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良銀 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
對于中華民族來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其具有豐富且獨特的文化內涵,在薪火相傳中體現著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在新時代的發展背景下,將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傳統技藝、文化傳承下來并且發揚光大具有重要意義,必須要深入思考重放非遺技藝光彩的方式。傳統民間藝術的木版年畫,不僅在造型方面有自身的特色,而且色彩鮮艷、構圖飽滿、題材豐富。同時,加上其具備歲歲平安和招財進寶的吉祥寓意,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其濃郁的地域性特征蘊含著教育意義和價值?,F階段,傳統的木版年畫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不僅缺乏市場,在傳承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基于此,本文以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作為探究的對象,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求促進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非遺的可持續發展。
木版年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歷史悠久。木版年畫的繁榮得益于唐代以來興起的佛經版畫、成熟的雕版技藝和宋代發展的市民文化。在北宋時期出現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而宋金時期出現的“四美圖”,不僅是精美絕倫的木刻版畫,也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我國傳統的木版年畫不僅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理想傳達了出來,還深刻地反映了隱含著的社會生活和民族文化特征。由于木版年畫帶有鮮明的藝術特色,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從2006年到現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木版年畫已經覆蓋了十多個地區,其中包括濰坊市的楊家埠木刻版畫。
濰坊市的楊家埠盛產傳統民間版畫,其不僅具備精湛的制作工藝,還善于使用鮮艷的色彩,將濃厚的鄉土氣息展現出來,其于2006年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具有獨特性。首先,畫“朽稿”,這個過程是使用柳枝木炭條或者是香灰來作畫。其次,基于朽稿制作正稿,勾勒對應的線稿,反貼在梨木或者棠板上雕刻,將主線版雕刻出來。等到主線稿印出之后,再結合不同的顏色,將色板雕刻出來。再次,在雕刻工作完成之后,還要進行調色、夾紙、兌版、處理跑色等一系列的工作。最后,進行手工印刷。等到年畫印出來之后,還要對一些細節的問題進行簡單的描繪,采取手工補點上色的方式,從而制作完成一張生動自然的木版年畫。除了上述方式之外,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還有另外一種制作工藝,即半印半繪的傳統工藝。這種傳統工藝是通過在繪畫紙上雕刻好人物背景的線條版印,然后再進行人工的手繪上色。運用這種工藝制作的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保證了細膩的工藝和色彩的均勻,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起源于明初,在清代的乾嘉年間相當盛行,截至目前其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明初在儒家思想和政治局面的影響下,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產生。在當時,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創世階段是為明王朝的政治服務的,主要雕刻的內容是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明末時期,由于受到自然災害和戰亂等因素的影響,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之后,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與清初到乾嘉年間迎來了發展和繁榮時期,在咸豐時期更是創造了輝煌。從清末,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除了在五四運動中出現了短暫的繁榮之外,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1979年成立了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研究所,才對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進行了專門的挖掘和整理、研究與創新。近年來,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相關部門對其開展了一系列保護發展的工作,推動了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繁榮。
傳統的木版年畫匯集著一代又一代工匠藝人的智慧,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還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是,當前傳統的木版年畫的未來發展仍處于令人憂慮的狀態,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在進入融媒體時代之后,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審美觀念等都發生了轉變,導致傳統木版年畫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同時,在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承和保護方面也面臨著諸多難題,對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發展和生存有著直接影響,主要問題如下。
在當前的融媒體時代下,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播方式較為單一,不能夠體現出融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優勢。由于受融媒體時代的影響,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不僅包括各種影視劇,還有各種網絡短視頻以及線上的各種社交平臺,這使很多人在了解各種信息的時候,更加傾向于這種線上的方式,而大大忽視了線下。以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播方式為例,目前,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買賣商鋪大約有七十家,采取的是實體店線下銷售的方式,并且這種銷售方式占據著年畫市場的七成,這不僅使傳播范圍受到了限制,也不利于傳播渠道的擴大,使很多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進一步擴大傳播受限。
木版年畫傳承的內容創新不足不僅表現在內容的陳舊、缺乏創意上,還表現在其無法滿足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當下,傳統的木版年畫在內容上絕大多數還是傳統的內容,這決定了中老年人是觀賞和消費傳統木版年畫的群體,年輕群體在其中的占比相對較少。以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銷售產品為例,大多數都是門神、童子、戲劇、美人以及花卉等傳統的年畫主題。而在當下融媒體時代下,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內容創新很難跟上現代化消費者的需求。一旦廣大人民群眾對木版年畫的興趣降低,那么就不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了解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更不會為其買單,這樣一來在信息多元化發展的融媒體時代和傳媒環境下,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就會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當下,我國社會的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城鎮化趨勢日益明顯,很多年輕人都為了生計不斷在大城市奔波,希望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再加上傳統木版年畫在流傳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的發展和變化,不僅雕刻的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在技術工藝和制作工序等方面都較為復雜和繁瑣。這意味著要想將其傳承下去,就要有很高的造詣和高超的技藝水平,這些因素導致當下很難找到愿意繼承傳統木版年畫的年輕人。一些傳統的民間藝術找不到合適的繼承人,相關的文化部門又受到資金的影響,不能夠對這些民間藝術加以保護,這使木版年畫的傳承與創新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對于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承來說,當前其仍然保持著比較傳統的方式,即“師傅教徒弟,父親教兒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而且技藝也很難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傳統的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在大多年輕人眼中是過時和落后的內容,這樣一來就難以起到真正的傳承和創新作用。
伴隨著社會發展和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新媒體傳播得到了普及,大數據平臺也紛紛出現。同時,不斷興起的自媒體給傳統木版年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帶來了空前的發展機遇。為了迎合融媒體時代的發展機遇,必須要緊跟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潮流,盡可能選擇高效的傳播方式,保證木版年畫的受眾群體更加精準,進而提升木版年畫的信息傳播效率。舉個例子來講,通過為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建立一個團隊運營自媒體賬號,由相關的團隊人員收集和整理與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相關的資料,再結合當下的流行趨勢對其進行創新,之后再將其發布在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發揮現代化媒體的作用,將各種相關資源傳播出去。在互聯網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下,保證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能夠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同時,還可以建立如“非遺來了”的抖音賬號,將“尋找非遺傳人,發現非遺之美”作為賬號經營的宗旨,通過拍攝大量的木版年畫非遺工藝、制作過程和相關的產業以及產品等內容,不斷積累相關粉絲。借助短視頻這一融媒體時代的有效傳播途徑,不僅能夠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對民間藝術和民間文化的興趣、 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還能夠獲取不錯的流量和口碑,有助于形成一種審美、生動、趣味和知識融為一體的格局,拓展山東楊家埠傳統木版年畫的傳播方式,從而保證傳播效果的提升。
基于融媒體時代下日新月異和復雜多變的信息,廣大人民群眾對優質和新穎的內容追求程度越來越高,這也就意味著要想推動傳統木版年畫的發展,創新是唯一的選擇。在進行傳統木版年畫創作之前,要深入社會生活,對歷史文化狀況多加了解,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感受生活的樂趣,并且不斷地積累相關經驗。在創作木版年畫作品的時候,要盡可能將作者的創作理念和審美追求展現出來,做到與時俱進。同時,傳統木版年畫的創新,還應當符合當下人民群眾的審美傾向,從當代的民俗民風中選擇內涵豐富和傳統木版年畫創作主題相符合的內容,對搜集到的各種素材和形象進行加工。最后,借助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傳統木版年畫中的優質內容傳播出去。例如,楊家埠木版年畫研究所于洪文對楊家埠木版年畫的門神、童子等單一創作題材進行創新,在其中融入反映新時代內容的元素,從而創作出了《雙手推開致富路》《和平幸福》等一批優秀年畫作品。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工匠們要想使傳統木版年畫得以延續,就要在傳統的木版年畫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盡可能推動傳統木版年畫的發展和創新。

《九獅圖》
對于傳統木版年畫的保護,其中關鍵的內容就是培養新一代的木版年畫人才和優秀的傳承人。在融媒體時代,對傳統木版年畫的繼承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不僅要具備敏銳的信息洞察力,還要具備豐富的創造力。同時,還要能夠借助融媒體時代的各種信息傳播平臺,不斷擴大傳統木版年畫的影響力。因此,保護木版年畫非遺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培養優秀的新一代繼承人。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這也為非遺的傳承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其中在青年的美育中融入木版年畫的相關內容,不僅能夠加大和高等院校之間的聯系和合作,還能夠使本土民間藝術和文化重新進入廣大人民群眾的視野當中,有助于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樣既使學生的人文情懷得到提升,又激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也為培養傳統木版年畫的繼承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在理解民間藝術的時候,還有教師進行講解和引導,有助于學生深刻地感知其中蘊含的文化魅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綜上所述,雖然木版年畫已經成了我國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在融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其傳承和保護也受到了沖擊和影響。為了更好地應對融媒體時代的木版年畫傳承與活化,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拓展基于融媒體時代木版年畫非遺的傳播方式,對傳統木版年畫的融合創新力度和對木版年畫人才的培養力度等,從而保證傳統木版年畫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