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江溢,岳標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山西 032205)
隨著商品經濟時代的來臨,對商品包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對商品予以有效保護,也要能夠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在市場宣傳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當前包裝材料類型繁多,但由于社會資源危機不斷加劇,再加上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故要求商品包裝除了一定要具備經濟功能外,同時還必須將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同時納入考慮范圍,在此形勢下,綠色包裝逐漸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而如果要進一步發展綠色包裝,將其應用范圍拓寬,需要科研機構、消費者、企業以及政府等諸多主體一同參與,加大市場宣傳、技術創新以及應用推廣力度,促進綠色包裝市場份額提高,如此,才可以獲得更理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綠色包裝材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環境協調材料,指的是原料在經過選擇、加工、生產、使用、廢棄、回收處理和復用后,不會危害生態環境與人體健康,促使能源消耗減少[1]。包裝廢棄物在被回收后能夠再次被加工利用,且會迅速降解,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除此之外,綠色包裝材料獲取渠道較多,具有較高的循環使用率,同時回收加工再利用容易。
在包裝行業中,綠色包裝材料具有很高的環保價值,和普通包裝材料相比,其在擁有裝飾性、保護性等基本作用的同時,還具有材料特有的綠色性,也就是經濟特性、環保特性、回收處理、節約能源資源和減量化的性能。經濟性,即不僅具備基本的功能需求,且性價比較高,同時使用成本較低;環境性能,主要目的是確保整個生命周期中帶給環境最小的污染,使用循環利用方便且降解容易的綠色材料;回收處理性:也就是回收加工再生產、自然降解或循環利用容易,在綠色包裝材料中,此特性最為重要,在處理過程中不會污染環境,不會帶給環境負擔,使自然生態大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在全生命周期內,綠色包裝材料不會對自然環境、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且使用后可自行降解,同時也能夠回收再利用,對不可再生資源未有較大的消耗。現階段,我國的包裝技術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同時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在此形勢下,我國在綠色包裝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其也被較多的應用于包裝領域。通過對我國當前綠色包裝材料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可知,應用范圍最廣的莫過于可食性包裝材料、紙制包裝材料、可降解塑料[2]。可食性包裝材料的生產原料一般都是食品級且能夠再生的資源,包括蛋白、淀粉、纖維、脂類等,最近幾年,此類材料得到了顯著發展,促使真正的無污染、無廢棄物的目標順利實現,但在對這種材料進行生產的時候,需要借助專用設備以及先進工業,生產成本較高。紙制包裝材料不僅能夠回收,且還易降解、原料廣泛,可以說優勢眾多,同時也在我國具有非常廣的應用范圍,很早之前就已被使用,極具代表性的有紙質模塑、蜂窩紙板等。可降解塑料材料是基于傳統的塑料生產工藝,將改性淀粉、光敏劑以及生物降解劑等原料加入其中,促使傳統塑料的穩定性降低,促進塑料的降解速度加快。如今在這一方面已擁有了相對成熟的生產技術,包括聚乳酸可降解塑料、淀粉基可降解材料等。在綠色包裝材料中,可降解塑料極具代表性。
二十一世紀,如果可將綠色制造技術掌握,確保產品符合商品標準,那么其就能夠很好的參與市場競爭。詳細而言,綠色包裝材料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紙的發展方向為:第一,一次性紙制品容器。此類容器能夠取代之前的塑料容器,經過加工后,其能夠成為紙工業的二次纖維,同時回收方便,促使塑料污染顯著減輕。現階段,一次性紙飯盒與容器紙杯,是借助180-400g/m2雙面白紙板展開浸蠟或PE處理制作而成。第二,紙包裝薄膜研究。其通過對高性能紙包裝薄膜進行開發,將過去使用頻率較高的塑料薄膜取而代之,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如通過防潮處理后的玻璃紙,可以在化妝品以及食品的包裝中運用。第三,蜂窩夾心紙板。這種紙板主要是由兩層紙板粘合而成,中間為紙芯,呈自然蜂窩狀,其機械強度以及緩沖性能較好,在包裝玻璃儀器等貴重易損商品中適用,能夠很好替代EPS。當前,紙制包裝在各行各業中得到廣泛應用,比如汾酒便選擇了與生態相貼合的包裝材質,酒盒內襯使用了可回收的牛皮紙屑,替代了過去的塑料和泡沫等非環保材料,同時將酒類包裝簡約化,防止過度包裝問題。
什么是可再生的包裝材料?簡單來說其就是指包括稻草、木屑、麥秸和竹等在內的天然生物包裝材料,這種材料在自然界中易分解,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同時資源成本不高,可以再生,是一種極好的綠色包裝材料[3]。在我國南方,竹子十分常見,和人們的生活具有極為密切的聯系,先人使用竹制品盛裝物品的方法到今天仍在使用。竹制品具有一種質樸之美,竹條之間有縫隙,盛放食品不容易變質。云南的竹筒米飯、酒,就屬于代表性極強的綠色包裝。同時,當前在白酒瓶蓋材質以及瓶口內塞中,聚苯二酸乙烯(PET)這種高質量、清潔、可循環的塑料包裝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是綠色包裝材料發展邁出的第一步,表現為對現有包裝材料進行開發以及深加工,在確保三大功能有效落實的同時,對過分包裝進行改革,注重加大適度包裝的發展力度,盡可能少使用包裝材料,節省包裝成本和包裝材料資源,促使包裝材料廢棄物的產生量減少,竭盡全力研制出輕、薄、性能強以及無氟化的材料。比如,以啤酒包裝為例,可以運用更薄、更輕的一次性玻璃包裝,如此可以避免對玻璃瓶進行回收以及重新灌裝的過程中,出現爆炸等事故。
對于可降解性包裝材料而言,表現為通過降解劑以及淀粉,大大降低包裝材料的化學穩定性,如此便能夠在自然環境中順利降解[4]。通過紫外線光對綠色可降解包裝材料進行照射,能夠生成化學聚合鏈反應,使得材料纖維素出現斷裂情況。通過降解之后,可以形成化學物質,且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過多影響,即氫氣以及二氧化碳。針對降解的不同原理,可降解性包裝材料可以分為生物降解性、復合降解性、光降解性等包裝材料,詳見圖1。就光降解性材料而言,表現為在包裝材料中融入光敏劑,或把光敏基團加在分子鏈上,進而借助紫外線的照射,使包裝材料發生分解。由于其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無法確保自然降解時間,因此其逐漸被其它材料代替。生物降解材料指的是通過微生物進行降解,將其分解成可溶性乳酸等相關無害物質。復合降解性材料涉及的類型多種多樣,PS發泡材料屬于重點,因為其涉及后兩種材料的特點。

圖1 可降解性包裝材料
現階段,可食用性包裝材料在食品包裝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存在能與食品進行直接接觸,且不會對食品安全產生影響的特點,可將其作為食品進行處理以及消化。現階段,此類可食性包裝材料通常囊括了脂肪、糖類、蛋白質等物質[5]。生產此類材料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先進的工藝和科技設備。現階段,薄膜屬于可食用性包裝材料的重點,存在不會形成廢棄物的特征。所以,在今后的食品包裝中應積極運用這種材料。如玉米烘烤杯、糯米紙屬于生活中運用范圍廣、常見的包裝材料。但是,此類包裝材料涉及一定的吸水性,容易腐爛變質,對材料的應用范圍造成了極大的限制。比如,其一般在干性食物的包裝之中進行應用,若食物有水分就不適用。立足于相關研究證實,從單層膜逐漸轉變為復合型膜、從單材料逐漸轉變為多材料,以及對多功能性包裝膜進行開發是可食性包裝膜在發展方面的重點。
綠色材料的發展應立足于我國的國情,與實際情況相結合對綠色包裝材料發展規劃進行制定,同時明確發展目標。所以,包裝業應給予科研單位以及相關企業鼓勵和支持,積極研發和優化升級新型綠色包裝材料。與此同時,政府要給予綠色包裝材料生產的扶持力度以及宏觀調控力度,從政策上照顧相關企業,進一步加強金融扶持和財政補貼,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企業也應促進自身創新能力提高,有目標、有計劃地加大合作力度,一同攻破難關,加強綠色包裝意識,對功能多樣的復合綠色包裝材料進行開發,促使材料多元化發展。
我國的包裝行業比發達國家起步晚,因此缺乏針對綠色包裝材料的相關法律法規。可將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作為基礎,健全有關法律法規。例如,通過立法的方式,禁止運用含汞、鉛等相關物質的材料;從法律法規上對循環利用作出明確規定,對存儲返還制度進行完善;落實好罰金以及稅收等相關政策,結合材料質量、類型等,實施有差異性的稅收機制。與此同時,積極提倡適度包裝,追究過度包裝商家或企業等違法行為的責任[6]。只有立足于各個方面健全法規制度,才可以為綠色包裝材料的發展提供保障。
現階段,主要使用的玻璃、金屬、塑料包裝,相較于廢棄后帶給環境的污染,生產中導致的環境污染更大。比如塑料包裝在提取石油原材料時,會對大氣造成一定的污染,玻璃包裝在熔煉中排出的Z-氧化硅、二氧化碳、煙塵會嚴重污染環境,金屬包裝在涂裝和磨邊時產生的煙塵和噪音會嚴重污染人的身心。所以,為了使包裝材料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的“綠色”性能得到保證,必須展開清潔生產。我國早已出臺了“清潔生產促進法”,明確要求在生產中污染環境、有毒有害的企業應對清潔生產進行全面升級。所以,就綠色包裝材料而言,需要不斷增強對清潔生產工藝的開發。
總而言之,綠色包裝概念和國家的綠色發展理念相符。現階段,經濟發展日益加快,在此形勢下,包裝行業也得到了顯著發展,加大綠色包裝材料技術的發展力度也成為必然趨勢。作為包裝廢棄物產生大國,我國必須將包裝環境問題切實解決好,包裝工業應站在節約資源、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高度,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運用不會污染環境的綠色包裝材料,加大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力度,提高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以及綜合利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