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德姬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轄208個村,總面積1502平方公里,耕地25.07萬畝,林地178.4萬畝,資源稟賦較好。蓮都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工作,成立鄉鎮級強村公司,以強村公司為具體抓手,推動鄉、村“消薄”工作。通過努力,全區208個村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再次突破1億元大關,是2017年的近兩倍;村均年總收入和村均年經營性收入分別達50.79萬元和17.18萬元,較2018年分別增長18%和2%。
打造強村公司,整合資產資源。蓮都區積極打造強村公司,旨在通過市場化經營,提高鄉村基層組織化程度,保障村集體經濟發展。蓮都區立足自身資源情況,招商引資,拓寬增收渠道,整合村級資產、資源,以項目生項目,促進村民持續增收。
實施以強帶弱,孵化“削薄”新模式。通過企業投資優質項目、各村參與的形式,創建出了“聯建模式”“黨建聯合體模式”“物業模式”和“產業模式”。
堅持生態主導,轉化發展優勢。借力生態主導產業,吃“綠色飯”,掙“生態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例如,仙渡鄉采取“農戶+合作社+公司”模式,組織農民統一種植甘薯,通過村民種植、合作社統收、公司深加工的方式,全方位保障村民利益。麗新鄉由鄉強村公司投入85萬元至綠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項目收益率8%,惠及4個行政村,每年累計收益6.8萬元,成功帶動當地30多名低收入農戶就近就業,人均增收1萬元。
拓寬市場渠道,提高經營收入。開展項目建設,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村民收入。與電商平臺合作,促進生態農產品網上銷售;與結對省對接,推動優質水果出省銷售。
實施項目聯建,帶動薄弱村增收。通過組織薄弱村統一參與項目建設,帶動村級收入增長。太平鄉推出太安電站技改項目,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公司經營、收益歸村的發展模式,對鄉屬集體企業太安電站進行“1+1+8”集中聯建。其中,第一個1是指太平鄉政府,以實物方式出資占總股本66%;第二個1代表小安村,以貨幣、電站溝渠使用權出資占總股本10.96%;8是指8個薄弱村,以貨幣方式各自認繳出資,每村占總股本2.88%。同時,進行股權改革,將鄉政府以強村公司名義占有的66%股份收益讓利給8個薄弱村,每村每年收益20多萬元。
大力招才引商,探索合作共贏。通過引入外來資本、人才,共同開發利用集體資產資源,實現合作共贏。大港頭鎮面向全市范圍進行招才引商,與農投公司、茶葉種植大戶等招商洽談,圍繞主體實力、投資意愿、實操能力進行綜合比選,最終確定由“蓮都新農人”代表陳小方、麗水龍興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市場主體共同開發。同時,整合了小山、小井、西坑口等重點幫扶村的上級補助資金以及石侯村的土地資源,通過“鄉鎮統籌、多村聯建、外包經營”等方式,實行“強村公司+市場主體+村經合社”的合作模式,最終實現村民、集體、市場主體、政府多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