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金亮 張志林
如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增強村集體經濟活力,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內容。湖北省十堰市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這條路上進行了多方探索,2021年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11億元,村平均收入56.45萬元,涌現出一批“明星村”“進步村”。
聚焦組織帶動,把好村集體經濟“方向舵”。十堰市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機制,增強村“兩委”班子成員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本領,把建設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保障。2021年全市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1791個村全部成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96.4%的村黨組織書記任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十堰市整體實行村黨組織、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村委會三塊牌子一套人馬交叉任職的模式,配強了村領導班子,建立了村黨組織書記動態調整和管理機制,把住了集體經濟的“方向舵”。
聚焦人才引領,當好村集體經濟“領頭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必須首抓人才建設,人才戰略的實施決定著村集體經濟發展進程。一是強化村干部引領作用。實行村黨組織書記鄉級備案管理制度,提倡村黨組織書記領辦合作社,培養后備干部,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二是吸引能人返鄉創業。利用返鄉創業政策積極吸引各界人士帶回資金、技術、管理、信息等資源創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三是引進專業人才參與管理。聘請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人才,發揮他們資源優勢和專業技能,參與村集體經濟發展。

聚焦項目建設,鋪好村集體經濟“增收路”。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鋪好產業路,架好產業電,送好產業水,通好產業氣,搭好產業網。二是抓好發展項目建設。根據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和規模,按照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的要求,依托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產業優勢,發展茶葉、柑桔、香菇、藥材、粉條、襪業、黃酒、魔芋、山竹、黑豬、馬頭羊等多元化的集體經濟產業,積極探索城區“三村”金融投資、資產租賃等發展路徑。三是抓好保障措施建設。按照保障范圍和標準,保障村級組織經費正常運轉,扶持新型村集體經濟發展;著力化解村級債務,降低村集體的經營成本和資產負債率;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回頭看”,盤活集體資產,多種形式發展集體經濟。
聚焦科技創新,建好村集體經濟“示范田”。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是集體經濟快速發展的直接生產力。十堰市充分利用地理、區域優勢,樹立新觀念,開拓新思路,運用新技術,推廣新品種。通過多次嘗試,積極探索、創建和總結一批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資本運作型、合作組織型、企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文旅拉動型、聯合開發型、股權補償型、勞務輸出型、自主經營型、政府投資型、資產重組型、電商營銷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拓寬了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增加了村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