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金沙遺址祭祀區 九柱建筑基址方向初探

2022-08-29 11:58:42朱章義
文史雜志 2022年5期
關鍵詞:方向建筑

張 擎 朱章義 王 毅

張濟同 楊震宇 汪克敏

金沙遺址發現于2001年,因其集中出土的大量象牙和數以千計的金、銅、玉、石等珍貴文物,而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通過十年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認為金沙遺址是一處古蜀國時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遺址,面積約5平方公里。集中出土珍貴文物的區域,位于金沙遺址東南部的金沙村。考古工作者認為該區域應是一處專用的大型濱河祭祀場所,是當時古蜀國的一個祭祀中心,并稱之為“祭祀區”。金沙遺址還有一個重要發現,就是在遺址東部黃忠村發現了大型建筑基址群,考古工作者認為它應與古蜀國最高統治階層使用遺存相聯系,稱之為“大型建筑基址群”。金沙遺址祭祀區與大型建筑基址群隔磨底河南北對應,直線距離約778米。

2009年5月,中央電視臺十頻道選取金沙遺址作為日全食報道地點之一,國家天文臺二部的有關人員隨之來到了金沙遺址。他們在參觀金沙遺址的過程中,對祭祀區九柱建筑基址的非正向走向(即不是正南北或正東西的走向)以及祭祀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青銅立人”“帶柄有領銅璧形器”等文物產生了濃厚興趣,并初步認為這些遺存應與太陽有關。隨后,國家天文臺和成都博物院、金沙遺址博物館商定成立一個天文考古課題組,共同探討金沙先民當時的天文學成就。九柱建筑基址的天文指向就是這個課題組的子課題之一。

一、九柱建筑基址的考古概況

圖二: 九柱建筑基址 D8

九柱建筑基址位于金沙遺址祭祀區的東部,編號為L18,開口于第7層下,分布在IT7904、7905、8003、8004、8005五個探坑內。九柱建筑基址是一處由9個呈“田”字形分布的柱洞構成的建筑遺存,其中7個柱坑及柱洞保存完整,另2個柱坑及柱洞被機械挖溝破壞,僅殘存極小一部分。柱坑大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1.2—1.7米。保存完好的7個柱洞大小基本一致,為圓角方形,邊長約0.45米,深約1.3米。從殘存的D6的底部來看,柱洞底部應鋪有木板。9個柱洞的平面形制為十分規整的長方形,西北—東南向長6.15米,柱間距2.85米;西南—東北向寬4.35米,柱間距1.95米。經精確測量,建筑東南朝向真角為東偏南27.17°。(圖一、二、三)九柱建筑基址的修建和使用時間均在金沙遺址祭祀區第二期之時,距今3000年前后。

圖一 :九柱建筑基址

圖 三:九柱建筑基址平面、剖面圖

九柱建筑基址修建在一個由人工堆筑起來的黃土臺的東部。黃土臺呈西北—東南向條狀分布,與其北面同時期的河流的方向一致。黃土臺是用黃土堆筑而成,西南略高,東北略低(即靠近河岸方向的高,靠近河流方向的低)。西北—東南向最長約90米,西南—東北向最寬處約25米。堆積最厚的區域超過0.6米。

金沙遺址祭祀區迄今共出土6000余件金器、銅器、玉石器、象牙等珍貴文物;但金器、銅器、玉器在黃土臺下的地層堆積中罕有發現,而在黃土臺以上的地層堆積中突然大量出現。這充分說明修建黃土臺在祭祀區約600年發展歷程中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金沙遺址發掘者認為,黃土臺是祭祀區第二期開始的標志。

二、九柱建筑基址的性質

九柱建筑基址是一座極其特殊的建筑,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9根木柱均為圓角方柱,在整個金沙遺址發現的60余座建筑基址中具有唯一性;

其二,9根方柱的柱間距很小,其所圍的空間十分有限,僅有26.8平方米,粗大的木柱與狹小的空間形成強烈反差,充分說明它與一般的房屋建筑是有重大區別的;

其三,9根方柱間沒有基槽,而金沙遺址發現的其他房屋建筑中都有寬窄不一的基槽,在基槽內還有小柱洞,這是房屋墻壁的標志,因此這個建筑當與房屋無關;

其四,九柱建筑基址是金沙遺址祭祀區內唯一與建筑相關的遺存,其功用當與祭祀活動相關。

九柱建筑基址又是一座制作極其考究的建筑,像金沙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群那樣宏偉的建筑與之都是無法比擬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9根方柱十分粗大,大小基本一致,邊長0.45米,而大型建筑基址群的柱洞大小不一,直徑較小,僅在0.2米左右;

其二,9根方柱間的同一方向的柱間距完全一致,并且短邊柱間距是長邊柱間距的2/3,而大型建筑基址群的柱間距是不一致的,有較大差異;

其三,九柱建筑基址修建在由人工堆筑起來的巨型黃土臺的東南部,而大型建筑基址群也僅僅是在地面有薄薄的一層墊土而已。

這樣一座特殊、制作又相當考究的建筑基址,其功用當是十分特殊的。因此,金沙遺址的考古發掘者認為該建筑遺存應是一座由9根方柱支撐的木構祭臺,下面為方柱,方柱之上鋪設木板,巫師站在木臺之上主持祭祀活動。同時,不排除是9根圖騰柱的可能性,是參與祭祀活動的人們的朝拜對象——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

圖四:九柱建筑基址復原圖(楊鴻勛繪)

三、九柱建筑基址方向的精確測量

九柱建筑基址的方向引起了天文學工作者的高度關注。為了提高所測方向的準確性,2010年3月18日和3月26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聘請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第三大地測量隊的專業測繪人員對該建筑基址的方向進行了精確測量。

此次測量的標準采用1980年西安坐標系、105度的中央子午線和1985年國家高程基準,測量的儀器設備為GPS和全站儀。在大地測量中,用羅盤測出的磁方位角、以“西安坐標系”為基準測出的坐標方位角及計算出的真方位角均從各自系統的北點起算,以順時針方向計量角度。三種角度差的關系為:真北方向=坐標北方向+0.45°=磁北方向+1.58°。而天文學中計算出的真方位角,又是從南點起算,以順時針方向計量角度,它與通過大地測量計算得出的真方位角存在著180°的系統差。為了避免不同系統角度引起的歧義及表述方便,我們統一采用通過大地測量計算得出的真方角系統,以東、西兩個方向為基準進行表述。

為了提高測量的準確性,我們在建筑基址中布置了兩條測線,“G101—G102線”和“G103—G104線”均為西北—東南向柱洞中心點連線。測量結果見表一。

表一:九柱建筑基址兩條測線的方位角一覽表

從表一中我們可以看出,兩條測線所測出方位角略有差異。2010年5月14日,我們邀請了同仁到現場察看測線的布置情況。大家一致認為“G103—G104線”與柱洞的吻合情況更好,因此,我們選取該線所測的方位角值作為九柱建筑基址方向的標準方位角值。那么,九柱建筑基址東南朝向的真角為東偏南27.17°,并以此計算出其他方向的真角。見表二。

表二:九柱建筑基址四個朝向真方位角一覽表

在九柱建筑基址的東北方向上,還有兩個同時期的重要遺存——金沙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群和羊子山土臺(圖五)。為了了解這兩個遺存與九柱建筑基址之間在方向上有沒有天文指向意義,我們也對此進行了測量。金沙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群是由三組9座大型建筑基址構成,分布范圍約10000平方米,測量點選擇在三組建筑基址之間的中心位置;羊子山土臺發掘于1956年,現已不存,其中心點是經過調查獲取的。

圖五:1956年成都羊子山土臺遺址發掘現場

表三:三個重要建筑遺存之間的距離和方位角一覽表

四、九柱建筑基址天文指向的計算

金沙遺址位于成都市區西北部,地處北半球北回歸線之北,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的經緯度為:北緯30°41′01″,即30.6836°;東經104°00′41″,即104.0114°。因此,對于金沙先民來講,正午時太陽只能出現在南面;至于太陽每天升落之時的方位角,則與當地地理緯度、黃赤交角、每日太陽的赤道坐標有關,需要計算得出。

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沒有任何文字能供人們參考,因此,要研究九柱建筑基址的方向與太陽的關系,選擇特殊時點上的太陽,以減少研究的盲目性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古人的祭日習俗,特殊時點上的太陽方位應該與太陽在當地地平面升落之時的方位角有關。因九柱建筑基址是西北—東南向的長方形,并參考古人對特殊時點的重視程度,我們首先選擇了冬至、立春這兩個時點,來考察該建筑所在地日出日落方位角;同時,因其東北方向上又有同時期非常重要的金沙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群和羊子山土臺等重要遺存,我們又對立夏、夏至、立秋、立冬這四個時點的日出日落方位角進行了考察。(春分、秋分這兩個時點也很重要,但此時太陽正東升、正西落,明顯不在我們考察的方位上,故沒有進行考察。)

(一)3000年來黃赤交角的變化

黃赤交角是計算日出方位角公式中的一個參數,因此有必要對黃赤交角這個概念作一個簡要說明。在天文學中,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平面(也就是太陽周年視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黃道面,將地球自轉的軌道平面叫做赤道面。兩個平面并不重合,而是形成了一個夾角,這就是黃赤交角。黃赤交角的大小,限定了太陽在周年視運動中極南、極北的界限,這就是地球上的南、北回歸線。黃赤交角比較穩定。目前人們通常認為這個夾角在23.5°左右。但由于日、月、行星對地球的引力的共同影響,黃赤交角一直處于極其緩慢的變化中。

九柱建筑基址修建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距今已有3000年了,黃赤交角的變化經過3000年的累積,必定會影響到計算的精確度,因此,計算出公元前1000年的黃赤交角是十分必要的。計算遠古時代的黃赤交角有一個適用的公式:(23°26′21.448″ -4680.93″U-1.55″U2+1999.25″U3-51.38″U4-249.67″U5-39.05″U6+7.12″U7+27.87″U8+5.79″U9+2.45″U10)/3600

公式中唯一的變量U是以萬年為單位,九柱建筑基址修建于大約3000年前,U就是-0.3;第一項23°26′21.448″是現代(公元2000.0年)的黃赤交角值,即23.4393°;其他都是常量。

計算結果,公元前1000年的黃赤交角為23°48′51.84″,即23.8144°。它比現代的黃赤交角大了0.3751°。

(二)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日出日落方位角的計算

我們以冬至為例(冬至,即太陽周年視運動達到極南點之時),來計算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公元前1000年之時的日出日落方位角。

在天文學中,可以用不同的坐標系統來表述太陽的位置。根據已知條件,利用球面三角的坐標變換公式,就可以求出冬至日出方位角。設A為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冬至日出方位角,方程組如下:

上面方程組中有五個變量。其中A、Z是太陽地平坐標的兩個值,分別為方位角和天頂距。t、σ是太陽赤道坐標的兩個值,分別為時角和赤緯。φ是金沙遺址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的地理緯度。

這五個變量中,有三個是已知條件:

1.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赤緯值為負的黃赤交角。前面我們已經計算出了金沙遺址時期(距今約3000年)的黃赤交角值為23.8144°,得出太陽赤緯值σ= -23.8144°;

將轉基因煙草葉片用100 mol/L 的eBL處理10 h。提取BnBZL2蛋白,將20 mg蛋白加到12%的SDS-PAGE上進行分離,并轉移至硝酸纖維素膜(100 mA,1 h)。將硝酸纖維素膜在含有1% BSA的PEB緩沖液中封閉處理1 h,然后用抗GFP抗體(Santa cruz biotechnology)探測堿性磷酸酶標記的二抗。15 min后加入底物BCIP/NBT(Invitrogen),停止反應后進行觀察。

2.日出時,太陽在地平方向,它的天頂距Z= 90.0°;

3.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的地理緯度φ= 30.6836°。

將已知條件代入①②式中,計算得出冬至日出方位角為:A = -61.9977° = -62.00°

這是天文學上的真方位角,要換算成由大地測量計算得出的真方角系統,因此:

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冬至日出方位角 = 90.0° -62.00°=28.00°= 東偏南 28.00°

即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3000年前冬至日出方位角是東偏南28.00°,現在此地冬至日出方位角是27.55°,兩者相差0.45°,說明黃赤交角的變化對日出方位角是有一定影響的。由于對稱關系,此地3000年前冬至日落方向則為西偏南28.00°。

以同樣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到此地3000年前立春日出、日落方位角。同時,我們依據天文學中時點方向的耦合性,就可以求出其他時點的日出、日落方位角,見表四。

表四:九柱建筑基址所在地公元前1000年六個特殊時點日出日落方位角一覽表

(三)九柱建筑基址的天文指向

綜合觀看表二至表四,可看到以下四組相互吻合的數據,見表五。

表五:九柱建筑基址的朝向與特殊時點日出日落方位角對照表

立夏日出方向 東偏北19.39°3九柱建筑基址—羊子山土臺東偏北19.31°立秋日出方向 東偏北19.39°立冬日落方向 西偏南19.39°4羊子山土臺—九柱建筑基址西偏南19.31°立春日落方向 西偏南19.39°

1.九柱建筑基址東南朝向的方位角為東偏南27.02°,而冬至日出方位角為東偏南28.00°,兩者相差0.98°,基本一致。依據天文學中時點方向的耦合性,九柱建筑基址的西北朝向則是夏至日落方向。

圖六:九柱建筑基址天文指向圖

2.從九柱建筑基址眺視羊子山土臺的方向(圖六),方位角為東偏北19.31°;而立夏、立秋的日出方位角為東偏北19.39°,兩者相差0.08°,幾乎完全一致。同樣依據天文學中時點方向的耦合性,從羊子山土臺眺視九柱建筑基址的方向,則是立冬、立春的日落方向。

3.九柱建筑基址的東北、西南這兩個朝向與日出、日落方位角無關。

4.九柱建筑基址與金沙遺址大型建筑基址群之間的方向與日出、日落方位角無關。

五、金沙先民已認識到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時”和“四立”

(一)金沙先民已認識到“四時”

九柱建筑基址東南朝向與冬至日出方向基本一致,由此可以推知金沙先民已認識到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個關鍵時點)。

前文中,我們已對九柱建筑基址的特殊性、制作的考究性作了深入分析,并指出九柱建筑基址是一座規格極高的木構祭臺,楊鴻勛先生更稱之為“古蜀大社”,其地位之高,是其他任何建筑所無法比擬的;因此,其東南朝向與冬至日出方向完全吻合,就決不是一個偶然現象,應是金沙先民有意為之。金沙先民在修建這個祭祀建筑之時就已充分考慮到冬至日出方向,并把這個方向運用到該建筑之中;同時又很好地結合了當地河流由西北流向東南等地理環境因素,最終造就了一個在方向上契合得十分完美的建筑。一切都是巧奪天工,宛若天成。既然金沙先民已經掌握了冬至日出方向,那么,他們也應認識到了夏至、春分、秋分之時的日出和日落方向。據此,可以肯定,金沙先民已經掌握了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時”。

(二)金沙先民已認識到“四立”

從九柱建筑基址眺視羊子山土臺的方向,與立夏、立秋的日出方向相吻合,由此可以推知,金沙先民已完全認識到了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關鍵時點)。

羊子山土臺位于九柱建筑基址東北部8329米處,是一座呈三層“回”字形的方形土臺,底邊長103.6米,通高12米。(圖七)羊子山土臺是一座規模宏大、形態規整、結構特殊、修建考究的大型祭壇。它與九柱建筑基址一樣,屬規格極高的祭祀建筑。依據羊子山土臺下出土的陶器和石餅形器的形態特征,我們認為羊子山土臺修建于金沙遺址祭祀區第一期之時,較九柱建筑基址的修建時間略早。

圖七:成都羊子山土臺復原圖及結構示意圖(選自段渝《四川通史》卷一《先秦》)

既然羊子山土臺和九柱建筑基址都是極其重要的祭祀建筑,那么從九柱建筑基址眺視羊子山土臺的方向,與立夏和立秋的日出方向相一致,就不應該是偶然的。羊子山土臺修建在前,九柱建筑基址修建在后,因此,應是金沙先民在修建九柱建筑基址之時,就充分考慮了眺視羊子山土臺方向與這兩個重要時點日出方向的對應關系。既然金沙先民認識到了立夏、立秋的日出方向,那么對于立夏、立秋的日落方向,立冬、立春的日出日落方向的認識就是無庸置疑的。因此,我們認為金沙先民已經認識到了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立”。

上述分析與我們對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青銅立人”“帶柄有領銅璧形器”等三件文物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這三件文物與九柱建筑基址為同一時期遺存,其圖案或造型與太陽、月亮有關。通過對這三件文物的分析,我們認為金沙先民已經有了一個要素齊備、概念完整的陰陽合歷,包括太陽日的概念——太陽的“周日視運動”;“回歸年”的概念——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回歸年”中的“四時”和長度以及協調年、月關系的置閏法則等概念,并確定冬至為“歲首”。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金沙先民對太陽的周日視運動和周年視運動規律達到了較高的認知程度。

六、九柱建筑基址朝向內涵的分析

(一)九柱建筑基址與其所在地的地勢、河流方向一致

九柱建筑基址呈西北—東南向,與成都平原由西北向東南微傾的地勢是一致的。成都平原是由發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綿遠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地勢平坦,由西北向東南微傾,平均坡度僅3‰~10‰,地表相對高差都在20米以下。成都平原上的河流也多呈西北—東南走向,由河流沖刷而遺留下的壟崗狀臺地亦多呈西北東南向。

九柱建筑基址呈西北—東南向,與其北側的河流的流向是一致的。九柱建筑基址所在的祭祀區就坐落于一條西北—東南向的古河流的南側,祭祀遺存分布在河灘地、岸坡和河岸的臺地上。如果以考古發掘所復原的河岸線為基準,河流朝東南流,其真角則約為東偏南25°。從表二中,我們可以看到九柱建筑基址東南朝向真角為東偏南27.02°,與其北側同時期的古河流的流向是基本一致的。

(二)九柱建筑基址四個朝向的內涵

九柱建筑基址為西北—東南向的長方形,理論上有四個朝向:西北、東北、東南、西南,是否每一個朝向都有深刻的內涵或重要意義呢?下面,我們就從九柱建筑基址本身和祭祀區出土的祭祀遺物入手,來分析這四個朝向的內涵。

從巫師舉行祭祀儀式的角度來看,九柱建筑基址的朝向有兩種可能性最大:一是九柱建筑基址的西北面是黃土堆筑起來的大片空地,非常適合大批參加祭祀的民眾或一般巫師跪坐在這里。如果巫師面向東南舉行祭祀日神或其他祭祀活動,那么民眾就既能看到日出,又能看到巫師在九柱建筑基址上所做的各種祭祀儀式。這樣的場景是比較合理的。二是九柱建筑基址西南面是河岸,較為平整,同樣適合大批參與祭祀的民眾或一般巫師跪坐在這里。如果巫師面向河流舉行祭祀水神或其他祭祀活動,也是一種非常合理的場景。

從九柱建筑基址與河流的關系來看,其東北朝向正面對河流,與巫師面對河流舉行祭祀儀式相符。從九柱建筑基址與太陽的關系看,其東南朝向是冬至日出方向,兩者契合得也很好。

楊鴻勛先生復原的“古蜀大社”,“從西南入”,其上下走廊在西南面,因而巫師在舉行祭祀儀式時應該是面向河流,朝向東北。

祭祀區出土的很多與太陽相關的遺物表明金沙先民對太陽是非常崇拜的。如果是日出時祭祀太陽神,則與九柱建筑基址東南朝向相關聯。祭祀區出土的大量象牙,應與祭祀水神有關。江玉祥先生等認為,象牙具有鎮殺水中精怪的作用。祭祀區還出土了兩件平行四邊形玉器,其上均刻劃有跪坐人像肩扛象牙進行祭祀活動的場景。當然,金沙先民在進行其他很多祭祀活動時,也會選擇面向河流進行祭祀。因此,面向河流舉行祭祀水神等祭祀活動,就與九柱建筑基址的東北朝向相關聯。

古蜀人的祖先來自川西北高原地區,這一點已為學界普遍認同,九柱建筑基址與此相關聯的方向則是西北朝向。祭祀區的西北部約50千米處,就是連綿的群山(龍門山脈和邛崍山脈)。如果是祭祀一些神山,九柱建筑基址與此相關聯的方向也是西北朝向。

從以上的分析可知,九柱建筑基址的西北朝向和參與祭祀的民眾跪坐的場地、祭祀祖先神、祭祀神山等相關聯;東北朝向和祭祀水神或其他祭祀活動相關聯;東南朝向和祭祀日神等相關聯;西南朝向和參與祭祀的民眾跪坐的場地等相關聯。這就是說,對金沙先民來講,九柱建筑基址的西北、東北、東南、西南四個朝向都與祭祀活動相關,其中西北、東北、東南三個朝向與祭祀對象有關。

(三)九柱建筑基址的“主題”方向

九柱建筑基址的四個朝向都與祭祀活動相關,但哪一個朝向是最為重要的呢?也就是我們要探討的“主題”方向。“主題”方向的確定關乎到金沙先民對哪種祭祀活動最為重視,關乎到金沙先民對自然界的認識。金沙遺址祭祀區發現的祭祀遺跡和出土的祭祀遺物表明,金沙先民對于日、月等天體神,山川等自然神,鳥、虎、蛇等動物神以及祖先神等都非常崇拜,當然這些神祇也是金沙先民的祭拜對象和祭祀內容。楊鴻勛教授將九柱建筑基址解讀為“古蜀大社”,從另一個角度闡明了九柱建筑基址應該具有諸多祭祀功能。在諸多祭祀活動中,我們認為,九柱建筑基址的“主題”方向是東南朝向,朝向冬至日出方向,理由如下:

其一,金沙先民在修建九柱建筑基址時,充分考慮了建筑的方向性。如前所述,九柱建筑基址東南朝向與冬至日出方向相吻合,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金沙先民有意有之。

其二,金沙先民在修建九柱建筑基址時,充分考慮了建筑在祭祀區中的位置。九柱建筑基址位于祭祀區東南端,可能與兩大因素相關:一是與祭日相關,如果在冬至日出之時舉行祭祀太陽的活動,主持祭祀儀式的巫師站在高高的建筑之上,參與祭祀活動的人們跪坐在建筑西北面的大片空地上,這樣祭祀參與者既能看到巫師,也能看到冬至日出,這是一幅十分美妙且極為合理的畫卷。二是與羊子山土臺的對應關系相關,由此眺視羊子山土臺,其方向恰與立夏、立秋的日出方向相吻合。如果把九柱建筑基址置于祭祀區中部或西部,都無法達到這兩種效果。

其三,太陽神是金沙先民的至高神。遠古先民將日月星辰的運行、風雨雷電的變化,以及冷暖寒暑對農業、畜牧業的影響,都視為是上天對人事的安排,并對此充滿敬畏。太陽神就是上天的代表,它決定了人間的一切。人間的統治者只有得到“天命”、代表“天”行事,才能使民眾畏懼和服從,才能維持他的統治。因此,祭祀日神就成為“君權神授”“天命所歸”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和方法。實際上,其他祭祀活動也是在得到“天命”的巫師的帶領下才能完成。金沙遺址祭祀區出土的“太陽神鳥金飾”“青銅立人”“帶柄有領銅璧形器”等文物充分揭示了金沙先民對太陽的無限崇拜;特別是那件被認為是巫師形象的青銅立人,頭戴一頂太陽冠,凸顯出太陽神的至高地位。(圖八)

圖八:太陽冠青銅立人像(選自《金沙淘珍——成都市金沙遺址出土文物》)

其四,冬至是萬物復蘇的開始,是制定歷法、決定農時的首要關鍵時點。依據植物考古成果,成都平原地區早在距今4500年時就已經開始種植水稻、粟等農作物了。經過1000多年的發展,到了金沙遺址時期,農業生產已較為發達,以水稻種植為主,旱地作物粟的比重很低。在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形態中,農時決定著收獲,從而催生著歷法的產生與完善。而歷法的完善,實際上是人們對太陽運行規律的認識越來越精確的結果。冬至是太陽運行規律中的關鍵時點。金沙先民認識到了冬至,也就認識到了一個“回歸年”的長度,從而為其完備的歷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冬至是萬物復蘇的開始,在中國古代,往往又被當作一年的開始。《華陽國志·蜀志》載:“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務農,一號杜主……巴亦化其教而力務農,迄今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杜宇,許多學者認為可能是金沙遺址時期的蜀王,其“教民務農”實際就是頒布歷法,決定農時。因此,一部較為完備的歷法為金沙先民所掌握,是很有可能的。

君承授天命,頒布歷法、決定農時,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尚書·堯典》在敘述堯的政績時,先述“欽若昊天,歷像日月星辰,敬授民時”,這也說明了歷法的重要性。冬至是太陽運行規律中的關鍵時點,也是制定和完善歷法的關鍵時點。九柱建筑基址作為一處極其重要的祭祀建筑,其東南朝向與冬至日出方向恰好吻合,充分說明冬至這一時點在金沙先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們認為,九柱建筑基址的“主題”方向是東南朝向,其承載的最主要功能是祭祀日神、承授天命。

七、九柱建筑基址天文指向的意義

在中國古代的歷法體系中,確定回歸年的長度、決定回歸年的起算時刻是非常重要的。而它們又依賴于對太陽在“周年視運動”中的四個重要時點: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測定。

反映“四時”概念的考古遺存,最早的當屬濮陽西水坡45號墓,距今已約6000年。馮時研究員在分析墓葬中的蒼龍、白虎圖像(圖九)和三個殉葬兒童的埋葬方位及墓室的形狀后,認為當時的古人已有四時的概念。但是,“四時”概念的產生是需要長期觀測資料的積累的,體現古人對太陽運行時點進行實時觀測的第一個考古實例發現于山西陶寺遺址。

圖九:1987一1988年在濮陽西水坡出土仰韶文化時期的蚌砌龍虎圖案

圖十:陶寺觀象臺(上圖)及觀象臺復原觀測系統平面示意圖

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在陶寺遺址發掘出了大型建筑基址ⅡFJT1,其主體是由夯土觀測點遺跡和呈弧形分布的夯土柱縫遺跡構成,距今約4100年。發掘者認為該建筑基址是天文觀象臺(圖十),并對此進行了兩年73次的實地模擬觀測,證實通過該建筑基址的12道柱縫可觀測確定冬至—夏至—冬至一個太陽回歸年的20個時點。陶寺遺址天文觀象臺的發現徹底打破了過去只能從文獻到文獻,或只能通過大量的文獻分析間接地證明地下文物具有四時概念的研究方法。作為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觀測太陽運行時點的遺跡,它在天文考古和天文學史方面的意義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中國科學院院士席澤宗說,“以往我們的天文考古研究主要是研究與天文有關的出土文物,缺乏西方那樣對史前天文遺址的研究。陶寺天文觀測遺跡的發現,是中國考古天文學的真正開端。”

金沙遺址九柱建筑基址當屬第二個考古實例。該建筑基址結構總體來說較為簡單,其 “主題”方向也非常明確:東南朝向冬至日出方向。因此,由九柱建筑基址及其同時期出土的文物共同揭示出的金沙先民已有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時”概念則更易被人們認同。所以我們認為,九柱建筑基址是中國上古時期先民掌握太陽運行規律,創建歷法(觀測太陽周年視運動中的四時)的明確例證,是對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尤其在文獻記載的缺失下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水平所達到的高度的有力證明。

[1]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金沙淘珍》,文物出版社2002年版。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金沙遺址的發現與發掘》,《考古》2002年第7期。

[2]祭祀區前后延續了約600年的時間,約始于公元前13世紀,終于前7世紀。考古工作者將祭祀區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的祭祀用品以象牙、石器為主,其他還有一些木器、陶器和極少量的玉器;時代約公元前13世紀~公元前11世紀。第二期的祭祀用品以銅器、玉器、金器為主,還有一些陶器;第一期大量使用的象牙仍被廣泛使用,但石器和漆木器則很少見到;時代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9世紀。第三期的祭祀用品的特點是大量使用野豬獠牙、鹿角、美石和陶器,還流行用龜甲占卜;第二期大量使用的銅器、玉器、象牙的數量驟減,金器基本不見;時代約公元前9世紀~公元前7世紀。

[3]楊鴻勛:《古蜀大社(明堂·昆侖)考》,《文物》待刊。

[4]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成都羊子山土臺遺址清理簡報》,《考古學報》1957年第4期。

[5]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成都羊子山土臺遺址清理簡報》,《考古學報》1957年第4期;林向:《羊子山建筑遺址新考》,《四川文物》1988年第5期;孫華:《羊子山土臺考》,《四川文物》1993年第1期;江章華、李明斌:《古國尋蹤——三星堆文化的興起及其影響》,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208—215頁;張擎:《古蜀文明》,巴蜀書社2009年版,第100—102頁。

[6][12]中國國家天文臺、成都博物院:《金沙先民對歷法的認識》,《考古》待刊。

[7]江玉祥:《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象牙》,《三星堆與巴蜀文化》,巴蜀書社1993年版,第202頁。

[8]張擎:《金沙遺址出土兩件文物介紹》,《南方物》2007年第2期。

[9]孫華、蘇宋譽:《神秘的王國——對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釋》,巴蜀書社2003年版,第279—330頁;江玉祥:《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象牙》,《三星堆與巴蜀文化》,巴蜀書社1993年版,第202頁;張擎:《古蜀文明》第100—118頁。

[10]孫華、蘇宋譽:《神秘的王國—對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釋》,第279—330頁。

[11]姜銘、趙德云、黃偉、趙志軍:《成都市城鄉一體化工程金牛區5號C地點考古發掘出土植物遺存分析報告》,待刊。

[13]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76—388頁。

[1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山西襄汾陶寺中期城址建筑ⅡFJT1基址2004—2005年發掘簡報》,《考古》2007年第4期。

[15]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隊:《陶寺中期小城大型建筑基址ⅡFJT1實地模擬觀測報告》,《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總第29期,2006年。

[16]江曉原、陳曉中等:《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天文觀測遺跡功能討論》,《考古》2006年第11期。

猜你喜歡
方向建筑
2022年組稿方向
計算機應用(2022年2期)2022-03-01 12:33:42
2022年組稿方向
計算機應用(2022年1期)2022-02-26 06:57:42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2021年組稿方向
計算機應用(2021年4期)2021-04-20 14:06:36
2021年組稿方向
計算機應用(2021年3期)2021-03-18 13:44:48
2021年組稿方向
計算機應用(2021年1期)2021-01-21 03:22:38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現代裝飾(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山居中的石建筑
現代裝飾(2020年4期)2020-05-20 08:55:08
聽,建筑在訴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色婷婷成人| 伊人成人在线|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久久综合久久鬼| 欧美高清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日韩天堂网| 天堂成人av|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jizz国产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欧美一级夜夜爽|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久久国产香蕉| 午夜爽爽视频|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亚洲精品欧美重口|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欧美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日韩免费视频播播|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中文|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91www在线观看|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观|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啪啪一区|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538国产视频| 性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国内精品视频|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91免费在线看| 欧美色图第一页|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日韩高清一区 |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国产精品页| 狠狠色综合网| 在线欧美日韩|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不卡|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 97视频免费看| 免费激情网站| 99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