。
首先,電視臺硬盤播出系統是電視臺硬件設備系統需要保障的核心內容,在電視臺硬件維護中也應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改進,以此確保電視臺硬件安全,為電視臺正常運行奠定基礎。為此,陽谷縣融媒體中心購置了中廣上洋科技公司的iChanal 高性能自動播出系統,其工作原理見圖1。

圖1 iChanal 高性能自動播出系統工作原理
采用服務器管理同時,對值班人員加強技術培訓,提高他們對新設備的操作能力,對電視臺硬件系統進行不定時的檢測與維護工作,以此確保電視臺硬件設備系統安全。
另外,應針對電視臺硬盤播出系統與計算機系統進行檢查,除了系統中的網卡與主機等,工作人員還應針對硬盤存儲等內容進行檢查,避免影響電視臺的安全播出[3]。
為提高廣播電視安全性,廣播電視技術人員應加強對廣播電視設備維護檢查與安全養護工作,從而為廣播電視節目錄制與播出做出貢獻。首先,在廣播電視節目的播出時,一般是以連續播出或者片段播出,在播出時對硬件設備有一定的要求,為避免設備出現問題應定期對播出設備進行維修與養護工作,消除設備運行故障問題。其次,廣播電視技術人員應定期排查播出中的安全隱患以及薄弱環節,從而提高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的整體效益與保障能力。
為有效發揮廣播電視信號關鍵技術,應根據廣播與關鍵技術進行檢查工作。
首先,應針對發射臺進行電磁輻射和廣播電視信號傳輸設備的環境保護專項檢查。通過現場檢查、聽報告和觀看材料,檢查組可對單位的環保工作實施情況提出綜合整改意見。
其次,在對電臺頻率使用情況和設備操作、特殊儀器進行檢查時,其各級單位要完善措施,突出顯示關鍵領域、關鍵時期、關鍵手段,確保廣播電視信號傳輸設備的電磁輻射環境保護工作得以實施。
最后,可對電磁輻射進行監測,其周圍監測點的射頻綜合場強監測數據應小于國家標準的公眾暴露場強限值(12 V/m),進而符合相關環保法規[4]。
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既是廣電系統的命脈,也是廣電技術系統的根本任務與中心工作,因此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中心技術的維護工作應從制定出完善的安全播出管理制度開始。
首先,需要結合安全播出技術維護管理模式,針對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與優化,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結合現階段廣播電視節目播出原則,考慮到軟硬件設備、網絡安全、考勤監督等從而提高廣播電視的播出質量與播出安全性。
其次,應明確媒體視頻安全播出保障要求,落實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在加強平臺設備巡檢的同時,應配備足量的備品備件,安排業務技術骨干24 h 值守監控,嚴格執行安全播出操作規范、應急響應制度。
在電視臺使用的設備中,應確保設備使用環境,并以環境安全確保電視臺能夠正常運行,應對其使用的環境進行檢查,并針對設備的溫度、濕度進行嚴格控制。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各類社交媒體軟件層出不窮,網絡安全面臨更為復雜嚴峻的形勢,綜合治理網上不良內容、不文明上網行為,也同步成為網安部門的一項長期且重要工作。電視臺應與當地公安部門密切配合,切實為廣播電視臺網絡環境提供保障[5]。
(1)對于電視臺設備和系統這些需要檢測的設備來說,在問題發生頻繁且無法預測時,為確保電視臺設備與系統可以正常運行,應開展定期檢查。例如,可以由供電公司牽頭,針對廣播電視臺發射臺電力線路及設備開展節前保電特巡,對配電設備、線路連接處進行測溫,對可能存在的隱患再次梳理,確保“雙節”期間線路安全穩定運行。
(2)應在定期檢測中對電視臺設備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若問題較為嚴重應著手解決并提高設備使用壽命。例如,廣播電視臺檢查組應及時對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進行檢查,對廣播電視臺廣播中心、播控中心、發射中心、融媒體中心實地查看設施設備、網絡安全、應急預案和相關臺賬等。
(3)應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抓好落實。要突出重點,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排查隱患,按照“邊自查邊整改、以檢查促整改”的原則,務實高效開展工作[6]。
在電視臺軟件設備中,應針對軟件系統做好日常檢測工作。例如,在電視臺安裝軟件時,應全面摸清局臺電腦底數;安裝網絡準入設備;升級服務器、內網防火墻和防病毒軟件;進行全面系統殺毒,并做好檔案數據備份;對網站進行漏洞檢測;對帶有無線網卡的辦公電腦采用網卡禁用;進行安全警示教育,進一步提升網絡信息安全水平。同時,為有效防止病毒通過軟件中的漏洞入侵造成系統癱瘓,應防止非法用戶入侵,并設置好防火墻,在對軟件進行升級時應做好備份工作,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7]。
在針對廣播電視臺設備進行維修與管理時,應合理把控計算機網絡設備技術、發射機設備技術、硬件設備等并制定好質量管理措施,針對設備的維修進行全面化分析與研究,還要加強對技術人員的業務能力、思想認識等素質的培訓,結合實際情況,以優秀的維修手法確保電視臺設備安全,保障電視臺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