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我國發展面臨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和挑戰、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復雜。黨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危險”將長期存在,形勢環境變化之快、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對黨治國理政考驗之大前所未有。進而提出了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鞏固長期執政地位、始終贏得人民擁護,就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歷史是現實的前身,現實是歷史的延伸,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走向未來的參考依據。任何階級和社會制度在政治統治方面都存在“趕考”問題,都被盛極而衰的周期性循環所困擾。中國共產黨通過對百年奮斗的歷史思考及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經驗教訓的總結,得出“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的深刻啟示和警示,體現出深沉的歷史意識和鮮明的政治品格,展示了百年大黨的憂患意識。
一是立足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深厚的歷史底蘊。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鴉片戰爭后屢遭劫難,歷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多次拯救,及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均告失敗。只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夯實了新征程中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的根基和底氣。
二是蘊含著高度的歷史自信。黨百年恢宏壯麗的奮斗歷程,黨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馬克思主義、人類進步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都充分顯示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自信,每一位中國共產黨人都有理由為此感到自豪,堅信新征程我們將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堅定不移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
三是彰顯著強烈的歷史主動。歷史主動是指一個政黨、一個國家在尊重歷史規律、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基礎上體現出來的洞察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推動歷史進步的精神氣質和實踐品格。掌握歷史主動是唯物史觀的內在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中形成的獨特優勢,從1945 年《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到1981 年《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再到2021 年《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這三個決議都是黨在重大歷史關頭運用唯物史觀總結歷史經驗作出的重要決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以史為鑒、繼往開來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新的“趕考”路上要繼續發揚歷史主動精神走向未來,就要做到成就面前不自滿、問題面前更清醒,不斷清除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害因素,確保黨的肌體永遠健康。
四是印證著黨始終站在歷史正確一邊。
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源于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以此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
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一百周年重要講話中指出,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產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優異的答卷。現在我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對新時代“趕考”人來說,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彌足珍貴,要樹立大歷史觀,學會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看清過去我們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如此才會有更大成功。
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鮮明的政治品格和強大的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思想指引。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正是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并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實踐相結合,才以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向歷史和人民交出了優秀的答卷。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發展,迫切需要我們深入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在新征程,我們要學習好、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明辨是非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才能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指出,只有在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才能透視出歷史運動的本質和時代發展的方向。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他又進一步強調,歷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為,奮發有為,我們就能夠更好前進。新的“趕考”過程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過程,是在揚棄中正確把握歷史規律,繼續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過程。
唯物史觀從分析物質資料生產入手,提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構成社會基本矛盾,科學闡明了人類歷史發展規律。中國改革成功就在于符合歷史規律,才能在不斷“趕考”的探索中認識到世界上既無定于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無放之四海皆準的現代化標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把國家發展放在自己力量基點上和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現代化。這種認識源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探索中國改革規律以指導改革實踐的歷史主動,可貴品質是勇于直面自身問題,勇于通過自我革命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一百八十多年的斗爭史,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多年的發展史,都是人民書寫的歷史。歷史充分證明,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
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關鍵在民心。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立場。新的“趕考”路上,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尤其當前要圍繞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問題,著力在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上提出新思路和新舉措,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凝聚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每個國家歷史傳統不同,“趕考”之路也不同。中國式“趕考”之路走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植根中國歷史文化傳統,反映人民意愿,適應時代潮流,區別于資本主義現代化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人類現代化發展的偉大創造。黨的百年奮斗也是不斷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拒腐防變的歷史。在延安“窯洞對”和西柏坡“趕考對”中,毛澤東同志的答案是人民監督和“兩個務必”,警惕“糖衣炮彈”。新“趕考對”中,習近平總書記的答案是黨的自我革命,核心要義都是要以“趕考”心態跳出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率,守護好人民的江山,黨也是以此在一場場歷史性考試中交出了一份份優異答卷。堅持人民至上是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根本。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創造了百年輝煌,新的“趕考”路上,我們要繼續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成就面前不自滿、問題面前更清醒,不斷清除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有害因素,確保黨的肌體永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