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東北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馬 玲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思想活躍,個性十足,在數學課堂中總會有教師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教師要認識到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發展的,充滿變化的空間,其中的各種課堂教學不確定性促成生成的豐富性。教師在面對這些充滿變數的數學課堂時,要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的教學理念,對不斷變化發展的學生個體和課堂教學進行深入思考,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觀點看待數學課堂教學,利用生成性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提升師生智慧,實現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指向生成的數學課堂教學主要從三方面進行思考。首先是課堂預設。課堂預設是生成的前提,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問題設立和概念要素等方面對課堂預設和生成的關系進行思考。其次是課堂教學研究實際,這是生成課堂的落實。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設探索知識,追求真理的研究性過程。最后是課堂深入分析,這是生成課堂的進一步深化。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主動思考的機會,通過設問和追問等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自己對數學問題的敏感程度,幫助學生從熟悉的數學問題中看到不一樣的問題角度,增強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生成機制主要是讓學生在課堂對話中開啟學生智慧,推動學生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與互動的變化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隨時可能生成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探討和嘗試中展示自己的數學問題思考過程,并且不斷對自己的錯誤之處進行修正,提高學生的認識,完善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在預設問題之外的生成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的靈動性生機與活力。在教學中碰撞出師生智慧火花,讓學生在思考中頓悟,產生靈感并在靈感迸發的瞬間進行創新。
數學生成性資源要從概念教學、單元開篇教學、復習教學入手進行研究。概念教學是指從生活實際中生成數學概念,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研究數學概念經常使用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從數學知識結構內部發展生成數學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單元開篇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對數學教材中每個單元章頭內容進行研究和實踐,關注在教學中學生的變化和反應,關注教學過程,在捕捉課堂教學中偶然發生的教育契機和智慧火花中對學生的課堂反應做出積極回應。單元復習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點回顧和經典例題的反復練習。教師在對單元進行復習的過程中要以全面性理解、開放性思維為設計著力點,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中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將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整合,揭示數學中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智慧發展。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要在不斷的知識生成、方法生成和思想生成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提高數學教學的深度,這個過程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就有了進一步的要求。
教師要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對課本知識進行取舍,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因素設計教學,引導學生把教師對課本的理解轉化為自己的理解,構建新的數學知識體系。在教學中通過對話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把已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通過精心研究數學范例,在為學生展示數學問題的共通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應從多個角度思考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現一個題目多種解法和一種解題方法運用于多個數學問題解題中。
教師在教學中要強化學生總結提煉的能力,思考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為學生揭示數學問題之間、數學內部知識之間的本質聯系。在培養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對數學精神和思想的內在感悟,讓學生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態和學習過程,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受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神奇體驗,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情感和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實現有效互動,讓學生在小組對話交流中實現思想的碰撞,激發學生在數學問題解答中的靈感,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有效的問題預設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在師生和生生對話中啟發學生的智慧和靈感,在生成中推動學生知識能力的進步和發展。教師在課堂實踐中要捕捉課堂教學中隨機出現的能夠引起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數學問題和數學現象,在交流和合作中交換思想,在小組實踐和探究等學習活動中展示教師和學生的課堂智慧與靈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動力支持下實現最優化教學效果。數學教學從課前預習開始到課后復習結束,從課前淺層次預習到課堂教學中的深入研究,再到課后復習反思感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成為學生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在學生發揮自主性和學習主動性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和思考,實現“深學淺教、深悟淺出”的教學目的。
比如,在華東師大版九年級下冊第26章“二次函數”中“二次函數表達式”一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如下探究性問題:
1.已知二次函數y=ax的圖象經過點(-2,8),你能求出這個二次函數的表達式嗎?
2.已知二次函數y=ax+c的圖象經 過 點(-2,8)、(-1,5),你能求出這個二次函數的表達式嗎?
3.已知二次函數y=ax+的圖象經 過 點(-2,8)、(-1,5),你能確定這個二次函數的表達式嗎?請學生根據所學知識添加一個適當條件,把題目補充完整并確定這個函數的表達式。
學生在課前進行適當預習,以此對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對課本知識中自己理解的和不懂的數學知識進行劃分。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需要重點關注自己在預習中不明白的數學知識即可。學生課前預習的過程也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數學問題的自主思考以及探索能力,強化學生對數學本質問題的理解和數學思想方法的領悟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建立對話形式,根據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的感悟和對自己學習情況的掌握,構建本節課堂教學的具體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教師在構建學習目標的過程中要意識到這個目標不是教師統一制定的,而是學生在根據自己的預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的前提下制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深層次內涵,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正確的數學素養,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數學思想思考現實問題。
比如,在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16章“分式”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預習了本章節有關分數的概念、基本解題思路和經典例題后,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研究分數有關數學問題的情境:
1.已知京滬鐵路全長1462 km,貨車的速度為120km/h,那么貨車從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時間?
2.如果北京到蘇州為s km,貨車的速度120km/h,那么貨車從北京到蘇州需要多少時間?
3.已知全長1462km,貨車的速度為akm/h,那么貨車從北京到上海需要多少時間?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巧妙的設問和追問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方法,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可能還會發現新的數學問題,獲得思維上的突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合作互動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和啟發,發展學生的智慧和能力。
比如,在華東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16章“分式”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分式的表達形式進行了探究學習之后,繼續對學生進行追問:“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研究分式?”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想法總結歸納。每個小組的學生派出一個代表,大家在集中交流中說出答案:“應該研究分數的概念、性質、具體運算、應用。”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以全面理解和開放思維為教學著力點,在教師的思想啟發下引導學生自主構建學習目標,在師生交流、生生合作的模式下開展問題思考和探究活動,尋找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師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創新思維火花,深化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形成的自主學習能力、問題探究能力、反思和總結能力等多種數學學習能力都是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的過程。學生在教學中對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行不斷的調整。根據教學實際選擇適合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價值,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這樣的教學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實現針對性發展突破。
綜上所述,指向生成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是多元共生的、充滿變化互動的,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課堂教學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在深入研究課本教材、把握課本教材培養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用生成的觀點看待數學課堂教學,因勢利導,使數學課堂成為師生互動的大舞臺,煥發出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