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紹義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前進道路上,全黨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绷暯娇倳浀闹匾v話深刻闡明了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體現了百年大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執著和堅定,彰顯了謀劃復興偉業、擘畫強國藍圖的歷史主動和使命擔當,對團結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奮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在百年奮斗征程中,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踐行初心、擔當使命,通過接續奮斗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變為現實。

樺南縣柳毛河鎮東華村打造“巾幗生態小菜園”示范村(圖片來源:學習強國APP黑龍江頻道)
黨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不斷為民造福的歷史。一百年砥礪奮進,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始終不渝、毫不動搖。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再到開創、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貫穿始終的核心價值追求,就是為人民謀取根本利益、創造幸福生活。正因為黨的百年奮斗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追求,創造了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業績,黨才贏得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支持和擁護,才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并不斷發展壯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黨員干部要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敢于擔當、善于作為,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人民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千方百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
心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黨員干部在工作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目標追求,創造出黨和人民滿意的業績,黨的性質和宗旨在現實中就能得到充分體現和實現,黨的自我革命能力就會不斷增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就能得到切實保證,黨的群眾基礎和執政根基就會進一步鞏固,黨的先進性和長期執政能力就會持續增強,黨就能經受住“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全面從嚴治黨和黨的全面領導就會落到實處。
心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但在新形勢下發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創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過程中,贏得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心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業績的根本保障。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們做事情、干工作,才能做到上有利于國家、下有利于人民,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黨員干部才會樹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才能堅持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創造載入史冊和根植民心的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中國共產黨人的政績觀和黨的初心使命是一致的,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牢記和踐行“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就是堅持政績為人民而立、政績靠人民而創、政績由人民來評,堅守為民初心,堅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以解決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的實績來衡量黨員干部的政績,把為民謀利作為判斷標準落實到一切工作中。
要以堅強黨性樹立踐行正確政績觀。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性。黨性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只有黨性堅強、摒棄私心雜念,才能保證政績觀不出偏差。共產黨人的黨性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是經過后天長期修養錘煉形成的。黨性修養就是共產黨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按照黨性原則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長期和持續不斷的黨性修養過程,是共產黨人黨性不斷升華的過程,是黨性越來越堅強的過程。具備了堅強黨性,就能站穩無產階級政治立場,心胸開闊、志存高遠,始終心系黨、心系人民、心系國家;就能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指導言行,解決好為什么人建功立業和建什么功、立什么業的問題。

7月13日晚,旅客在旅游專列內向外打招呼(資料圖)
要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踐行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哪里有人民需要,哪里就能做出好事實事,哪里就能創造業績。黨員干部要把“群眾切身需要”作為好事實事的標尺,做到“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要堅持心系群眾、服務人民,始終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注重了解和回應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圍繞民心民意做好工作。什么是好事實事,要從群眾切身需要來考量,不能主觀臆斷,不能簡單化、片面化。業績好不好,要看群眾實際感受,由群眾來評判。是否做了好事實事,不能只看群眾眼前需要,還要看是否會有后遺癥,是否會“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把好事實事做到人民心坎上,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好口碑和歷史沉淀之后的真正的評價。
要將眼前福祉和長遠需求結合起來。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員干部創造業績,必然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緊密聯系,必然與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直接相關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新的變化,人民群眾的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盀槊裨旄!辈粌H意味著眼前的福祉,還需關注長遠的需求。黨員干部開展工作,既要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要尊重客觀規律、考慮全局與系統,將創造政績的落腳點放在辦實事、求實效上,決不能為了樹立個人形象搞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黨員干部必須學會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正確看待“顯績”與“潛績”的關系,以更高的站位來看“為民造福”的行動自覺。
要靠實干和真干做出真業績。業績都是干出來的,真干才能真出業績、出真業績。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皻v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事業成功的原因很多,奮發有為是主要因素。黨員干部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勁頭,積極尋找克服困難的具體對策。對于突出矛盾要有責任意識,要積極去解決而不是回避推卸,干部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成就多大業績。政績取得沒有捷徑,求真務實是基本途徑。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黨員干部應將創造政績的落腳點放在辦實事、求實效上,真抓實干,善作善成,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堅決杜絕口號式、表態式、包裝式落實的做法。要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既要多辦一些近期能見效的大事、好事,又要著眼長遠、著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礎、做鋪墊的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