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朱會通 孫瑞

汾湖、青浦兩地公安檢查站勤務聯合,實現“一站兩檢”

藍盾志愿者開展宣傳防范活動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汾湖高新區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造更加平安的社會環境,蘇州市公安局吳江分局汾湖派出所結合轄區實際,聚力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以智慧警務提升“智治”效能,通過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加強跨區域警務協作,警民攜手聯動共治,持續織密轄區安全防護網。
“請規范佩戴頭盔。”在城司新天地小區非機動車出入口,“一盔一帶”智能預警識別聯動系統每天都向騎電動自行車未規范佩戴頭盔的業主發出實時提醒,同時聯動道閘不會升起。“這是提醒我們安全出行的好法子。”居民十分支持。
據了解,城司新天地小區是汾湖派出所轄區規模最大的回遷小區。原先小區內基礎設施薄弱、管理不夠規范、警情多發,而這些管理難題隨著汾湖派出所“智慧安防小區”的探索建設,已成為“過去式”。“‘智慧安防小區’的初衷就是讓群眾盡享平安,亮點在‘智慧’。”汾湖派出所副所長楊志浩表示。目前,該所轄區城司新天地小區、明豐翠湖苑小區已完成試點建設。
小區出入口門禁系統、防止高空拋物的高清攝像頭、杜絕電動自行車推上樓的電梯自動報警裝置……這些智能設施通過“智慧安防小區”平臺與派出所、物業聯通,一旦發生情況,可以及時感知、快速響應。
去年以來,城司新天地小區、明豐翠湖苑小區違法犯罪警情分別同比下降33.3%和20%。
“注意,嫌疑船只已經進入太浦河吳江境內。” “收到。”在吳江水陸一體化檢查站內,民警緊盯著面前的大屏幕,涉嫌非法捕撈船只的行進情況一目了然。半小時后,隨著一聲“上”,蹲守在附近水域的公安、海事、漁政執法船同時出動,迅速向5艘嫌疑船只靠近。上船、搜查一氣呵成,人贓俱獲。船上非法捕撈的水產品重達65噸。

民警帶領藍盾志愿者一起巡邏

民警檢查小區內的智能道閘
據悉,吳江水系豐富,與上海、浙江省際主要航道就有6處交界,汾湖派出所在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與青浦警方、海事部門多次溝通、實地踏勘,將原來交界處的兩個上海水路檢查站前移,與汾湖水路檢查站合并,于去年建設啟用了吳江水陸一體化卡口,促成蘇滬兩地卡口、水警、海事聯合執法,實現了上船一次,完成所有的檢查項目。檢查所需時間也由原來的3個小時縮短為現在的30分鐘,既提高了通行速率,也共同守牢了水域交界區的安全。
此外,為了更加筑牢交界區的“防護圈”,汾湖派出所還與臨近的青浦、嘉善警方實現了18萬路視頻互看互查,將原本的“孤島式”監控“合鏈結網”,跨區協作、快速反應能力逐漸提升。
據統計,去年以來,汾湖派出所在區域警務合作下,偵破各類跨區域案件近百起,查破部督非法采砂、非法捕撈刑事案件各1起。
“現在的騙子多。這兩天,大家看到疫苗接種以及健康碼黃碼、紅碼這樣的信息,一定要當心。”家住東聯村的陳師傅是鄰里之間的“反詐達人”。去年因為加入“投資群”被民警及時勸阻避免損失的他,主動要求加入“藍盾志愿者”,成為汾湖派出所“雙藍小分隊”的一員。陳師傅發揮人熟、地熟的優勢,當起了“反詐宣傳員”。東聯村更是實現了近一年詐騙零發案。
“雙藍小分隊”是汾湖派出所打造的“公安藍”攜手“志愿藍”的群防群治隊伍。日常工作中,民警、鐵騎隊員作為“公安藍”,按照實時警情分布情況,開展路面巡邏工作,但是僅憑他們,很難實現巡邏無死角。為了彌補不足,以物業人員、快遞員、店鋪主和其他熱心市民代表為主的336名藍盾志愿者組成的“志愿藍”,發揮工作流動性大、點多、線長的優勢,協助民警做好企業、村、社區以及小區內的巡邏、安全宣傳等工作,把平安建設的“觸角”延伸至轄區的角角落落。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只有群眾愿意為平安建設出力,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汾湖派出所所長沈國平表示。
去年以來,汾湖派出所轄區違法犯罪同比下降9.38%,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35.5%,破案率提升15%,群眾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