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幾年,汕頭市致力“為村組織賦能、讓村(居)民受惠”,積極探索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負面清單、村級事務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村務公開清單,有效規范村級權力運行、減輕村組織負擔、推動干部履行職責、確保村民知情權、提升為民服務能力,創新實踐鄉村治理“智惠”路徑。
汕頭市位于粵東中心,瀕臨南海,下轄6個區、1個縣,常住人口約560萬人,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素為“嶺東門戶、華南要沖”。近年來,汕頭市堅持“小切口大縱深”“小清單”大賦能,建立實施“五小清單”,即小微權力清單、負面清單、村級事務清單、公共服務清單、村務公開清單,從權責事、人財物等方面加強全鏈條清單制管理,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轉型期,探索走出一條“為村組織賦能、讓村民受惠”的鄉村治理“智惠”路徑。
汕頭市把推進村級權力規范運行作為有力抓手,印發《關于推進村級組織權力職責規范化運行的通知》,建立村級小微權力清單,規范運行流程,編織立體監督網絡,著力凈化基層政治生態,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一是強化黨組織引領,梳理小微權力清單。全面梳理村級小微權力事項,對“三重一大”事項堅持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在先、黨組織提議在先、黨員大會審議在先,重點抓好村級權力流程再造、權責事項調整、權力運行監督等工作。各區(縣)把推進村級權責規范化運行作為鞏固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全面推動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認真研究制訂工作方案,細化分解任務,明確時間節點,全力推進村級權力職責規范化運行。二是制訂清單流程圖,促進陽光用權。在征求17個市直單位和各區(縣)意見基礎上,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對照村級權責清單,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編制了10大類57項村級權責清單流程圖,明確和細化各權責事項的材料、要件和程序等內容,確保干部履職有依據,群眾辦事有指引。三是織密監督之網,防治小微腐敗。構建上級職能部門、村務監督委員會、村(居)民有機統一的三級監督網絡。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向社會公開權責清單及運行流程圖,把“小微權力”曬在“陽光”下,讓群眾能夠監督、便于監督、樂于監督。同時,嚴格村級權責運行責任追究,對違反清單辦事的單位和負責人嚴肅問責追責、曝光通報,保持懲治微腐敗高壓態勢,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紀要追究的良好機制。
全市1086個村(社區)全面完成“兩委”換屆后,汕頭市堅持把加強村(社區)干部隊伍建設、促進廉潔履職作為加強基層黨建、深化基層治理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出臺村(社區)“兩委”干部履職負面清單50條,推動村(社區)干部依法依規履職盡責。一是制訂村(社區)“兩委”干部履職負面清單。堅持把紀律約束瞄在點上、打在痛處,緊扣相關法律法規及黨章黨規,緊貼村(社區)易發多發的各類違紀違法問題以及群眾最為關注的切身利益問題,深入分析、反復研究,制訂出臺村(社區)“兩委”干部履職負面清單,從政治立場不堅定、重大決策不合規、組織生活不嚴肅、財務規定不執行、服務群眾不作為、工作紀律不遵守、履行職責不廉潔、自身形象不端正八大方面,細致列出了村(社區)干部50種負面行為,劃出了一道道看得見、摸得著、易理解、須堅守的行為紅線。二是積極開展培訓教育活動。將負面清單納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培訓課程,編印發放《汕頭市村(社區)實務工作手冊》,把負面清單內容與相關政策法規、村級小微權力清單、村(社區)干部違法違紀典型案例等一并匯編入冊,教育引導村(社區)干部按清單辦事、依規范用權。

為依法界定基層權責邊界,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自我調節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汕頭市結合本地實際,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于2019年9月印發《汕頭市村(居)民委員會工作職責事項指導目錄》(以下簡稱《指導目錄》),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工作職責事項、協助政府工作職責事項、應取消和禁入事項分別作出明確規定。2021年1月,對《指導目錄》進行修訂,實現了與《民法典》的有效銜接?!吨笇夸洝芬郧鍐涡问?,分別對汕頭市村民委員會群眾自治工作職責事項(8類47項)、協助政府工作職責事項(13類76項)、應取消和禁入事項(19項),以及事項對應依據一一明確,讓村級組織從行政執法、拆遷拆建、城市管理等過多的行政事務中擺脫出來,回歸服務群眾的主責主業。同時,為確保鎮(街道)兜得住、不轉嫁,按照“事”“權”統一原則,實施“放權強鎮”改革,擴大鎮街管理服務權限,以清單式下放鎮街市場監管領域行政職權231項、工程建設領域行政職權252項,其中綜合執法404項,提高鎮(街道)履職保障能力。
一是制訂村公共服務目錄。按照“公共服務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優化、服務形式開放化”原則,指導村(社區)制訂《村(社區)“智惠”服務目錄》,分設村級組織運作、生產生活服務項目6大類36小項。應用大數據提升便民服務水平,結合“數字政府”建設,推廣應用“市民之窗”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機,推動“鄉村釘、騰訊為村、村村享”植入政務服務“粵省事”“粵商通”App和微信公眾號,打造指尖上的政務服務。二是組織編制公共法律服務清單。建成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1086個,實現全市村(社區)全覆蓋。梳理編制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服務清單以及服務指南,積極組織各類法律服務資源進駐,有效對接農村重大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民生工程、脫貧致富等村級事務的法律體檢、法制審查,為群眾提供“點單式”服務。同時,通過各類渠道進行公開宣傳,確?;鶎尤罕姵浞种げ⒑侠硎褂谩?/p>

為了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保障村民對村務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推進村民自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汕頭市于2014年4月出臺《汕頭經濟特區村務公開條例》,對村務公開內容、時間、程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指導各區(縣)結合實際制訂出臺本地具體公開目錄,明確村務公開的表格內容、時間、程序,對照開展村務公開,做到程序規范公開、內容全面準確。同時,以開展村務公開“五化”(設施建設標準化、公開內容規范化、公開時間經?;?、公開形式多樣化、公開地點公眾化)創建活動為抓手,著力推進村務公開的規范化、常態化發展,取得良好成效,切實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有力促進了村級事務在陽光下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