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鄭紅娟,王笑穎,孫正海
(1.西南林業大學 園林園藝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2.石家莊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5)
花境起源于歐洲園林,其為模擬自然界林緣地帶各種野生花卉交錯生長的狀態,以及多年生的宿根花卉、花灌木為主,經藝術提煉用自然斑駁的形式混合種植于林緣、路邊、墻垣、坡地及草坪等處的一種自然式的植物造景形式[1]。花境具有植物種類豐富、花期錯落、景觀效果突出、一次栽植、多年觀賞、管理粗放等特點,契合當前生態節約型園林的發展趨勢,同時在色彩和季相上富于變化,易形成視覺中心,極大豐富了景觀營造中的過渡層,提高了城市環境品質[2,3]。
國外關于花境的研究比較成熟,主要集中在花境植物材料選擇和設計應用上,學者們對適宜花境的植物材料進行了歸納總結[4]。自20世紀80年代起,國內關于花境的研究逐漸增多,主要涉及花境概念的演化、花境分類等理論研究、花境植物名錄、花境植物材料選擇與馴化、設計與應用等。花境的組成已從單純草本花卉延伸到灌木、矮生針葉樹等,同時具有設計感且親近自然[5]。近些年,學者們大多對城市中道路、公園、居住區綠地中花境進行應用調研,比如南京市、杭州市、南充市等,同時提出了適合當地發展的對策[6~9]。但未見有人關于石家莊市內的花境進行系統調查研究,僅孫紅梅對石家莊市花境應用現狀進行調研[10]。針對現存問題和發展瓶頸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以期使得花境在石家莊市得到廣泛推廣。
石家莊市位于東經113°8′~114°58′,北緯37°42′~38°21′,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冬半年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492 mm,相對濕度為62%。年平均氣溫13.6 ℃,最冷月均溫-2.8 ℃,最熱月均溫26.6 ℃,年溫差達29.4 ℃。年平均日照1909 h左右,無霜期187 d。根據研究地氣候特征和適生長花境植物材料的特性,石家莊地區花境的觀賞期可從4月份延續至10月份,足以滿足石家莊市區綠化美化的需求。
2.2.1 研究對象
根據學者調研結果發現,花境在綜合性公園和新建居住區應用最多[2],而城市公園是市民休閑娛樂的主要場所,其景觀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市民的生活質量。因此,本次調研主要以石家莊市區綜合性公園和改造后的公園為主,在石家莊市區公園中隨機選取10個,分別為中山公園、裕西公園、西環見義勇為公園、世紀公園、人民公園、水上公園、月季公園、槐北公園、東環公園、南高基公園,從調研公園中挑選出33處花境作為實地調研分析對象。
2.2.2 調查方法
通過實地調研和訪問調查法從設計、施工到養護各個環節找出花境設計面臨的問題。實地調研主要通過對選擇的33處花境進行詳細記錄和拍攝實景照片,主要包括花境植物材料的名稱、色彩、株高以及組合方式。訪問調查法主要對石家莊市的景觀設計公司和苗圃進行訪談,主要從植物種類的選擇、平面構圖、豎向設計、花境類型、環境美學方面表現等方面找出當前花境應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據調查和統計數據來看,石家莊市城市公園花境應用植物共45種,與南京市116種、杭州市310種相差較大。石家莊市花境常用植物隸屬20科40屬,其中花灌木植物種類最多,共計17種,占比為37.78%,隸屬8科14屬;其次是多年生草本,為15種,占比為33.33%,隸屬7科14屬;一二年生草本花卉6種,占比為13.33%,隸屬4科6屬;水生植物為4種,隸屬4科4屬;多年生草本觀賞草植物種類最少,為3種,隸屬2科3屬(表1)。

表1 石家莊市公園花境植物主要組成種類
3.2.1 花境植物形態分析
按照花境植物株型和花序形態將其分為水平型、豎直型、綜合型。據調查可知,花境中水平型植物偏多,為29種,豎直型為14種,但花境常用材料花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中水平型植物占絕對優勢,為23種,而豎直型僅為5種。另外,綜合型植物大多僅在花期表現豎直型,日常表現為水平型。綜上可知,石家莊市花境植物水平型植物較多,豎直型植物偏少,較難形成層次豐富、高矮有序、高低錯落的景觀效果(圖1)。

圖1 花境植物形態分析
3.2.2 石家莊花境景觀效果分析
花境按其布置位置分為林緣花境、路緣花境、草坪花境、墻垣花境、濱水花境等5種類型[11]。在調研的33個花境中,路緣花境最多,為12個,其次為草坪花境9個,林緣花境7個,濱水花境3個,墻垣花境2個,存在與園林小品如置石搭配組成花境。
林緣花境為植物群落中上層喬灌木與基底草坪過渡層,將背景高大植物與草坪完美融合起來,起到充實林下空間,豐富植物群落的作用。石家莊公園內的林緣花境設計簡單,主要是在樹林底部大面積種植,選取玉簪、馬藺、鳶尾、八寶景天等植物材料,進行林下空間的裝飾。常見的林緣花境搭配模式為:紫葉李+礬根(東環公園);紫薇+大葉黃楊+大花萱草(西環公園);紫葉碧桃+黃楊球+玉簪—鳶尾(南高基公園)。林緣花境缺少豎線條植物材料,中景層花灌木數量較少,導致花境立面效果欠佳,沒有起伏。
路緣花境一般位于道路一側、兩側或轉角處,成狹長帶狀,一般為單面觀賞花境,起到美化且引導游覽路線的效果。常見的路緣花境配置模式為:西府海棠+金雞菊(西環公園),金銀木-木槿+玉簪-沿階草(槐北公園);雞爪槭+錦帶花-紅瑞木+鼠尾草-沿階草(東環公園);路緣花境大多有花灌木做背景,植物種類少,草本植物大多4、5種,甚至有的僅有1種,如南高基沿湖路采用黑心菊作為花帶,景觀持續性較差。
草坪花境是指在草坪內或草坪一側布置的花境,為了解決大面積草坪給人帶來的空曠感,增加地面植物種類、色彩點綴。常見的草坪花境配置模式:美人蕉+鳳仙花+黑心菊+大花馬鞭草(南高基公園);荷蘭菊+鳶尾+波斯菊+紫松果菊(水上公園)。
墻垣花境是指種植在墻桓、柵欄、籬笆、擋土墻以及建筑物墻體前,選擇具有適應性強、管理簡單粗放等特點的植物材料進行配置,既起到模糊建筑物棱角、打造景觀趣味性的效果,又能充當基礎種植作用的一類花境。石家莊公園墻垣花境植物配置模式:大葉黃楊+牡丹+月季+沿階草(長安公園);碧桃+早園竹+玉蘭+大葉黃楊+麥冬(水上公園);山桃+龍柏+榆葉梅+紫薇+牡丹+月季+沿階草(希望綠洲公園);地錦+榆葉梅+錦帶花+玉簪(槐北公園);迎春+連翹+二月蘭(世紀公園)。石家莊地市區公園墻垣花境的配置較為合理,采用了攀緣植物地錦作為花境背景,能夠很好地襯托前景和中景花卉的色彩和線條美;世紀公園在白色柵欄前種植迎春、連翹,軟化金屬硬線條,很好的將自然景致與建材融為一體,使得整個公園邊界充滿生機與野趣。
濱水花境是指于水中或水體與草坪的銜接處設置的,以水生植物或水生與宿根草本植物相結合配置的一種花卉應用形式。石家莊市區公園濱水花境的配置模式為:大葉黃楊+金葉女貞+丁香+紫薇+馬藺(世紀公園);睡蓮+黃菖蒲+蒲葦+鳶尾+碧桃(花卉園);睡蓮+蘆葦+黃菖蒲+迎春(東環公園);黃菖蒲+馬藺+平枝栒子+迎春(裕西公園)。石家莊市區公園濱水花境植物配置僅簡單地在水岸種植黃菖蒲等濕生花卉,沒有注意將花境景觀從水體向岸上進行水平上的過渡,景觀的獨立性強,缺乏與周圍景致的連續性。
石家莊市區公園花境的觀花植物中,白花占30.4%,黃花占30.4%,紅花占34.7%,藍紫均占10.8%。整體來看暖色調占比高,冷調的花卉占比低,而且花卉的色彩不夠豐富。在觀葉植物中,綠色占比高達55.55%,紅色占比5.56%。葉色種類少,以中性色為主,暖色占比較低,冷色調葉色種類最少。且在實地調研中,發現花境內觀花與觀葉植物的顏色的對比與調和并沒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表2)。

表2 石家莊市區花境常用觀花、觀葉植物
植物在不同季節表現不同的外貌,主要體現在花、果、葉的顏色和形狀上,在植物配置時,采用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和特色鮮明的植物季相,能夠給人以時令感,表現出花境特有的藝術效果[12]。
根據季相分類石家莊市區公園調研的20個花境所占比例分別為:春季花境6個,占比53.33%;夏季花境3個,占比15%;春夏兩季花境5個,占比16.67%;春夏秋三季花境3個,占比15%。在所有花境植物中,觀賞期在春季的占比50%以上,觀賞期在其他三季的花境植物種類較少,可見一年中花境的主要觀賞期在春季,景觀缺乏時間上的連續性,季相變化不明顯,藝術效果較差。
石家莊市區公園花境的植物材料種類少,僅有46種,包括21科42屬,且主要集中在北方幾大常見花灌木科屬,草本花卉和觀賞草的利用率低,喬灌草的比例失衡,觀賞性差。
據調查,石家莊市區公園花境主要采用單面觀的設計,雙面或多面觀的花境數量少;在植物的搭配上,主要以團塊狀的種植方式,混合種植極少,配置形式單一。整體來看,林緣花境和路緣花境配置簡單,景觀效果最差,墻垣花境的景觀效果較好。因花境主體主要以落葉灌木為主,宿根草本或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種類應用少,導致花境的前景材料缺失,花境的配置上出現斷層,立面效果差,層間過渡銜接不自然,整體線條缺乏柔和感,層次不夠豐富。
石家莊市區花境觀花植物色彩以白色居多,缺少暖色調,觀葉植物以中性色為主,色彩單一。在色彩的搭配上,沒有注意顏色的對比和調和,僅僅是色塊的堆砌,未充分發揮色彩的協調性,景觀效果不佳。
花境不同于其他花卉應用形式的一點就在于,花境可以做到一次種植,多年可觀,周年有景可賞。但是,據調研結果來看,石家莊市區公園花境景觀季相變化并不明顯,主要觀賞期集中在春季,夏季主要以觀葉植物為主,秋冬的植被景觀視覺效果單調,缺乏美感。一年之中無法達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理想效果[13]。
在花境應用中,植物的種類豐富度是景觀成功與否的關鍵,因此要增加石家莊市區公園的花卉種類,豐富花境景觀。在植物材料的選取上加大多年生草本和自繁能力強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應用比例,一二年生植物有:地膚、一串紅、金盞菊、千日紅、三色堇等;多年生植物有:耬斗菜、一枝黃花、美國石竹、鈴蘭、馬鞭草等。增加適應性強、引進經費和養護成本低的鄉土植物,如錦雞兒、蛇莓、三裂繡線菊等,可作為石家莊早春花境花卉資源而加以利用[14]。
較好的立面觀賞效果,應充分體現群落的美觀,植株高矮錯落有致,花色層次分明[15]。立面設計應充分利用植株的株型、株高、花序等觀賞特性,創造出豐富美觀的立面景觀。
花境立面設計的一般原則是前低后高,實際配置上高中低植物可穿插種植,以不遮擋視線,形成自然美觀的景觀為主,避免機械的排列。此外,在植物的株型和花序上,可根據整體外形分為水平型、豎直型、獨特型。在進行花境設計時,最好將這3種類型穿插種植,豐富立面景觀。
增加暖色調花卉和彩葉植物比例,豐富花境色彩,如紅色系:一串紅、雞冠花等;橙色系:報春花、百日草、炮仗花等;粉紅色系:麗格海棠、東方罌粟等;黃色系:向日葵、黃水仙、黃色風信子等。適合石家莊地區的彩葉植物有:羽衣甘藍、地膚、銀葉菊、金邊闊葉麥冬等。
色彩組合上注意色彩的對比,包括冷暖色對比、補色對比、明度、純度及色相的對比等,黃與紫、橙與藍、紅與綠是常見的對比方式,容易給人留下強烈的視覺沖擊,留下深刻印象。
花境景觀要體現一年景致的動態變化過程,使其四季的觀賞效果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在進行花境的季相設計時,利用花期、花色及各季節所具有的代表性植物來創造季相景觀。如早春的報春、郁金香,夏日的福祿考、蛇目菊、千日紅,秋天的波斯菊、翠菊、一串紅等。植物的花期和色彩是表現季相的主要因素,在某一季節中,開花植物散布在整個花境中,避免局部效果好,整體效果差。
花境景觀獨具美感,植物的合理選用與配置令人賞心悅目,多樣的色彩和錯落的層次給人以深刻的印象[16]。此次調研發現了石家莊市區公園已經開始有利用花境來改善綠地結構、營造景觀效果的意識,部分公園的花境也已初步成熟,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所以需要進一步改進石家莊市區公園花境的配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